家长群:父母卖力表演,却是孩子的童年噩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颗土逗 Author 林深 山谷
推荐 | 作者:林深 山谷 来源:一颗土逗(ID:tootopia1) | 编辑:留木 |
社长说
家长群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家长和老师,缘何这般相互折磨?
● ● ●
家长群:父母卖力表演,却是孩子的童年噩梦。
好端端的家长群,成了血雨腥风的宫斗现场。
几日前,一位家长因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被指炫富,该家长回怼,却被踢出群。
10月11日,网曝江西某学校的几名家长,因未批改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你这样将来你的孩子和你一样可悲!”
10月12日,河南荥阳的周先生在填孩子拿回家的调查问卷时,没有按照学校老师给的答案照抄,并且写了自己的想法,结果被老师踢出了班级微信群……
一篇名为《开学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热文道出了家长群中的日常生态:“好好的家长群……变成了攀比群,马屁群、广告群、戏精群......”
通讯方式在进步,家校联系的渠道也在更替。从过去的家访到现在的微信群,家校沟通固然越来越方便了,但这种微信家长群带来的巨量信息、复杂关系成了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心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少媒体为老师家长们建言献策,要“精简聊天内容”、要“明确群规”、要“限定聊天内容”……说白了,就是让家长和老师努力适应新的沟通方式。但家长群的问题,并不只是沟通方式的问题。
家长群,想说爱你不容易
家长群里,老师和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别扭的关系。
自从进了家长群,家长成了老师的“助教”。安安上刚小学二年级,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和朗诵的作业需要家长给孩子录上小视频发到群里。每到晚上,安安的妈妈就成了摄影师加导演,一次没做好,就还要录第二次,小孩子做不好,就要“NG”多几次,有时还得自己亲自辅导一番。安安妈妈调侃道,我这个摄影师,专拍女儿“头悬梁锥刺股”。
但是另一边,老师却成了“保姆”。有了家长群,和课业相关的沟通多了,那些本不属于老师管辖范围的事情也来了。来自深圳K中学的数学老师秦天说,在群里,经常有家长“通知”老师代其传话给孩子。比如让老师告知孩子中午留堂把作业写了,比如让老师提醒孩子加衣服。在深圳N城小学当班主任的小林老师也有同感,“家长事儿巨多,投诉的、吃喝拉撒的,事无巨细都在群里@我,我是老师,又不是他们的保姆,我们的苦累岂是他们所知道的?”
图片来源:都市热报
现在的学校都爱搞素质教育,学校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群里的家长们也随之热闹了起来。小雅妈妈是家委会的一员,平时学校有活动,她都要在群里上传下达、组织讨论。最近,小雅班上想要搞“图书漂流”活动,班主任窜掇着家委会来组织,小雅妈妈被选为负责人,在群里征求意见。一开始还好,家长们积极响应,纷纷倡议,但临到要买书了,又没人配合执行。为了这事,小雅妈妈催这个,请那个,手机天天滴滴响,她很苦恼,觉得其他家长挑软柿子捏。
老师们也没省心。每次搞活动,老师就要在教学工作之外和家委会打交道。不过这厢商量得热闹,那些对孩子的事情不闻不问的家长却不会配合。秦天说:“有活动,家长不配合就没法顺利搞起来,有的家长在群里从来不说话,有事情的时候@他,他也没有反应。”多位受访的老师都表示,这类“空气家长”都曾影响过他们负责的学校活动甚至日常教学的进度。
除了这些,更影响家长心情的,是群里的各种“较量”。群里发来最近的一次数学月考的成绩表,安安99分,这让安安妈妈不由得焦虑起来——对照全班成绩表,其他同学几乎都是100分。在家长群里,这种焦虑感几乎无时不在:当有孩子率先完成的作业上传到了群里,当有家长在群里交流自己的孩子报了几门课外班、读了几本书,安安的妈妈都会感到一股紧迫感。
但家长心累,老师心更累。老师们不仅要付出更多情感劳动,还需要承担更大的情绪压力。秦天坦言,有的家长想问题的角度很奇怪,“我们批评了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有的家长不明是非,只顾着心疼孩子,反倒责怪老师故意刁难自家孩子,就跑到群里来闹。”这还不止,“有的班家长风气不好,会背地里建一个没有老师的群搞事情。”当老师四年,秦天花了大量的精力做群内的舆论控制,“这是一门学问。你不管,就一定会有家长闹。”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
家长和老师之间,就连“感谢”也会有尴尬。每当家长群里有活动照片、某些通知发来,群里就会出现一派声势浩大的“未读消息99+”谢师现场。在老师看来,家长感谢的心意是好,但动辄上百条的无用信息却覆盖了重要通知。而一些家长也感到为难:“你完全不吭声,怕被说不合群、不配合老师,但发言太多,又怕别人觉得你在拍老师马屁。”
家长群让家长十分焦虑,让老师成倍心累,他们都恨透了这个聒噪的、氛围诡异的虚拟空间。但是为什么,他们又不得不攥着手机,整天对着这微信群唉声叹气、遣词造句?
家长群,一场你情我愿的共谋
正是因为有家长群,老师的业绩压力和家长的育儿焦虑有了切实的出口。
家长群,已经是老师们完成教学业绩的重要一环。上次开会,因为学校在全区教学质量评估中表现不好,老师们挨了批评。小林老师听年级主任说,这意味着今年本校学生进入私立优秀初中的难度大大增加,问题很严重,校长很生气,要求各级任课老师引起重视,狠抓教学。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达成指标,小林老师必须调动家长的力量——按照经验,再好的教学计划,只有家长在课外的监督工作做好了,才能快速起效。
小林老师第一件事,就是到家长群里烧一把火。她在家长微信群连发三条:今日作业未交名单、上课说话名单、表现优异名单。“小孩子没心没肺,奖惩不起作用,就要进一步激起他们父母的进取心和羞耻心”。
像小林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大部分情况下,建家长群、在群里广发消息虽然不是学校的硬性要求,但是“学校的要求就在那里,他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但是你必须达到。”
教育考核以成绩为导向,教学工作也围绕着成绩指标化。学校像是一个大公司一样,用排名竞争、绩效考核的方式压着老师提高分数、提高排名、提高升学率。家长群能保证家长更迅速地配合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是老师必须要动用的武器。
但建立家长群并非老师们的一厢情愿,更多的是家长的需要。因为一个孩子的成绩,不过是老师业务量的50分之一,而对于父母,尤其是中产家庭来说,升学意味着孩子的出路,也意味着家庭的未来,实在兹事体大,容不得任何差池。当一个家庭的前景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确定的,管好眼前的孩子就是家长们所能做的、唯一的努力。
图片来源:天下杂志
控制感是缓解焦虑、稀释恐惧的良药,而家长群恰恰为父母管控孩子提供了便利。微信群里的消息,是家长延伸在学校里的火眼金睛、是他们催逼孩子学习的左膀右臂、是检验所有金钱和时间投入的试金石。一般来说,家长在教育上的投资越是高,对家长群的消息就越是在意、对孩子各方面学习表现的评估要求就越是细致。“我花两小时看着他写的作业都对了没有?周末300块一节的英语班效果咋样?这些事情老师不时时跟我汇报,我怎么知道我做的这一切有没有回报?”安安妈妈这样表示。这些消息,都是他们采取下一步策略的前提基础。
家长们看似厌恶竞争,其实也喜爱竞争。而微信群不仅让家长监控自己的孩子,还能让他们了解别人的孩子。比如,在群消息里,他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位同学在班上的成绩,也可以推测某位同学参加课外班以后有没有效果,以便“不耻下问”。家长们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知己知彼,否则,怎么帮孩子在残酷的升学竞争中百战不殆?
所以家长群,与其说是老师和家长的相互折磨,不是说是家校之间的一场共谋。在把孩子送入重点中学这件事情上,家长和老师成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升学的压力不断转化成老师的业绩指标和家长的成绩焦虑,最后反映在家长群你来我往的一条条消息中。
于是,家长群里没有关爱,只有指标;没有孩子,只有产品;没有教育,只有控制。毕竟,控制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明确的,而教育是耗时的、充满风险的。竞争激烈的教育场域,没有人付得起“教育”的代价。
家长群帮我们养出了什么样的孩子?
残酷的教育竞争,畸形的家校关系,孩子被围困在密不透风的网里。
安安出生于2010年,她实在想象不出没有家长群的生活是什么模样,她早就习惯了这一切。
安安每天放学回家,安安的妈妈负责帮她打开书包,对着家长群里的一条条作业给安安念一遍,然后把要用到的书和作业本拿出来,按照先后顺序放好,督促她完成。有时候,安安还会理直气壮地质问妈妈,“你昨天教我做的那道数学题,错啦!老师说我题目都没读懂,你笨死了!”恨不得妈妈才是那个应该坐在教室里的人。
写作业,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现在变成了家长的职责。一位教龄20年的老教师表示,在家长群里发布当天的作业任务,本来是为了让家长知情,方便督促孩子完成。但总有家长把这当成自己的任务,而孩子则依赖家长来通知他们写什么作业,结果许多孩子产生了“我是为爸爸妈妈学习”的心态,非常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图片来源:雪花新闻
此外,不止作业容易由家长包办,生活也可以包办。有了家长群,孩子在学校里的方方面面都逃不过家长的手掌心。有一次,安安被同桌小蓝抓破了手,安安妈妈知道了,立马在微信群里@班主任@小蓝的妈妈,一场孩子之间的小闹剧立马转换成了两个成人间的撕扯。而对于安安来说,因为有了妈妈和家长群,自己从来不用想办法解决和同学的人际问题。
甚至,孩子连选择朋友的自主权都面临被剥夺。在微信群里,安安的“朋友们”也都在妈妈的关注范围之中。她会仔细在排名表上寻找那些熟悉的、安安时常提到的名字,暗暗和女儿的表现作比较,事后会和安安叨叨:“小蓝最近成绩下滑得厉害,连平均分都没考到,上课少跟他讲话”;“你上次提到的小A和小B都是差生,别天天跟他们混在一起”;“以后多跟毛毛这样的孩子玩,他这次考了第三名,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学习的。”
微信群放大了家长们的控制欲。在家长群之网的笼罩下,孩子的成长方式因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成长轨迹是一条被规划好的、标准的直线,容不丝毫偏差,家长与老师将万事具备,而提高成绩就成了唯一需要孩子用力的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
可与之相对的是,他们被剥夺了课本知识之外的一切成长,他们没有机会经历和同学争执后的互不理睬到重归于好,不必经历考不好偷藏试卷的担惊受怕,也不被允许与“损友”相交,甚至,他们没有独立规划学习的空间。家长群是家长和老师共砌的一堵墙,它替孩子挡掉了所有的困难,也阻断了所有通向独立、自主、创造与友爱的摸索。
因为买卖,所以残酷
家长群里的风云诡谲,是家校关系的商品化使然。家长和学校都把师生关系当做商品服务关系,老师作为学校雇佣、家长消费的服务提供者,稍有不足就会导致关系紧张。向上流动的通道紧缩,教育竞争愈演愈烈,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家长不敢懈怠,利用家长群之便利,向学生和老师双向施压。
更深层次的,是教育的功利化、粗暴化、简单化。当简单的分数和获奖掩盖了学生的品行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当考取什么层次的学校替代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立德树人,家长群就难免沦为残酷的社会竞争的分赛场。
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孩子。微信家长群成功地将家长和学校的焦虑转化成了对孩子作业效率、业余兴趣、时间规划的全方位严格要求,孩子的成长之路不再允许磕磕绊绊,他们被迫变得跟家长、老师一样患得患失,幼弱的肩扛起沉重的装备包,早早踏入了功利的争斗战场。
我们可以期待的,首先是重新反思家校关系。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固然重要,但是与其功利化地用冷冰冰的微信进行课业、成绩等内容的传递,不如将“家长教育”提上日程,让微信群成为“家长教育”的助手。让家长了解什么是教育,了解什么是教学工作,只有家校达成了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寻求合作之道。
而更根本的是,只有让老师和家长都开始反思教育功利化之害,让整个社会认识到指标化、市场化的考核思维是如何搅乱了本该清净的校园,才有可能聚集更多的力量来尝试教育新的可能性,这样,或许才能给整个“利欲熏心”的教育体制一股自下而上的清流,否则何谈解放下一代?
● ● ●
1你可能会喜欢: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