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女性都喜欢自称老娘?
原创 | 作者:Lilin 转载请联系socialor | 编辑: 木子 |
社长说
高兴时,我是萌萌哒的小仙女,不高兴时,也是老娘。
● ● ●
中华女子称呼图鉴
“我最讨厌别人叫我‘美女’了”,之前有朋友吐槽说。
“美女,扫个码支持创业呗!”
“美女,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美女,约吗?”
现在的小屁孩也很心机了:“美的叫姐姐,丑的叫阿姨。”不爱化妆又路人的小姑娘遭遇苛刻的网络流行审美文化,很可能摊上“大妈”“像中年妇女”这样的“恶名”。
虽然女性称呼有褒有贬,但是越来越丰富的女性称呼也意味女性展现形象的方式越来越多元。怎么称呼女性以及女性怎么称呼自己,每个时代各具特色。从“奴家”到“老娘”的中华女子称呼图鉴,可谓相当丰富精彩了。
B站上的“大妈”变“少女”
妇,服也
《说文·女部》里有“婦” ,服也,从女持帚灑掃也。发音似“服”,形状是女人和扫帚的组合,意味着女性,在“女人”这个称谓出现之前就扮演着服从于男性、只能活动在家庭事务内的角色。称呼什么的不重要,关键是要维护“尊卑有别、贵贱有差”的封建秩序。女性称呼上,有权有势的叫“公主”、“郡主”,平民家的叫“小姐”,地位最低的叫“婢”,对外称呼要讲究次序,但是女性自称却是出奇地一致,皇后也要自称“臣妾”,何况普通女子“奴家”的谦称。未出嫁的女性是难养也的“小女子”,出嫁之后被冠以夫姓,成了千篇一律的王氏、赵氏。就像鲁迅在《我之节烈观》里面提到的:“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在等级分明的时代,女性就更不能幸免成为社会等级链的底端,被冠上弱小、无知和服从的称呼了。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中国女性到什么时候才有了质的改变?大概是中国被迫低下高贵的头颅,接受平等思想开始,启蒙的话语也在性别领域广为流传。
女人开始接受教育、参与到公共领域,最重要的是,她们可以用文字和身体表达自我了。尤其在男性话语主导的出版物里,涌现出一大批女性刊物:《女神》、《小姐》、《女朋友》《玲珑》、《皇后》、《甜心》、《妇女生活》……从这些专属女性读物的命名就不难发现民国的女子个性十足、不拘传统。无论是流连于灯红酒绿的交际花,亦或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还是忧国忧民的女知识分子,不论哪种角色或身份,都是自我选择,都可以成为时代风口浪尖的耀眼烟火。
女性刊物完全是站在女性的立场和用女性的口吻来讲故事,表达大胆的性爱观。女人自信地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不再被他人代表和叙述,反而男人成了女人口中的“他们”。女人不再是从属者,就像《玲珑》杂志上的封面女郎,她们不仅以巨幅高清的图片示人,而且她们的名字也冠以XXX女士附在旁边,以示尊重。
女人之间互称“姐妹们”,在杂志报纸上控诉渣男、性骚扰和职场性别歧视。比如不少男性把职场女强人戏称为“红花瓶”,《玲珑》杂志就有女士发专文就这个称呼为女人抱不平。
从男女恋爱谈到夫妻婚姻,从异性性行为谈到女性同性之爱,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重要的是女人们都用“我”来表达独立自信的宣言。
摘自1931年《玲珑》第23期刊登的文章《侮辱女性的偷桃圣手》
好妇女,好同志
伴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女性内涵再一次发生巨变。人们结束了旧时代,迎来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热火朝天的工农建设要搞起来,虽然女人解放了,但是女人必须“去性化”,才能更好地加入到革命队伍,才能成为好同志。好同志的标准是什么?皮肤最好黑、力量最好大,嗓门最好粗,忽略掉女性特征,建立起一个伟大光辉的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妇女同志”这种称呼才是对一个女性最大的尊重。
当然,这也源于当时物质条件匮乏,客观条件不允许女人变得更加“女性化”。在结婚都是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的时代,社会无暇关注女性,女性也无暇关注自身。
女人简化为无差别的劳动者,在一个女性气质最为旺盛喷薄的年纪,最性感的称呼竟然是“铁姑娘”,听着就特别抗造、特别爷们儿。打扮得像个女人?搞不好就成了有小资情调。
不是不爱女装,是只有军装 (电影《芳华》)
变味的称呼:小姐、小三、女大学生
市场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还给女同志们带来了漂亮衣服、时尚资讯和高端化妆品。“妇女同志”这种毫无性别特色的称呼已经无法满足女人味十足的新时代女性了。沿海一带的发达城市把年轻女子尊称为“小姐”,很快小姐也成了《国家公务员手册》指定的礼貌用语。但是,由于女性性工作者的增加和风行全国的“扫黄”行动,“小姐”这个词衍生出专指某种职业的内涵。如果单用“小姐”来称呼一般女性,可能会被误解或者招骂,说到底对“小姐”的厌恶,其实是对性工作者群体的污名。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电影《天注定》)
同样令人咬牙切齿的女性称呼还有“小三”。这里不对“小三”的道德性做批判,只是对它的所指进行分析。一般提到“小三”,指的是介入他人家庭的女性。除了小三,还有更多指向性的称呼:小蜜、情人、二奶…… 这些称呼指向的群体,通常与“良家妇女、正经女人”相对立。“勾引男人的红颜祸水和狐狸精”,有关道德层面的指责和归因落到小三的头上,女小三也就难免成了众矢之的。
小三=骚货(电影《天注定》)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称呼,就是“女大学生”。互联网上的“女大学生”,或是遭遇极其“悲惨”,或是成为某些男性看客调侃的对象,例如被骗女大学生、遇害女大学生、裸贷女大学生。“女大学生”总被负面新闻缠身,是对“大学生”和“女性”这两个群体污名的双重叠加。大学生通常涉世未深,容易被骗,女大学生更是加强了这种“脆弱性”。似乎女大学生注定要被骗,甚至加入了不少“性”的意味,满足某些人的猎奇心理,也衍生出女性自身对社会环境的焦虑和恐慌。
“女大学生”招你惹你了?
矛盾共同体:女汉子和女神
女汉子、女神的全国流行起源于春晚贾玲的小品《喜乐街》。这出小品将女汉子的屌丝形象和女神的“白富美”形象进行了形象的比较。女神通常是旁人的夸赞式称呼,肤白貌美气质佳的女生会被奉为女神。耳夹女汉子一般是自嘲式的称呼。虽然很多女生听了别人叫自己“女神”挺开心的,但是自己也要加上一句:其实我心里住着个女汉子。一方面是谦虚;另一方面,女生也不想表现得太柔弱太做作,女汉子反而可以更接地气。
这种“表里不一”其实也暗示了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异常的矛盾。一方面女生最好极力展现女性的魅力,争当素颜女神、不老女神、气质女神。另一方面,做一个娇滴滴的女神并不意味着在生活能力和个人事业上也“手无缚鸡之力”,上能换灯泡,下能通下水道,雷厉风行、八面玲珑的女强人更符合当代独立女性的标准。
总之,外表装扮成女神,内心武装成汉子,是现代女性生存的必备技能。
多元化的女性称谓:软萌小姐姐与霸气“老娘”
比起女人只能叫“某某氏”、“小女子”的时代,现在的女性拥有了更多的称呼和形象。刘亦菲一组西装照掀起了“天仙攻”浪潮,走霸气路线的某范式女星被叫“范爷”,周迅被叫“周公子”,略带男性化气质的称呼让女生也可以变得“攻气十足”。虽然仍然有点向男性权威靠拢的嫌疑,但不可否认,女性称谓的男性化也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范爷
女生不仅可以攻,也可以像“小姐姐”那样走柔情路线。古时蜀謂母曰姐,赋予“姐”以母的内涵。因为“姐”字营造的母性光辉形象,小姐姐多用作称呼温柔的女孩子,把“姐”字叠加起来叫,既不会显得太老又可以表示尊敬。日本舶来品“软萌妹子”特指那些爱走萝莉风的女生。走性感路线的、人狠话不多的小姐姐也有个网络戏称——“妖艳贱货”。女性自称的名词越来越多元,前面还“人家、人家”地撒着娇,后一秒就可以大吼“老娘天下最美”,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女性称谓也意味着女性在展现自我、表达个性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
你最美(电影《超时空同居》)
一种称呼代表着一种规范。女生讨厌别人叫自己“小女子”,厌恶的是作为“小女子”要遵从早就可以入土的封建思想;女生讨厌被叫美女或者女神,厌恶的是外貌成为判断女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女生讨厌被一系列的污名化词语所包围,厌恶的是男权思维从上帝视角评判女性的身体和道德。当代网络文化里被抹黑的“女大学生”,充斥着对女性身体的消费和娱乐。社会在进步发展,但还未真正突破父权体制对性别关系的掌控。
别人如何称呼自己,源于外部的规范和要求。自己称呼自己,则暗示主体意识的崛起和反抗。从“奴家”到“老娘”的自称,更像是一种“做自己”的宣言,即使是“女汉子”的自嘲,也包含着对传统女性审美标准的反叛。
用什么称呼女性,需要社会文化环境突破性别局限和看客思维。而女性用什么方式称呼自己,则意味着女生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用受到性别倾斜的指责与审判。
参考文献:
李小江,2016,《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崔丽,2005,《“小姐”一词的语言学解读》,《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郭雨欣,2016,《年轻女性称谓的嬗变与社会文化》,《学教育》第3期。
宋燕,2001,《谈汉语女性称谓的社会层级性》,《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王秀田,2009,《<妇女杂志>视阈下的民国女学生》,《石家庄学院学报》第2期。
张楚黛,2015,《网络青年女性称谓文化的形塑与内涵——从“女神”与“女汉子”谈起》,《今传媒》第10期。
章霈琳,2011,《民國城市女性的性論述空間 : 以1930年代上海《玲瓏》雜誌(1931-1937)為研究個案》,香港中文大学硕士论文。
● ● ●
你可能会喜欢: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