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忽略的隐形思维,情商高的人都在偷偷培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网易公开课 Author 公开课白小哲



推荐

作者:公开课知酱

来源: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编辑:

知言


社长说

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先从养成“行成于思”的习惯开始,并持之以恒。




● ● 

被忽略的隐形思维,情商高的人都在偷偷培养


那些在职场上被嫌弃的人,往往都有不少通病。


蒋方舟曾在谈话节目上自曝是“职场猪队友”。


如果一件事情不想做,仍然会答应下来,最后还是没有完成 /《圆桌派》

 

她说,一件事本来不太想做,出于讨好,她会答应下来。


但在执行阶段,自己就会变成鸵鸟,拖延任务躲避任务。


对方没办法掌握事情的进展,到最后甚至完全联系不上她,任务变成了“悬案”。

 

这就是典型的个人能力强,职场能力弱。


蒋方舟缺乏的,正是不少职场人都忽略的素质——“闭环思维”。


01. 闭环思维模型是什么


“闭环”的理论根据是“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被广泛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


“PDCA循环”将管理分为四个阶段:


计划(Plan)

执行(Do)

检查(Check)

行动(Act)



所谓的“闭环思维”,指的就是这四个动作组成的环路。


按顺序不断重复这四个动作,可以让一件事情完成得很高效。


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02. 靠谱的人

都懂得对上司闭环


职场上,上司提拔员工并不总是那些有高学历的人。


但所有被青睐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通点——“靠谱”。


他们平时是怎么做事的?


• 上级交代完任务之后,他会用自己的话将任务复述一遍,确保和上级理解一致。


• 即使上级只交代了任务,没有安排完成时限,他也会主动提出一个汇报时间。


• 不管完成质量如何,他都会在约定时间点向上级反馈任务进程。


• 不断地重复履行以上三点。


其实说到底,就是让上级每时每刻都能掌握三个要素:


1. 汇报时间

2. 当前内容

3. 完成进度 


能够做到这几点的员工,即使办错事,错误也往往在萌芽状态就能得到及时解决。


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做事更容易得老板的心意。


纪实综艺《新职员诞生记》里,就有一个典型的对比案例。


八位职场新人需要在一家律师事务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最后只有两名能获得正式offer。


律师布置给大家围绕案例搜集资料的任务,给出四个小时时限。


完美主义实习生李时勋,因为搜集大量资料无法及时完成任务,最终迟交了一个小时。


在晚交的一个小时里,汗水密密麻麻布满了他的脸,他的耳朵也因为焦躁变红。



他自己也认识到迟交是让人失望的错误。



提交任务后,合伙人找他谈话:“在真的无法按时提交的情况下,重要的就是掌握与领导的沟通技巧,应该尽量面对面请求上司给予宽限。”


而不是自己默默拖延却一声不吭,让上司掌握不了你的工作进度。


PDCA中的“C”有四层含义:Check(检查)、Communicate(沟通)、Clean (清理)、Control(控制)。


时刻和对方共享任务完成状况,不仅有利于对彼此的督促,对于任务本身来讲,一次沟通就是一次检查点(checkpoint)。


职场里最让人反感的一种人,就是悄无声息把事情搞砸了的人。



同样的任务,实习生林贤书给出了另一种解决方式。


他先掐准时间,按时提交了一份资料。


然后又对资料做了进一步完善和修改,重新提交了一次。



如果上司要立刻开展工作,就可以暂时使用第一份资料。


演播室的观察员们都赞叹这是高招。


所有人都希望对未来有准确的预测,靠谱的员工会将事情的掌控权共享给上级,让上级拥有掌控进程和内容带来的安全感。


企业管理有一种5W2H分析法,也叫七问分析法


在一项任务开始前,最重要的是搞清任务的关键及需求,从而明确什么可以优先,会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事项一定要注意……先形成一轮自我可控的闭环思考。



如果实在有困难不能按时完成,就及时沟通,并给出能想到的解决方案,不能营造问题等别人来解救;


主动告知领导及同事完成情况,最好附上自我体会和对经验改进的总结。


小到微信里一个“收到”,大到项目方案的及时沟通确认,区分一个人是否靠谱,闭环思维是重要的一项。


03. 生活中的闭环

看出一个人的智慧


闭环思维同样适用于生活。


冯唐在《无所畏》中细数油腻青年的几大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不靠谱。


“工作没有时间表,赴约随时随地看心情。不理解一个唾沫一根钉,不明白口齿当作金,不认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以为一时是所有时,混过一时是一时。”


不靠谱的人有个普遍的特征,就是不能做到“共享信息”。


取消约会,等你出门了他才告诉你;

明明有事无法准时到达,还一口一个“快了快了”;

你辛辛苦苦帮了别人的忙,人家轻描淡写一句“XX已经帮我弄好了”……


往往等到事情已经造成后果,不得不说,他们才会把事情告诉你,并且伴随各种各样的理由,“我没说,不是因为你没问吗?”



越是和同事朋友相处,越要注意“闭环思维”。


相比于“听到这个消息他会不高兴的”来说,耽误整件事情,甚至搞砸整件事情,真切损伤了对方的利益才更容易导致友尽。


“交情”不是用来消费的,是需要双方呵护培养的。


04. 把闭环应用到自身

同样考验一个人的能力


闭环模型也能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作家道格·莱莫夫在书中提到约翰·伍德——他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教练”。


12年里,伍德带领团队夺下10个全美冠军,连续88场不败。道格·莱莫夫研究了他训练队员的方法:


“伍德的训练时段按分钟计算,他充分利用每一秒以保证训练的精确度和严格的时间分配。


他将每一次训练都记录在便笺上,然后整理归档供日后参照比对:哪一种练习富有成效?哪一种毫无作用?下一次该如何改进?”



若是把他的行为画成流程图,就是闭环思维的模型图:计划→行动→检查→处理→再计划。


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


1、准确整理,归档比对

2、计划下一步改进内容并实施


这也是我们比较容易漏掉的环节。


有些人也习惯做计划,记录一天下来的工作进程,计算效率。


大部分人往往止步于此,没有和过往经历进行对比,更没有设立下一步的改进内容。


环路没有闭合,行动总是终止在半途,因此我们的能力往往遭遇瓶颈,无法提高。


总结只是手段,大部分人却把它当成了目的。


当我们进入“闭合环路”之后,才能借助环路的不断循环和跃迁,进行系统有效的大量练习。


若没有“检查”和“处理”这两个环节,那费尽心力的大量练习也只不过是原地踏步。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的经历验证了“一万小时定律”,而有的人做了几十年相同的工作却依旧成绩颇微。


一万小时定律: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摘自丹尼尔·科伊尔《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意志力又往往因为外界变动而减弱甚至消失,所以要想走得轻松些,将自己纳入良性的闭环就尤为重要。


在不断波动、意外频出的工作和生活中,“可预测”给人的安全感是无法计量的。


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才能让你的成长真正良性循环起来。


●  

1

 你可能会喜欢:

真正高情商的人,会用这种方式聊天

20个心理学发现,拉开你与他人的思维差距

比情商更能拉开人生差距的,是“闭环思维”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