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最无效建议:做你热爱的事
以下文章来源于粥左罗 ,作者粥左罗主创团
推荐
作者:绵绵君
来源:粥左罗(ID:fangdushe520)
编辑:侃侃
推荐 | 作者:绵绵君 来源:粥左罗(ID:fangdushe520) | 编辑:侃侃 |
社长说
支持着你在职场路上奋进的,不是热爱,而是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得来的精通。
● ● ●
职场最无效建议:做你热爱的事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说了这么一段广为流传的话:
“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句话点燃,坚信选择职业就是要寻找“热爱的事”。
职场中很多人频繁离职的原因正是如此,一直找不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每份工作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每年都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寻找“热爱的工作”。
你有没有想过,“做你热爱的事”可能是职场上最无效的建议?
我们来看看乔布斯的经历就明白了,他给出这样的建议,自己却不是这么做的。
有本书叫《史蒂夫·乔布斯:过程即奖励》,书里提到学生时代的乔布斯对商业和电子都不太感兴趣,他追求的是心灵的启迪,热爱研究历史、舞蹈和东方神秘主义,辍学后去神庙蹭饭蹭了一年多,工作后还翘班去印度体验精神之旅。
可是,他以这些热爱为事业了吗?没有。
他迫于生计去工作了,在机缘巧合下进入电子行业,从此专注于此,开启了智能时代新纪元。
我们从乔布斯的经历中,看到的是“抓住机遇”,而不是“寻找热爱”。当然我们毫不怀疑乔布斯热爱他在苹果的工作,但这只能说明他在工作中逐渐产生了激情,并不能回答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如何找到热爱的工作?
01
乔布斯没说的真相
科学告诉了我们
没有人天生热爱一份工作
作家卡尔·纽波特在《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一书中指出,乔布斯关于“热爱”的观点是典型的“激情假设”:即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
他做了大量人物采访和研究分析,发现了“激情假设”的错误和危害,。
真相很残酷:几乎不存在天然的“职业激情”。
给大家分享两个2个科学研究。
第一个研究是在2002年,加拿大心理学家罗伯特·瓦勒朗对539名大学生展开调查,他想研究2个问题:这些学生是不是拥有职业激情?如果有,是哪些方面的激情?
结果只有4%的学生有与工作相关的“激情”,其他96%都是某种兴趣或爱好,例如舞蹈、冰球、滑雪等。
所以,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在年轻时就拥有“职业激情”。
大学生是这样,职场人士会不会不同?
耶鲁大学教授艾米·瑞斯奈斯基做了另一项研究,她观察了数十位同职位同职责的员工,发现将工作视为谋生手段、事业或使命的员工人数大致均等。
为什么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会如此不同?瑞斯奈斯基穷尽了几乎所有可能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发现最大变量是:受访者的年龄。
经验越多的员工,越有可能爱上自己的工作。
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老匠人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修复一线,做着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工作,脸上却写满认真和快乐。
片里有一位叫屈峰的修复师,从中央美院毕业后进入故宫博物院文物组,专门负责木器修复。刚开始时他特别不适应,几度想离开。后来慢慢体会到文物修复的意义和乐趣,工作也变得专注和用心,还得到了很多领导同事肯定,就坚持下来了。一做就是11年。
与其穷尽一生去寻找那几乎不存在的“热爱”,不如“择一事,爱一行,做一生”。
正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所说:“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心投入其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别人敬重的关键。”
没有人天生热爱工作,但总有人在全情投入之后,爱上工作。
02
空谈热爱无益
精通才是前提
前段时间一位做生涯咨询的朋友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个来访者遇到职业瓶颈,跟她诉苦:“我想过了,我现在停滞不前,是因为我根本不热爱这份工作!”
朋友问:“那你试过自己精进吗?你做了哪些事?”
他说:“试过啊,我了很多书,看文章、视频也很多。”
朋友继续问:“那你都看什么书呢?”
他突然很有底气地说:“我看了《活法》、《这就是OKR》、《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你朋友圈里说的《刘润五分钟商学院》我也看了。”
朋友说:“嗯,都是好书。那么,专业方面的书你读过哪些?”
他沉思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这个真看得比较少。”
朋友说之前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来访者,当她问起工作相关的问题,例如“你每天会对工作进行复盘吗”、“你跟的项目,有整理出来SOP吗”、“你研究过你的职能,在市场上的发展、趋势和新变化吗”、“你见过多少个行业/职能前辈,并向他们请教”……来访者无一例外都答不上来。
其实,这是大部分职场人的常态:口口声声说要提升,却不肯踏踏实实努力。不顾当下责任,只想远方热爱,而职场上所谓的“热爱”,很多时候是指“钱多,事少,离家近”。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段子,大致说的是: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嗑瓜子?
因为嗑瓜子的回馈周期很短。
你从嗑到吃进嘴里,花费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得到反馈。
可工作却不同,你做半年、一年,都不一定能确地感受到变化,所以很多人逐渐厌倦,要去寻找热爱的工作。做什么都不踏实,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却沉浸在自己追求真正热爱的鸡血当中。
热爱本身,无法成为信念,只会成为我们遇事逃避的遮羞布。
1万小时实践者彭萦说过一句话,很扎心:很多人不热爱一件事的原因仅仅是自己做不好。当你真正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了,你才有资格说自己不热爱。
强者谈精通,弱者谈热爱。
强者最大的品质就是遇事坚持。强者不会因为一句不喜欢,就否认掉自己的努力,就不作为。
03
从抗拒到热爱
从小白到精通
你需要刻意练习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指出:“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一书中补充说:“只有在刻意练习下的一万小时才有用。”
我参加过的21天写作营的总运营官南山,曾经也是一名写作小白。她刚开始写作时,遇到的选题都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所以写得特别痛苦,常常憋稿憋到崩溃,不断质疑自己:我是不是不适合写这类型的稿?我是不是应该找准定位再写?或者干脆不写这类型就好了?
后来她在书中看到一句话: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不是因为不喜欢才做不好,是因为做不好才不喜欢。
想明白后,她把重心放在精通,而不是喜欢与否上。同时开始刻意练习,重新审视那些不喜欢的稿件,丢掉抵触情绪,把它当成一件“我可以做好,但是目前还没做好的事情”。
在大量刻意练习后,她不仅越写越流畅,而且渐渐喜欢上那一类型稿件。因为出稿快且质量高,她成了很多平台的专职供稿作者。
从抗拒到热爱,靠的是精通。从小白到精通,靠的是练习。
一件事,有所成,一定是10%的喜欢+90%的付出。
豆瓣上有人分享过一个故事,大学刚毕业时没有方向,他试图给自己找一些热爱的事去做,但都停留在想象层面没实现。
最后迫于生计,找了份完全不喜欢的高职老师工作,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不看好,因为他内向、不爱说话。
但是,40多个学生的课堂,2节课时间,不好好讲课就只能大眼瞪小眼,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备课-讲课-课堂反馈-改进备课“的循环后,他不仅把课越讲越好,而且爱上了老师这个职业。
艾利克森说,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同样的,如果你没有热爱一件事,并不是因为你不适合,而是因为你没有努力去精通它。
不要再费心思去寻找那件“热爱的事”,只要你一直在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真正出色“,热爱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最后,我想说:
我们穷其一生寻找的那件“热爱的事”,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热爱”,存在于那些投入长时间去精通工作的人身上,与其空谈热爱,不如好好精通,想达到精通的水平,就要持续进行刻意练习。
下次,当别人遇到职业瓶颈,跟你说 “我要去做热爱的事”时,请告诉她:热爱,就是站在山下看山上的风景,而成就感,是半山腰的观景台。在本能的热爱与成就感之间,一定有一段上坡路。支撑你完成这段上坡路的,不是热爱,而是精通。
END
● ● ●
1你可能会喜欢: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