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婚前千千关,“见家长”最难关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0-28




作者 | 李帽豆

原创丨转载请联系微信isocialor

编辑 | 铃铛


年末将至,“春运”车票的开售提醒着我们春节的即将到来。然而在万众期待中的节前氛围中,却有一批人陷入了不安,因为他们即将在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里,拜访另一半的父母。


不论是在知乎、豆瓣还是贴吧上,“见家长”都成为了引发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五花八门的见家长手册、礼物清单、穿搭攻略和谈吐指南反映了众多年轻人对“见家长”的焦虑。



“第一次见男朋友父母,居然让我做一天饭,这正常吗?”

“第一次见未来准丈人,应该喝酒吗?”

“第一次见家长,饭后要主动洗碗吗?”

“一忌油嘴滑舌,二忌自我吹嘘,三忌胆小羞怯,四忌粗言劣语!”


别说我等凡人,就连小仙女爱洛公主见未来准婆婆,都是要盛装打扮、处处小心。


这不是一场审判
@Kang JC:本来没打算帮忙的我去了男友家,一进家门,男友妈妈就说,“听说你做饭特别好吃,我们家都盼着呢。”说着热情地把我领进厨房,厨房里赫然是买好的各类蔬菜和肉……我今天原来是来面试当厨子的吗?

@王Wiuian:我跟前男友的妈妈在见第一面就发生了不愉快。她说儿子长这么大,一直被宠着,不能做家务,我说我也不会,将来请个保姆也行。这一句话让整个吃饭期间氛围都不很对,后来也发生过很多不愉快,就分手了。

两位网友的分享并不是个例,事实上,这种晚辈与长辈之间的矛盾甚至仿佛已经成为了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年轻人们在见家长时会下意识地摆出低姿态,而长辈们却会自觉以主考官的身份居于“高位”呢?这其实与传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孝道文化千年的积淀已经让长尊幼卑的理念成为一种没有明文规定却会被大多数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上述例子中的家长会很自然地把上门的准儿媳当成“厨子”和“保姆”,而且并不觉得对她们产生冒犯。

但与此相对立的,是年轻人们已经不甘一昧“屈从”于长辈权威。案例中的两位女孩尽管当场都没有“翻脸走人”,但也绝对做不到逆来顺受,最后导致了分手。

对长辈保持礼貌和尊重是作为晚辈的基本素养,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做到曲意迎合和刻意奉承的程度,这不在我们的义务范畴内。
其实见家长这个说法本身就已经将这场双方的会面歪曲成了长辈对晚辈单方面的考察。

但这不是一场单向审判,而是一场双向选择,是互相的认识过程。双方都是审核人,不用只把自己放在“被看”的位置上,而应该利用这次机会也多多注意对方的家庭环境。

例如:对方父母的相处方式是否平等尊重?说话方式是否平和温馨?他们更关注你是否会做家务还是你的身体健康……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毕竟,大家都是父母的宝贝,如果对方家庭执意要招个厨子或保姆进门的话,那么对不起:

卸下刻意伪装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是“第一次见家长,需要假装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吗?”

@Shimmer:实名反对那些说要假装的!有的时候你一开始忍受,就很有可能一直要忍下去了。

@小胖妖:毕竟生活是自己过,能装一时,装不了一世,本色出演也可以看出对方家庭对你的态度,减少以后一起生活所不必要的冲突。

只要对网上五花八门的“见家长”攻略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大家给出的最统一的一条意见,就是真诚。

有一位女孩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第一次见男友家长的尴尬经历。为了显得自己端庄大方,她选择了一条紧身裙,但在吃饭时裙子却崩开露出了腰间的肉,大家都忍不住笑了。场面虽然一度陷入尴尬,但奇怪的是,女孩和男方父母却好像都“释然”了。

因为在这一刻,双方都卸下了伪装。

对方父母想要看到的并不是精心的伪装,晚辈们想看到的也不会是假意客套的对方。用假装换取了家长满意的假象,最后骗的其实是自己。

因为如果将来真的成了一家人,后半生将有几十年的时间去认识对方,所有刻意和伪装,早晚都将原形毕露。说到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到“第一印象”的概念。

美国的戈德曼提出,第一印象对人们形成对人或事物的总印象具有较大影响,即先入为主,常常成为人们决定自己以后交往的依据,起心理定势的作用。

也就是说,第一印象会被对方作为考量日后行为的标准。

举例来说,如果本不善于、喜欢做家务,却为了给对方家长留下好印象而选择“暂时委屈委屈”,殷勤承担家务。那么对方在下次见面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本分,若是不做,就是不应该了。

所以与其到日后矛盾丛生,不如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先亮出自己真实的原则和底线。这样既能够摸清对方父母的真实态度,也可以让自己以后不至于在隐瞒里过得这么辛苦。

是告知,不是审批

孟非:“我不认为父母的祝福,是婚姻幸福的必要条件。”

一位匿名用户在豆瓣上分享了一段不顺利但却温暖的故事。她在春节假期时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选择趁着阖家团圆的气氛去见见男友的父母。然而,当得知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收入普通时,男友母亲直接撇了撇嘴:“农民啊,跟我们家不太合适吧。”

当她尴尬得说不出话来时,男友拉着她站了起来:“有完没完啊,是我娶她,不是你们。”

她写道:“尽管知道以后的生活因为他的父母一定会有很多不顺心,但我还是在那一刻坚定了要嫁给他的决心。”

评论中的网友在送上祝福的同时也纷纷发出感慨:“看来,有一个坚定地站在自己身边的人,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能够冒着违抗父母的风险合理“站队”的勇气来自于对“婚姻自主权”的把握。

取得婚姻自主权意味着父母不再是决定子女婚姻生活的“定夺者”,而最多只提供一些借鉴意义,真正的决定权掌握在真正的婚姻双方手中。只要明确取得了自主权,那么父母的态度其实并没有那么的重要。

与其苦恼初次见面时如何讨对方父母的欢心,不如趁机考察对方是否已经取得了对婚姻的自主权。如果没有,那么就算第一次见面时再温馨愉快,以后的生活都是迟早会被干涉的。

因此,在见家长时,最应该留心的,反而应该是另一半的态度。

当你参与家务劳动时,他在做什么?袖手旁观还是主动分担?

当你被对方父母刁难时,他的反应是什么?第一时间解围还是冷眼相看?

尽管我们常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但要和你携手走过一生的终究是那一个人。
如果他始终选择温柔而坚定地站在你这边,那么以后的风风雨雨,也就可以一起走过啦。

哪怕家长最初不支持,但只要看到子女能够幸福,他们也是不会反对的。

最后,春节马上就要到啦。在这一波“见家长”大潮中,希望大家得到的都不是束缚与失望,而是一份爱与坚实的后盾。




你可能会喜欢:

点个在看 ,春节过顺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