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月抑郁多发: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抑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武志红 Author 武志红主创团





作者 | 五花鹿

来源 | 武志红(ID:wzhxlx)

编辑 | 平子



春天真是个让人抑郁的季节。

隔三差五的阴雨天、倒春寒,影响着人的情绪。

失眠、沮丧、提不起劲,成了很多人的常态。

轻则有抑郁的情绪,重则抑郁症爆发。

国内心理门诊的接诊人数,更接近了顶峰。

我也赶上了这趟抑郁的潮流。

面对不断堆积的工作量、一团糟的生活琐事,从一睁眼就忙啊忙,但却常常掉链子,效率低,压力大,动不动就哭。

晚上躺在床上,明明很困,却睡不着。

什么加油、坚持、挺住的口号,听着就没劲。


正当我即将被泪水淹没时,一篇2014年的闪闪发光的文献,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这篇文献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伦道夫·奈斯教授,综合了很多研究,得出了一个让人醍醐灌顶的观点,大意是:

抑郁,是在提醒你暂停或放弃现在的目标。

暂停?放弃?这不就是我现在最想做的吗?

赶紧细看一下,原来他具体说的是:



从进化心理学上看,抑郁是一种调整。

当我们很努力也一直达不到某个很高的目标时,低落的情绪就会出来。 
用沮丧萎靡的心情,阻挡我们继续做无用的投入,激发我们做调整,防止无止境地消耗自己。 
如果我们一时调整不过来,又不肯放弃目标时,低落就会升级成抑郁,来避免我们继续超负荷地投入进去。

简单举个例子。

一个小女孩想摘树上最高的果子。

如果一直跳着去摘,一直摘不到,那么低落会提醒她,该去借个梯子,或者想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那个最高的果子。

如果她还是没有调整,继续去跳,那么低落就会变成抑郁,使得她现在一动不想动。

虽然这会让她心情不好,但至少可以防止小女孩一直跳一直跳,直到累死。

可以说,抑郁是可以救命的。

并且,抑郁的发生,也许是在提醒:

我们努力的目标出问题了。


每个抑郁的人,都有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或者说——“执念”。

然而,这个执念有时很难察觉。

例如,
永远做第一名;
做无私的好人;
让父母满意;
满足上司的无理要求.....

最近走红网络的北大毕业生李雪琴,就是这么一个,被执念压垮的长期抑郁症患者。

她因为在网络上喊话吴亦凡,讲笑话逗大家开心而出名,而在看了她的采访之后,我才了解到:

在私下,她常会用水果刀划伤自己的手腕,用流血和疼痛来缓解压力。

↑李雪琴喊话吴亦凡视频

她曾说:想让所有人满意。

但是,这个目标,把她掏得干干净净。

在十几岁时,李雪琴家里发生了一个变故。

妈妈变得情绪化,不仅无法照顾她,还需要她的照顾。

于是,她逼着自己快速成长,变成让人满意的小大人,而她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妈妈。

她知道妈妈情绪敏感。

所以成绩优异的她,要求自己牢牢守住第一名的位置,怕考了第二名,妈妈会自责。

她知道妈妈情绪需要照顾。

即使高考完知道自己考不好,内心沮丧,但还是第一时间收住情绪,反过来安抚妈妈。

她知道妈妈需要发泄情绪。

所以偶尔被妈妈莫名其妙地骂了一通,也忍住了。


但她毕竟还只是一个小孩啊,根本无法扛住这一切的压力。

于是,那时候她每天都会在外面哭一场,发泄完情绪,再回家照顾和安抚妈妈。

这种自我逼迫,也延续到她以后的生活里。

长大后她考上了北大,出国留学,回来做了抖音,一下子红了,四面八方的邀请随之而来。

因为想让别人满意,不敢拒绝对方,于是她把自己逼成了大忙人。

每天从睁眼睛开始回微信,到后半夜睡觉,还没回复完,只好第二天醒了回复;忙着被赴各种约,做各种分享,连饭都吃不上。

最后,她情绪崩溃了。

抑郁爆发,割手腕。

后来她发了一个微博,隐喻“好人累死”


她说张大全就是她自己。

可想而知,她的内心有多疲惫。

让所有人满意,本来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执念。越执着其中,消耗越来越大。

这时抑郁的出现,让她哭,让她待在家里,一定程度上,就是在防止她累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李雪琴一样,高目标造成的抑郁随处可见:

有的小孩想让父母满意,从小只顾学习,却没了生活的乐趣;

有的女性想符合社会期望,要求自己家庭事业两手抓稳,最后躲在洗手间里痛哭;

有的职场人追着很高的目标,却没有合理的资源和方法,天天加班,夜夜失眠......

此时,抑郁发生了。

它在提醒你:

你快撑不下去了。
快看看你的目标是否合理。
你该调整一下了!

哈佛大学詹姆斯·S.戈登教授说过:



抑郁可以是一种危机。
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可以让我们更加自知,自我疗愈。
它更像是一个人生旅程。
有一些人在这里,改变了固有的模式。



当我们真正听到抑郁想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执念,去缓解抑郁。

但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觉察和梳理。


我们都需要反思一下:

自己的抑郁,究竟是来自什么目标和执念。

👉🏻 从个人成长方面。

这些目标可能是——

成为“完美小孩”;
超越同龄人的懂事;
时时刻刻要赢;
成为一个关系和谐,但自我压抑的老好人
......

👉🏻 从社会角色方面。

这些目标可能是——

永远考第一;
短时间内搞定不可能实现的项目;
或者扮演某一个或某几个完美的家庭角色
......

有没有发现,这些目标,看似都是自我要求,

但事实上,都是外部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很难在里面获得真正的动力,只是不断消耗自己,去够到那个高高的地方。

只有当我们探索到这里时,
疗愈才可能开始发生。


曾看过一个家庭剧《我黄金光辉的人生》。

这部长剧播放了7个月,刻画出剧中每个人的重要人生轨迹。

女主角叫智安,原本家庭富裕,打算大学毕业后去国外留学,学习美术。

但就在这时,爸爸生意失败,家庭破产,生活变得拮据。


从小自我要求很高的她,为了妹妹能继续读大专,放弃留学,到一个大公司当实习生,希望转正留岗,缓解家里的困境。

为了争取仅剩的1个转正名额,她简直拼了命。

对公司的前辈们言听计从,端咖啡送茶不在话下。甚至为了完成任务不惜从垃圾桶里翻找出油漆罐,把自己活生生熏吐。


但尽管如此,转正名额还是给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关系户。

这时妈妈不小心把妹妹的一个重要机会给了她,让她无意中成了顶替妹妹的骗子。

后来骗局被拆穿,她成了众矢之的。

被妹妹骂了一顿,还断绝了关系;
工作丢了,没日没夜做的项目也被完全无视;
在回家的路上,亲眼看到爸爸因为她被人羞辱,打了几个巴掌......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从小样样第一、不认输的她感到疲惫。

隔天晚上她吃下了很多安眠药,一个人跑到了山上,想安静地死去。

但幸运的是,她被路过的渔民救起。在海边打工了大半个月,她的内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发现在爸爸破产后,她一直都在逼迫自己:

要求自己急速改变家庭命运,让家人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要求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中,都要一如既往地完美和优秀。


这些目标抓着她,越走越费力,越走越揪心。

于是从海边回来后,她做了一件事:放弃。

放弃了去大公司成为光鲜的白领,暂时放下快速拯救家庭的使命,找了个手工坊做起了自己曾经喜欢的木头雕刻,慢慢攒钱;

不再试图和妹妹联系,以求谅解,也不再和爸爸妈妈来往,怕看到了彼此伤心;

后来家人来找她,她也只是打了招呼,不想深聊,怕触动自己内心的伤痛.....


播到这些画面时,有观众说她太作,但我能深深地理解她,她此刻必须这样做。

看似退缩,其实是一种特殊时期的自我保护。

避免被过高的目标入侵自己的内心。

看似低迷,其实是一种调整和哀悼。

她为自己做不到而伤心,但也开始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目标。

就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后,她内心恢复了平静和力量,慢慢地和家人和解,攒了足够的钱给自己出国留学,从抑郁中走了出来。


抑郁差点夺去了她的生命,但也给了她觉察和反思的机会,重获新生。


周国平老师曾说过,

人在痛苦中,会变得更有深度。

如果抑郁的痛苦已经发生,那我们也只能借助它,去过更有深度、更不同的人生。

曾经有个朋友告诉我,她很想死。

因为父母一直在吵架,每一次吵架都需要她回家安抚。

工作已经很累,还要坐高铁回家,和父母做思想工作,说了几个小时,就为了他们可以重归于好。

过段时间后,她好了很多。

我以为是父母终于彻底和好了,没想到她说:

因为我管不了了。

我意识到自己不想他们分开,不希望他们互相伤害。但有一次凌晨接到他们吵架的电话后,我本想起身回家,但突然头一晕瘫在床上,猝不及防地大哭了一场。

那一下我意识到:我没办法了。

感情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是我拼了命也无法修复的,那能怎么办?

那场哭了之后,我放弃了,也就变好了。

这个“放下”的过程寥寥几句,但我知道,真正做到尤为艰难。

因为抑郁不仅是提醒你,
还会一次次地对你发问:

那个高不可攀的目标/执念是什么?
你又是否愿意调整或放下吗?

这些发问,也许会动摇到你的“根基”。

让你意识到,坚持那么多年的目标如此虚幻,但你却为了它们,付出了很多代价。

这些发问,也许会逼你面对自己的“无能”。

你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可以达到那么不切实际的高处。

甚至,也许你一辈子都达不到。


但它也是一个巨大的转机。

它会推着你,去寻求帮助,去调整目标,去为自己哀悼,去真正地接纳自己。

职场妈妈可以直面现实,一个人永远做不到家庭和事业的100分;

完美主义者可以放下执念,犯点普通人都会错的小迷糊;

熬夜濒临猝死的员工,可以斗胆和上级寻求资源或目标的调整;

老好人可以放下讨好,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捍卫自己的权益.......

这些都是人生的一个大跨越。

看清自己的过高执念,
承认自己现在做不到,
甚至一辈子都没办法做到,
真是巨大的悲伤,但也是莫大的成长。

这也许,就是抑郁教会我们的大事。

也是它给我们新的人生。

作者简介:五花鹿。心理学科班出身,满腔的少女情愫,都用来追求真实和逃离秩序。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你可能会喜欢:

来些成长,来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