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让明星们好好道歉有多难?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3-03-28



娱乐圈里从来没有新鲜事。连明星的公开声明也不例外。

“无意占用公共资源”这句话近几个月出镜的频率简直不要太高,堪称娱乐圈新热词。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谭松韵、杨紫、宝石老舅、肖战、张檬、吴尊、孟美岐等明星接连在对外声明中提及“无意占用公共资源”。显然,“无意占用公共资源”已经成为明星遇事的第一反应,“抱歉占用公共资源”也成了明星危机公关的万金油。

听得多了,吃瓜群众也是一脸莫名其妙,明星在声明和道歉里反复提及的不想占用“公共资源”,到底是什么资源?明星怎么就占用了?明星该不该道歉?


中国明星道歉史

虽说明星道歉的情况年年都有,但这几年真心特别多。真正说起来,明星道歉真正成为现象要追溯到2008年。

当年香港娱乐圈震惊中外的“艳照门”事件,主角陈冠希也在2月21日返港举行了道歉发布会,至今仍然被大家认为是“教科书式的道歉”,多次表示“我向你们诚恳地道歉,毫无保留,衷心地向你们道歉。”

并直接宣布会退出香港娱乐圈。


2011年之后,明星道歉更加频繁。互联网所到之处,需要包装,一切都在加速。明星道歉会,越来越多的痛哭流涕;可更多时候,道歉只发生在线上了,一段微博,一段声明,快速的道歉为事件画上句号。

明星的私生活问题也成了媒体舆论的关注和焦点。

2014年,文章在“周一见”之后发布声明,向家人道歉。那篇300字的道歉信被媒体从心理学角度逐字逐句分析,这才有了那句堪称经典的“我贱命一条,陪你们到底”。

很遗憾的是,这大概也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明星以如此真实的面目出现在道歉风波中。六年之后,同样是出轨,罗志祥连发了两条道歉微博,也没有看客再去咬文嚼字,只沦为段子手们一次又一次的狂欢。


的确不能怪大众冷感,时间久了,明星道歉已是家常便饭,甚至例行公事般地成为这份职业的一部分。

罗杰克在《名流》一书中写到:随着上帝的远去和教堂的衰败,人们寻求救赎的圣典道具被破坏了。名人和奇观填补了空虚,进而造就了娱乐崇拜,同时也导致了一种浅薄、浮华的商品文化的统治。

在这种背景下,公众人物似乎都认为:只要一道歉,事情就到此为止,可以不痛不痒地翻篇了。

道歉,变得太轻巧了。

有网友直接骂道:道歉,就这?

是啊,这样就可以了吗?一则简简单单地声明,公众看不到诚意和对错误的深刻认识,只会更加觉得这道歉来得虚情假意、不够诚恳。

拿粉丝常说的一句话来举例,“ta都道歉了,你还想怎样?”

这其实意味着,道歉者本身并没有真正放下防御,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和责任,这样的道歉无法修复关系,自然也得不到大家的接纳与原谅。

那么,真正有效地道歉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我们期待看到什么样的道歉呢?

相关的理论很多,在微博道歉越来越流行的阶段,我们能解读的也只有明星的语言、文字,从这个角度来说,《道歉的力量》一书中的提到的四个道歉过程可以参考:

1) 认错;
2) 提出解释;
3) 表现出自责、羞耻、谦卑、真诚等行为与态度;
4) 进行补偿或者补救方法。

事实上,诚挚的道歉未必要包含以上所有要素,但它会传达一个核心信息:希望能抚平、减弱大众所受到的影响和伤害,并且为造成的伤害感到后悔。


占用公共资源?一种表达策略罢了

再说回“抱歉占用公共资源”这个问题。

2011年,何炅首次在微博中使用“不占用太多公众资源”。这句话最早被用到微博明星的道歉文案,是在2019年张亮的离婚声明。后来被人使用得越来越多。


说起来,“公共资源”还是个跨界词汇。最早是经济学里,用来表示某些条件下的自然资源。后来被扩展到包括管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诸多学科的专业概念。

有人建议发明这个词的团队,应该去申请个专利。因为这种公关话术开始还是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它表明了明星具有公共意识,避免了被网友指责,降低了一部分负面影响。

于是,明星团队互相模仿,逐渐成为公关文案必备句式。

如果说最开始使用的人颇为真诚,后面使用的人就显得那么“不太诚恳”,现在听起来更像是“免责声明”。也许可以说这样的话术是一种公关策略,但在照搬模板的背后,则是明星团队对公众的傲慢和敷衍。

心理学上常常把“拒绝道歉”的行为跟“认知失调”联系在一起,说得更明白一点:人在态度,思想和认知总是寻找一致性的倾向,当两种想法或想法与行为不协调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促使我们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迁就另一认知,以恢复调和一致的状态。

以抽烟为例,对烟民来说,一个认知是“抽烟的感觉真爽”,另一个认知是“抽烟有害健康”。当这两种认知起冲突的时候,人的内心就会觉得很难受。

而我们也知道,绝大多数烟民一生戒了无数次烟,基本都以失败告终。通常,他们就会故意改变“抽烟有害健康”这一负面认知,来摆脱内心的煎熬。


同样的,在道歉这个问题上明星也会表现出“认知失调”,原因一般有两种:

第一:害怕道歉对象做出的反应。担心接受道歉者会不再敬重他们、威胁或结束这段关系;

第二:想象自己道歉的画面就感到尴尬或难为情。他们更在意自己的软弱、无能之类的情况会让自己显得更像一个失败者。

就像《有效道歉》(EffectiveApology)的作者John Kador (2009)在书中写道:道歉是一个需要勇气的事,因为道歉者会受到不确定感的折磨。

毕竟,“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可以换来没关系”,从某种程度讲,道歉是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接受道歉的一方”,对方可以选择原谅,也可以继续让你内心煎熬。

对公众人物来说,因为面对的接受道歉的人数众多、影响力度更大,这种羞耻感和受挫感也更加强烈,既然有现成的模板可套,何乐而不为呢?

但于他们而言,“抱歉占用公共资源”本身就是伪命题。作为明星,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关注,没有关注度就没有商业价值——明星、名流的要义就是“占用公共资源”,就是注意力经济。

换句话说,明星“占用公共资源”是职业使然,也是大众媒体的合谋。他们一直在占用着社会资源,一个表情就能上热搜,一个举动就能获得千万量级的讨论。

无事喜提热搜,有事“不想占用”。

靠着注意力经济为生的明星们,每逢私生活曝光,总要拿出“不想公共资源”这个挡箭牌。“占用公共资源”,说到底只是明星道歉的一种表达话术罢了。


明星背后,站着一群排队买单的人

戈夫曼在“拟剧理论”中表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即人人都有人设,然而与大众不同的是,明星的人设从“诞生”开始,就是拿来被市场消费的,而明星的商业价值很大程度上与公众注意力有关。

明星因为“粉丝流量”而火,而品牌看重的也正是明星的带货基础即“粉丝”,品牌选择明星代言时,大多也希望借其积极、阳光、正能量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明星“人设”与品牌契合与否是重要的考量标准。

此时,对于大众来说,明星人设背后还承载了“一种消费期待”:大众购买和消费的不仅仅是明星的作品、代言的产品,他们同样在消费和吸收明星人设所设定的价值取向以及附带来的内心满足感。

都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明星关于有损个人形象的事件一旦被披露,舆论的力量犹如洪水猛兽,明星们在大众目光裹挟下,不仅商业价值即刻被重新评估,甚至还要面临赔偿、被抛弃的危险。

据悉,广告商或影视制作公司在与明星签订合同时,通常会约定 “演员的品德保证条款”,即要求演员在合同履行期间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保证没有负面新闻爆出,并规定相应的违约赔偿。而明星与经纪公司签约时也有相应规定,即人设崩塌后,明星还得赔偿经纪公司。

重压之下,维护“人设”已成为明星们的重要任务之一,甚至当人设崩塌,舆论汹涌来袭的时候,对于明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要给吃瓜群众一个交代,而是如何进行商业止损。

毕竟,人设崩塌后,演艺事业还有可能东山再起,但商业代言就难说了。


写在最后

其实,明星犯错甚至犯罪后,大众期待的,无非是诚恳的道歉和相应的惩罚(包括反思自罚)。

歉意,代表自己知错了;处罚,代表实际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

态度端正,是重中之重。

不敢正面回应却发律师函企图封口、转移焦点、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都起不到什么正面作用。即使事件热度随着时间流逝慢慢下降,但留在大众心中的“没担当”“油腻、耍滑头”“三观不正”的印象,却不会被遗忘。

人生那么长,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做错的人,也都有翻盘的权利。但前提,是真的直面了错误,而不是靠转移焦点混过去。


杨文秀.形象修复理论下的明星微博公众道歉研究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03)
姚易.华语电影明星道歉现象的视觉修辞学研究.《美与时代旬刊》 , 2015(10).
谭丹桂.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种劝说模式在说服行为中的应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2009 ,29 (1) :65-66.
壹哥.中国明星道歉史.壹条电影
艾伦.拉扎尔.道歉的力量,2018(3).
爱说抱歉的凯伊.所有的道歉,最怕后面跟着“但是”,2017.
 

作者:楼下王阿姨

编辑:高卓


你可能还喜欢:

社长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