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男人们在谈论月经时,他们在谈论什么?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0-28


月经人的造神运动

 

月经是什么?


直观描述的话,月经是女性子宫内膜发生的周期性脱落及出血;从大众观念上来讲,月经是个作天作地还有灵智的小妖精。

 

经期不能喝冷水,不然就会生不了孩子。

经期不能生气,不然流出的血会变黑。

经期不能受惊,不然大姨妈会吓得钻回去。

 

正是因为有类似种种姨妈传说的存在,一些当代女性对月经的态度甚至显得有些迷信。


一旦到了各类app预测的经期内,许多人就会陷入迷之焦虑情绪

 

“都比上个月晚了三天了,我的大姨妈还没来!”

“这个月的姨妈痛特别厉害,是不是因为生活习惯哪里不健康?”

“姨妈没来,我和我对象不会是中奖了吧……”

 

在这种对身体的担忧情绪的集中爆发之下,心焦的她们便在网上扶起了一座神像,将其尊为:“大姨妈之神”

 


姨妈神总是以女子形象出现,持有卫生巾形状的法器。

 


网上祈祷自己月经快点来的女性会在类似的姨妈神帖子下方发愿“接姨妈”,而如愿迎来月经期的女网友也会前来还愿。

 


看她们这么积极地求月经,似乎有那么点“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经绝”的意思,但事实上,在姨妈神前苦苦求了几千年的不止有女网友,还有替女朋友来上香的少数男网友。

 

“男性”和“月经”,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格格不入甚至会让人有些心生滑稽。那么男性对于月经会有着怎样的看法?


当男人们在谈论月经时,他们在谈论什么

 

之前在某网络平台的卫生巾话题论战之中,许多出自男性的对月经的独特理解和想象就让人微微一笑很心疼。


例如有些男网友认为,女性的月经是“可以靠意志力憋回去的”;


有人认为,“用过的卫生巾可以洗洗干净,等下个月再用”;


还有男性会对用卫生棉条的女性表示出不赞同的态度:“被这种东西插入和破处有什么区别”。



日本男人的想象力更离谱,他们认为“月经会让女人嗅觉失衡”并阻止女性匠人踏入寿司制作行业。



男性虽然没有月经,但是有些人会对月经话题有独特的理解或者偏爱。

 

研究者发现,许多男性所了解的月经知识,往往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中获得,他们通过从这些媒介中获取到的关于月经的片面理解,往往会呈现出生理的月经、社会性别的月经、情绪的月经和性的月经几种维度。

 

1、 生理的月经


“生理的月经”指的是,男性将月经作为“女性”特有现象进行认知和理解。


男性们认为,月经是只有生理为女性的人才会经历的流血过程,即“来月经的是女人,男人是没有月经的”这样的二元论认知。


因此他们往往会对月经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我不知道女人为什么会每个月都要流几天血,也不必对月经进行学习。


而男性与月经产生联系的契机,则往往从这名男性拥有了异性恋的体验开始。


研究者的采访中显示,多位男性受访者表示:以前对这种自己并不会拥有的生理现象不了解也不关心;但在追求过程中、以及和异性确定恋爱关系后,月经就从“女人的事”变成了“两个人的事”,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女性月经的认知。

 

2、 社会性别的月经


“社会性别的月经”是指男性把“月经”和性别气质结合在一起的心理。


在这个意义上,月经意味着女性“应有的柔弱”,同时也意味着男性“应有的责任”。


这种对月经的理解会同时影响着所有性别——女生心里可能会把月经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过度放大化,默认自己的身体在经期会被大幅削弱,从而去尽力避免一切据说会带来伤害的运动和食物。


即使是现在,还有很多妹子信奉“经期不能洗头”的说法。


另一方面,男性会普遍认为“经期中的女性是需要自己特殊照顾的”,这种认知就是基于“来月经的女生都会身心敏感脆弱”的印象。


比如有些男生会默默记下喜欢的女生的经期,然后通过在女生经期内送关心的方式来对她进行追求。同时,部分女性也会认可“月经期应当受到他人的特殊照顾”。


甚至有许多app推出了“把女性用户的经期通知给她们的男性伴侣”的服务。


在这样的默契下,就诞生了那句耳熟能详的关心——


“抱抱宝贝,多喝热水。”

 

3、情绪的月经


除此之外,另一句非常耳熟的月经相关发言是:


“你怎么这么不讲理?是不是来大姨妈了?”

 

众所周知,在妹子们来大姨妈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所以相应的,她们的心情也很难明媚起来。


一旦女性展现出较差情绪和攻击性,她们就会被认为处于一种被建构的异常状态中——“经前综合征”


渐渐的,“月经”这个词甚至开始脱离其本身的意义,变成了一个带有调侃和不友善色彩的词语。


就连男生们身体不舒服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主动自称或者被戏称为“一大老爷们儿怎么也来大姨妈了”。


事实上,并不是女性所有的情绪波动与失控都能把锅推给每月几天的体内荷尔蒙作祟。


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焦虑、想吃的煎饼果子没出摊带来的失落感、临近周末的内心雀跃……许多社会周期都会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响心情的要素。

 

但即使“道理我都懂”,人们还是习惯于把月经作为坏脾气的代名词。

 

这门课的女老师今天怎么这么严厉,是不是来大姨妈了。

部门的女上司太凶悍了,每天都像姨妈期似的。

 

在这类被称为“情绪的月经”的语境下,月经既是一种父权社会对女性群体的规训——将女性的愤怒,不适之类的自然情绪与性别特有的生理现象相关联,实际上是对于女性的一种压抑和对她们生活中困境的无视


另一方面,月经这个词的使用方法又超脱了它的性别意义,成为了一个无性别的“虚弱慵懒,急躁易怒”的代名词

 

4、性的月经


最后,月经和“性”的挂钩也是男性对月经另一个重要的思考维度。


不管在男性话语还是女性话语中,月经话题常常带有一些“私密”“耻感”的色彩,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经血排出的位置是女性的生殖器。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性是不太适宜被堂而皇之拿出来放在公共圈来讲的话题,就连月经的话题,也往往有些“上不得台面”


在女生来月经时,她们也许能够含糊其辞地说自己“肚子疼痛”,但是几乎没人会直言“下面闷黏”。


再比如,女生拿卫生巾找男收银员结账,以及男生逛超市路过卫生巾货架时,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觉得不自然。

 

除了“由女性生理卫生用品”到“女性生殖器官”的联想会增加月经话题的性色彩这个理由之外,月经和性的关联角度还有许多。


例如:月经象征着女性“可以怀孕了”的身体的成熟。


女性月经的缺席也可能意味着她通过性行为导致了怀孕。


此外,在女友经期不宜进行性行为也是大多数男生的一项公认的常识。


也有想要打破禁忌,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路。


比如,“安全期的性行为可以不受橡胶薄膜的束缚”对许多渣男来说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神话。


即使数量稀少,但有些男性关注一个女性的安全期确实是为了省那么几块钱的计生用品。


以上林林总总,月经被与性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以下插播一则翻车通知:

 


……希望在发生这种事前,双方还是要记得先做好安全措施。


因为避孕套大概比姨妈神有效。

 

没有月经的女人,才是理想的女人?


不管男性怎样去理解月经,毫无疑问,他们也不喜欢月经。


因为“月经使女人不完美”。

 

前段时间,韩国男星权相佑在一档节目上炫耀性地自曝:和老婆结婚12年,从未见她在自己面前展现过生理现象。

 


李敖在和胡因梦的离婚发布会上,也发表过类似的迷惑论点:“美人如果在一个屋檐下,就不美了”。

 

所以他们是想表达,女人的生理是造物主的败笔吗?


经期的女人是不卫生的、是不能与之发生性关系的、是喜怒无常的、也是不美丽的。


可即使是美神维纳斯,她十有八九应该也是会来月经的吧。

 

与此相对,在一篇名为《What if men could menstruate》的论文中,作者提出一个有趣的想象:“如果月经是男性身上才会出现的现象,那么在各种文化中,月经可能就会成为令人向往的一种象征,是了不起的,力量与强大的象征。男性一次经期能来多久,出血量有多牛,这些大概都会成为他们值得夸耀的事情。”


作者表达的是父权社会中女性被无视和压抑的月经痛苦。


不过这样想来,到底是女性因月经而被认为不净,还是月经因为是女性生理现象而被异化,也成了一个蛋与鸡亲子关系般的谜题。

 

想象终归只能是想象,目前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


不论哪种性别的人,都应学会以正确且科学的态度对待月经。

 

《月经人类学:聚焦女性被遮蔽的生活方式》,李金莲朱和双,《世界民族》2012年第3期
《传统习俗禁忌中的“厌女情结”及其原因考察 ——以社会性别和人类学为视角》,焦杰,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
《青年男性月经文化研究 ——以大学生群体为例》,张乐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呸呸

编辑:大萌


你可能还喜欢:

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