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认清父母的局限,放下对他们的期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武志红 Author 武志红主创团




我的朋友阿丽,对妈妈有着诸多不满,憋在心里很痛苦。
 
每次我建议她试着跟她妈妈沟通时,她都会无奈地摇摇头:
 
“ 表达了也没有用,我妈根本不会理解,也无法正常沟通,只会令我更难受。”
 
她以前曾经试过,只是她每次都被妈妈狠狠地怼回:
 
“ 我生你养你,为你付出那么多,你没有资格指责我。”

“ 你说的都对,我没文化也不讲理,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行了吧。”

“ 我真后悔生了你。”
 
这些回应,令她充满了羞愧与恐惧,仿佛自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坏孩子,不该表达真实的感受。
 
长此以往,她便逐渐习惯了不再挣扎,也不再向妈妈表达。
 
而这,也是当下许多成年人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
 
我过去经常在文章里鼓励大家,尊重自己的感觉,多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不舒服了,表达了,对方却不接受,也可以考虑与这段关系分离。
 
但不少和小丽一样的年轻读者,看完却更困惑:
 
如果表达后没有得到回应,反而还招来更严重的谩骂和攻击;
 
同时对方又是我们父母,注定无法分离,我能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一位绅士路过大象营,发现大象并没有被关在笼子里,也没有被铁链束缚,仅仅被一根小绳子栓在木桩上。
 
绅士看着大象,觉得很疑惑:
 
以它的力量,完全可以轻松扯断绳子逃离营地,可它为什么不逃呢?
 
他跑去问驯兽师,对方回答:
 
“ 大象在很小的时候,被我们用这个小绳子绑了起来。在那个年龄,它挣脱不了。
 
后来即便长大了,它也始终相信自己挣脱不了,因此从不试图逃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真正牵制着大象的,并不是木桩上的绳子,而是它内心的枷锁。
 
我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我其实想说的是,大部分成年人,之所以停留在与父母的关系纠缠里痛苦不已,并不在于他们没有挣脱枷锁的力量。

而是在于他们受缚于孩童时期的记忆影像,觉察不到自己的力量。
 
阿丽亦是如此。
 
在大部分人的观感里,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
 
无论是面对工作中的客户,还是生活中的朋友,她都能凭借出色的交际能力,让双方的关系处得很融洽。
 
但唯独在面对妈妈的时候,她似乎总被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发挥不出力量。
 


在与父母的关系纠缠中,明明很痛苦,却又分离不得。
 
到底是什么牵制了我们?
 
表面上看,可能源于我们觉察不到自身的力量;
 
但更深层次的,还源自于我们潜意识里对关系的期待。
 
这份期待往往是指向过去的,包含着我们内心一直渴望、但却从未真正得到的东西。
 
比如父母发自内心的理解、认可与支持。
 
这一点,在阿丽身上尤为明显。
 
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她始终被认为是一个多余的存在。
 
从小到大,她都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真正接纳。
 
小时候,她只能通过在家多干活、多付出,对父母无条件顺从,去换取父母的认可与接纳。
 
长大以后,父母却开始无底线地索取,经常借种种小事为由,伸手向她要钱。
 
她习惯顺从不拒绝,更不可能去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只有实在被逼急的时候,她才会忍不住爆发,跟妈妈争吵。
 
但一旦真的把妈妈惹生气了,阿丽又会马上认错道歉。
 
每次面对着阿丽,我都有一种很深的感受:
 
她一直期待着父母能够真正接纳自己。
 
怀抱着这份期待,她始终无法在这段关系中坦然地做自己,也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
 
可她的内心里又是充满矛盾的。
 
表面上她总是顺从父母,努力地满足父母的种种需求;
 
但私下里,她又会在我面前一遍又一遍地吐槽,盘点父母对自己的种种伤害。
 
她并不认同父母的许多做法,但她又始终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这个过程中,她似乎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
 
如今的她,已经长大,已经具备挣脱枷锁的力量了。
 


我们谈与父母分离,其实并不是指要跟父母断绝关系。
 
而是指 把我们的渴望、期待、寄托从这段关系中分离出去。
 
大部分父母,由于自身的局限,其实是没有能力达成我们心中的期待。
 
正是因为他们做不到,才会造成我们小时候的缺失,使得我们成年以后依旧怀抱着这份期待,疼痛至今。
 
而能够从中做出改变的,往往只能是我们自己。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曾经在书上看到过的一句话:
 
18 岁以前,原生家庭引领着我们前进;

18 岁以后,我们引领着原生家庭前进。
 
认清父母的局限,放下对关系的期待。
 
这对本身已经遍体鳞伤的我们来说,走出第一步,并不容易。
 
曾经,痛苦而虚弱的我,冲着我的咨询师大吼:
 
“ 难道就因为他们做不到,我就要原谅他们过去的种种,独自承担这一切吗? ”
 
当时,咨询师平静地回答我:
 
“ 你的感受是真实的,你曾经所受的伤害也是真实的。 你不需要原谅他们,但你可以从中做出选择: 是选择继续痛苦地揪着他们,去达成你的期待; 还是就此放下对他们的期待,独自向前走? 曾经的你没得选,但现在,你可以选。”

在此,我也想把这句话送给处于与父母关系纠缠中的每一个人。
 
意识到自己有选择,是改变的开始。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诚实地区分「不愿意」「做不到」
 
如果你问我,做不到与父母分离,怎么办?
 
我没办法回答。
 
但就像我前面所讲的,你已经具备这个力量了,这一切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愿意走出这一步。
 
如果你愿意选择勇敢地往前走,我们才可以一起来探讨:
 
接下来的焦虑和痛苦,该怎么处理。
 
曾经,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第一次主动与母亲做分离时的感受:
 
那天,她和妈妈又因为一件小事吵起来了。
 
冲突中,妈妈愤怒地向她控诉:
 
“ 我一辈子为你做牛做马,却从来没有听到过你跟我说一声谢谢。”
 
在以往,一听到类似这样的话,她都会带着一种痛苦的愧疚感,向妈妈妥协。
 
但那一回,她决定对妈妈坦诚内心多年来的压抑:
 
“ 妈妈,我当然可以说谢谢。
 
但同时我也希望你能向我说声对不起,因为你的很多行为曾经深深地伤害了我。”
 
话音刚落,她的内心充满了忐忑与恐慌,拼命地想退缩。
 
她知道母亲一定会像小时候一样。
 
一边哭诉把她养大的艰辛,一边大骂她忘恩负义,大逆不道。
 
她知道母亲不能理解,也知道母亲不会真的能向她道歉。
 
但奇妙的是,当母亲的谩骂与反击真的铺天盖地而来时,她反而是淡定的。
 
她仿佛获得了一种主动掌控的快感,并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松弛与解脱。
 
那一刻,她才深切地体会到,
 
面对着母亲,她不再是当初那个被动、无力的小女孩了,
 
而是一个能够坦然表达自己的成年人了。



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我们都要优先尊重自己的感觉。
 
要学会去注意,去觉察:
 
你是在委屈自己吗?

是在忍耐吗?

是在压抑愤怒吗?
 
如果有,试着通过表达,去释放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这是从痛苦的关系纠缠中解脱的开始。
 
面对父母,其实也是一样的。
 
当然,表达完了以后,父母很有可能会用原来一贯的方式去回应你,不会做出任何的妥协与改变。
 
小时候的你,也许无法承接这样的体验,所以选择了退缩。
 
但别忘了,现在的你,已经长大了,已经有了新的力量,是时候去承接和分离了。
 
你表达的是你自己的感受,释放的是你自己的压抑。
 
这与 “ 父母体谅你的感受 ” ,是两件独立的事情。
 
换句话来说,你有表达的权利,父母并没有必须回应你的义务。
 
你表达了,放松了,你也就解脱了。
 
一个成年人与父母最清爽的关系状态,无非就是放下对彼此的期待,坦然地做自己。
 
你有你的选择,我有我的选择;
 
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

作者:天雅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编辑:留木


你可能还喜欢:

点完在看,希望永远要寄托在自己身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