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有早安和晚安的恋爱,还有必要谈下去么?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2-07-25



有位读者在后台跟社长吐槽这样的事情:和男朋友在一起大半年了,起初对她特别好,整日嘘寒问暖,最近一两个月却微信不回电话不接,仿佛变了个人一样。他为什么突然对我冷淡了?是倦了不爱了?


“伴侣为什么不回消息”是绝大多数女生心中的世纪难题。恋爱关系中,女性的确对情感的变化更加敏感,细微的变动就可能导致悲观情绪产生,甚至成为和伴侣争吵的导火索。


但当女性在纠结“回不回消息”、“有没有主动理我时”,对方的反应却是:“我都是成年人了,生活中可能天天围着女朋友转么?你也和自己的朋友多社交一下不就好了?”


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冷漠。当恋爱只剩早安晚安时,还有必要谈下去么?


热络还是冷漠——他不主动理我,就是不爱我了吧?


亲密关系往往指的是朋友或爱人之间的关系,这类关系与泛泛之交存在六个方面的显著差异:了解(knowledge)、关心(care)、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相互一致性(mutuality)、信任(trust)以及承诺(commitment)。


通常来讲,在亲密关系中,伴侣往往会更了解对方、知晓对方的秘密,在行动与生活上一致性的程度也较高。


但是,亲密关系只需要靠上述六点就可以牢固维系了么?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不同的人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对于亲密关系中的“亲密距离”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接受程度。


下图是美国一项于1992年进行的社会调查,请受访者从中选出最符合自己与伴侣关系的选项。结果发现,选择七种关系的都大有人在,亲密距离的远近似乎与情侣关系的紧密性没什么联系。



亲密距离的紧密程度并不能作为衡量关系良好、稳定与否的唯一指标。三毛女士曾经在自己的小说中写过,相爱并不是两个半圆合二为一,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一片的”,丈夫荷西对自己个人人格的支持是他们关系的基础。


由此可见,一段能够被称作“亲密关系”的感情往往包含着共识与信任,但在依赖程度上却呈现出因人而异的表现。


陪伴还是独处——哪一个才更适合维系恋情?


第三季脱口秀大会的开播,带来的不仅是犀利的吐槽和幽默的段子,还有程璐与思文这一对脱口秀夫妻档离婚的消息。


有人对此评价,“思文努力把自己维系在独立女性的人设中,一个人做手术,一个人休养,终于独立到发现这段婚姻中她并不需要一个丈夫”,并借此来拉踩程璐“利用这场离婚在脱口秀届脱胎换骨”。


亲密关系的维系,要靠陪伴还是独处?其实只有两个人都认同这段感情的运转模式,亲密关系才能够更加长久。有些人喜欢时时刻刻都与伴侣黏在一起,有些人却认为自己独处的空间非常重要。如果能碰到同种需求的伴侣,亲密关系就会非常融洽,如果碰到需求相异的伴侣,亲密关系就可能时时产生危机。


脱口秀演员杨笠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表达了“强依恋需求”人士的心声: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是需要真心实意的情感、强烈的依恋心态与互相作对方的“坚强后盾”为保障的。没有全身心的付出,又谈何回报?


属于这个类型的人往往向往着较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他们对于亲密关系和泛泛之交之间有明确的区隔范围。对于亲密关系,他们在了解、信任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一致性与依赖性,以此来给予感情中另一半独一无二的暗示,“你是我最值得付出这些的人”。



日本俳优栗原类则曾经在综艺节目中表达出自己对于“亲密距离”的拒绝。“如果交往的话,平常都用短信联系,一周左右见面一次即可。”可能是由于这种“低依恋需求”的原因,他表示“迄今为止自己一次恋爱都没有谈过。”


属于这个类型的人对于一段关系的维系方法,更倾向于通过加强信任的方式来逐步坚定对于对方的承诺。这类人对待亲密关系呈现出“结果性导向”的思维方式,如果确认了这段关系的结果会是好的,便会产生足够的信任与责任感,与其时时刻刻将对方拴在身边,不如给予对方充分的自由空间,“因为我对你有着独一无二的信任”。



上述两类人群对亲密关系的理解都没有错,但却呈现出两种极端的形式。究其原因,还是出于自身对感情需求不同所致。


强依赖需求者通过对另一半无微不至的关心与认同,来表明陪伴才是关系维系的重要因素。而弱依赖需求者则通过表现出近乎“放养”的态度,来表明已经稳定的关系不需要再强加太多关注。


所以,究竟陪伴还是独处更适合维系感情,答案是因人而异的。两个不同需求类型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很可能隔着巨大的鸿沟。因此,简单粗暴地认为对方一定能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是不可取的,唯有了解伴侣的需求与想法,才能真正促进感情的良性运转。


接受还是放弃——

只有早安和晚安的恋爱,还有必要谈下去么?


有一位需求相同的伴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过若是碰到了需求相悖的伴侣,每天除了“早安”和“晚安”外就像是失踪了一样,这样的关系还有必要继续下去么?

答案是:先养养,万一哪天自己就想通了呢?


亲密关系的核心在于沟通,既然是“谈恋爱”,没有“谈”何来恋爱?需求相悖的伴侣经常会出现一方兀自生气,另一方一脸懵的状况。强依赖需求的一方控诉对方不主动联系自己,不关心自己的近况。弱依赖需求的一方收到消息后立刻嘘寒问暖,却被告知“这种例行公事一样的询问不要也罢”。自此,因为没有明确自身需求而导致的亲密关系危机就此开始了。


导致上述危机的根源是Bowlby提出的“安全基地(safebase)行为”。这种感知自婴幼儿期起就已经出现了,它像个大数据库,不断记录有关依赖的经历和感受,好在之后出现相同情况时可以“指导”个人进行行动。例如有人在遇到困难时一直会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安慰与援助,这种行为就会被记录在案,之后相同情况出现时也会寻求伴侣的安慰。对她而言,这只是依照自己过去的“惯性”行事,却从未考虑过对方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


弱依赖需求者的认知范围里,生活是独立、自主的,除非有影响人生的重大事件,其余都没有必要反复交谈。因此,每天没话找话的“吃饭了没”、“在做什么”都是无效信息,发给别人也会令人讨厌。


而在强依赖需求者看来,这些信息恰恰就是维系情感的必备要素。这些信息不仅能体现出伴侣是自身在任何时候都能想到的“第一人”,也同时包含着很多生活中的隐私之处,与自己最信任、最依赖的人分享,获得对方的正向反馈,才能促进双方在感情中不断加深羁绊。


因此,当发现依赖需求相悖,并影响到了亲密关系的良性发展时,最好的做法还是:


第一,要沟通。和对方开诚布公地谈谈,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对方又是需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


第二,要尊重。在了解到双方的需求后,尽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尊重对方,毕竟依赖需求是从幼年以来受到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影响形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


第三,要改变。试着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其他的乐趣,充实自己的内心,减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伴侣的情况。


当然,还要注重鼓励。时刻注重发现对方给自己的小惊喜,对其改变及时进行肯定。因为,万一哪一天对方就了解你的用心良苦了呢?



[1] 罗兰·米勒 (Rowland S. Miller).《亲密关系》(第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脱口秀大会》视频截图来源:https://b23.tv/sWBAiy
[3]《新堂本兄弟》视频截图来源:https://b23.tv/9FL7Ed
[4] Bowlby,J. A Secure Bas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Attachment Theory.1988

作者:卜卜

编辑:崔景靓


你可能还喜欢:

谈恋爱也要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