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这个好🤙领导:发!
今天收到一个科普大赛作品
编辑们看了都说好
给领导汇报了后
说:发
206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Q星人入侵,如同末日审判,将地球的繁华化为尘埃。
在这场灾难中,人类文明成果尽毁,多数物种灭亡,当然,也包括大部分人类。
而幸存下来的人,被一种名为“X-X”的放射性物质辐射,所有关于科学技术、先进理念的记忆都缺失了。
Q星人,察觉到高度发达的地球文明若是再继续发展,可能会超越甚至威胁Q星文明。
于是,这场浩劫来临,目的就是让地球人重新经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艰难发展历程。
而我,张小川,在这场入侵结束之际,穿越了。
我来自40年前的北京,我是中国能建的一名工程师。
幸运的是,我的记忆仍在!
>>>
“看,那些灯泡亮了!”一个小女孩惊奇地指着刚刚点亮的灯泡说道。
张小川微笑着看着她,温柔地说:“是的,这是我们新生活的第一步。”
看着明亮的光,他陷入了回忆……
---三个月前---
张小川只感觉浑身疼痛,仿佛身体要散架了。
刚刚醒来,张小川只觉得周围一片昏暗,只有一支蜡烛的火苗在摇曳。“怎么不开灯呢?”
“你终于醒啦,快吃点东西吧!”说话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小源,“没有电,所有的电站、所有的设施都被外星人毁了。你昏迷的这段时间,临时抗ET救灾委员会召集了很多幸存者过去,商讨怎么尽快恢复发电,我爸爸也去了,一周了也没有个结果。我爸爸说,人类关于智慧建造、智能制造和科学技术的所有档案、记录和实物,全部消失了。ET还擦除了我们全部有关的记忆,我们就像是倒退了几百年,这是委员会得出一个结论。”
听了小源的话,我半天没回过神。
嚼着手里的面饼,打量起周遭的环境。这像是一个地下室,墙角堆了很多吃的和水。
门背后挂着一件橙色的衣服……
等等,好眼熟!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连忙起身去看,衣服胸前几个字母赫然映入眼帘:CEEC。
“你爸爸是在中国能建工作?”我激动地拉着小源的手。
她一脸疑惑,“是啊!你怎么知道?”
“我也是,在那一世!”我喃喃自语,瞬间喜出望外。
“啊?你说什么?”
“快,带我去找你父亲。”
跟随着小源,张小川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上。废墟之中,他能感受到那曾经机器轰鸣、灯火通明的时光。
但此刻,他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失去了科技记忆的时代、一个被毁灭的时代。
他们必须从零开始,而自己,将是这个新时代的火种,重燃文明的光辉。
找到了小源的父亲,张小川立刻提出自己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他要把40年前的知识和技能,用在地球的重建中。
首先,就是建立发电厂,为这片黑暗的世界带来曙光!
有了目标,有了小源父亲的配合,张小川也成为临时抗ET救灾委员会顾问。
在他的带领下,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人们聚集起来。他们一起努力,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逐步建立起了一个简易的电站。
白天,他们寻找可用的材料;夜晚,则围坐在篝火旁,讨论建设的具体方案。每一步虽艰难,但希望的火苗在每个人心中燃烧。
电站终于建成,当第一束电流被成功引入新建的电网时,所有人都欢呼雀跃。
这不仅仅是一束灯光的亮起,更是这个新文明的诞生。
“电力是工业的基础,也是我们未来生活的保障。”张小川对着身边的小源说,目光坚定。
>>>
有了电,张小川开始规划下一步。
要建设更多的设施,包括适合人类居住的地下城、储能电站、道路交通、水处理系统等等,构建能源网、交通网、水网……重新实现“七网融合”。每一项计划都是为了打造新世界的基石,为了人类的再次繁荣。
在地下城的建设中,张小川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连接地面和地下的世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使用超深竖井提升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连接地面与地下,便于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同时为地下城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
他依稀记得,葛洲坝二公司掌握这项技术。
虽然明知道可能无功而返,为了地下城建设,张小川决定亲自前往成都碰碰运气。
他知道这是一段充满未知和危险的旅程,但他为了地下城的未来,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段旅程。
历经艰辛,张小川终于来到这个曾经的天府之国。他找到了李文文劳模创新工作室,希望能从这里获取超深竖井提升技术的相关材料。
李文文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一个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主的创新团队,他们在超深竖井提升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张小川向李文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详细介绍了他的来意和地下城的建设情况。他说:“我们的地下城不仅仅是一个避难所,更是新文明重生的起点。超深竖井提升技术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共同为人类的未来而努力。”
但是,李文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也出现了“记忆空白”,相关资料也未能“幸存”。
“首席技术专家李文文,去我们承建的锦屏二级水电站项目了,在那里可能没有受到X-X辐射,但我们目前联系不上本人。”
于是,张小川继续启程,一路走过雅安,翻越瓦屋山,进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历经千辛万苦,找到李文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所说的技术专家老李。
老李被张小川的决心和热情所打动,他决定全力支持张小川的计划。
“我们现在处于地下2000多米,基本隔绝了宇宙射线的干扰。但是一出去,我可能也就废了,”老李说道,“虽然不能同你前去,我可以在这里给你持续的技术支援。”
他向张小川详细交代了超深竖井提升技术和提升系统的建设要领,并绘制了图纸。
“我猜想,Q星人可能在地球上放置了某种仪器或者装置,持续放射‘X-X’致使人类部分记忆被屏蔽。”老李又沉思许久,掐灭了手里的烟,眼中闪动一丝光芒,“我们可以尝试找一找放射源,把它封起来。”
在老李的帮助下,张小川成功地将超深竖井提升技术应用到了地下城的建设中。
这一技术的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地下城的建设和运输效率,还为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在张小川的带领下,地下城的建设进展迅速,电站的建成使得黑暗中的人们看到了曙光。
然而,随着社会逐渐稳定,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如何有效地储存和分配这些宝贵的电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了摆在张小川面前的又一大难题。
张小川深知,仅有电站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储能系统,来保证电能的稳定供应。
于是,委员会计划利用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经过深入研究,他决定尝试复刻湖北应城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电力需求低峰时储存能量,并在高峰时释放,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
决心一下,张小川便立刻行动起来。
他组织了一支队伍,准备前往湖北应城实地考察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遗址。
尽管旅途充满未知与危险,但为了新文明的未来,他们义无反顾。
历经千辛万苦,张小川和他的团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他们仔细研究了残存的设备和文档资料,一点一滴地拼凑着这项先进技术的细节。团队成员们白天挖掘遗址,夜晚则围坐在一起,讨论重建方案。在张小川的领导下,他们将找到的零件和制造的新设备组装起来,逐步建立起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雏形。
一年后,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属于这个新时代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终于诞生了。这一技术的复刻成功,不仅为电能的持续供给贡献了力量,更为新文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随着储能问题的解决,张小川和他的团队又继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包括水资源的净化与循环利用、食物的稳定生产等,每一步都为这个新生的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幸存者共同的努力下,地下城真正成为了人类新的家园。这里不仅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网络系统,还有与地面世界的有效连接。居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共同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新文明……
(本文为中国能建“能见未来”科普大赛作品,内容纯属虚构。后续,中国能建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相关科普大赛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张开明
编辑:马新政
校审:储信艳
来源: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