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日的三秦大地会唱歌


11月20日,在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荔段,成群的红嘴鸥在觅食。陕西日报通讯员 李世居摄


位于西咸新区的沣河生态湿地公园,充分考虑候鸟的栖息环境,将人工生态湿地与原有滩涂有机结合。图为11月22日无人机拍摄的沣河生态湿地公园局部。陕西日报记者 文超摄



11月15日,在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内,一群野鹅栖息在湖中。陕西日报记者 文超摄


11月15日,在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的水鸟栖息在湿地公园湖心的树梢上。陕西日报记者 文超摄


仲夏时节,红碱淖鸟岛上栖息着成群的遗鸥成鸟和雏鸟(6月25日摄)。陕西日报通讯员 崔亚军摄



11月15日,在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一只白鹭在水面上的倒影清晰可见。陕西日报记者 文超摄




11月20日,在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荔段,多只白骨顶在湿地上空尽情飞翔。陕西日报通讯员 李世居摄






初冬时节,大批白天鹅来到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11月10日摄)。陕西日报通讯员 崔亚军摄



如果,你未曾看到过候鸟翩翩起舞的场景,你不会相信,冬日的三秦大地会唱歌。


清晨,当最后一丝夜色被风吹散,薄薄的阳光照亮了天空,照亮了镶嵌在山川间的每一块“明镜”——


“扑棱棱……”在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一只鸬鹚从草滩飞向波光粼粼的水面。它轻盈灵巧的身姿,是乐章中蹦出的音符。


“咕咕嘎—咕咕嘎—”在榆林神木的红碱淖,几只白天鹅在湖面上排成一排,静静享受着冬日的阳光,惬意梳洗、引吭高歌。一抹抹洁白优雅的倒影映在水面上,推开一层又一层涟漪。


“啁啾啾……”在陕西丹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的飞鸟掠过如洗的天空。一点点、一片片轻快的黑影,如跃动的音符,在远山蜿蜒的轮廓上,“弹奏”出悠扬的小调。


“扑棱棱”“咕咕嘎—咕咕嘎—”“啁啾啾”……从陕北、关中到陕南,随着无数芦苇摇曳、无数水波荡开、无数树影婆娑,一群群或嬉戏觅食、或栖息、或凌空翱翔的鸟儿,合奏出一曲曲生态赞歌。


广阔无垠的天地间,每一双翅膀都沐浴光辉,每一声鸣叫都充满希望。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涌动不息的音符中,一片片湿地同万千生命深情对话,美丽三秦焕发勃勃生机。


湿地是鸟儿的幸福家园,也是陕西的绿色名片。


从2006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到如今形成分级分类保护、多种形式互补的湿地保护模式……作为全境处于黄河干流和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陕西历来重视湿地保护。尤其是近年来,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作出了一系列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加强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省内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据统计,陕西湿地总面积超30万公顷,全省湿地鸟类达9目24科121种,其中朱鹮、黑鹳、遗鸥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7种,大天鹅、白琵鹭、鸳鸯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2种。越来越多翻山越岭奔赴而来或驻足休憩或繁衍安家的鸟儿,无疑是美丽陕西的生动注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新的赶考之路上,包含湿地保护的生态文明建设依旧是一道必答题。


“扑棱棱”“咕咕嘎—咕咕嘎—”“啁啾啾”……如今,湿地上一阙阙高亢欢悦的美丽三秦咏叹调,就像一把把钥匙,“解锁”冬天别样的浪漫和生机,也“解锁”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


阳光下,飞鸟翩翩。


你听呐,三秦大地在唱歌……(陶玉琼)


来源:陕西日报

往期回顾

用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体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权威

视频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大保卫战丨宝鸡: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