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牢固树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斩伐养长不失其时”。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的利用之道,既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要兼顾后代人的利益,给子孙后代留有足够发展空间。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土地、渔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是慷慨的,人类善待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自然就会馈赠人类。反之,一味向大自然疯狂索取,无异于自掘坟墓,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灾难,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进而制约高质量发展。因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该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之上,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获取生存必需的自然资源,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点赞了“小木耳,大产业”。木耳作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使得当地从过去的“山窝窝”“穷窝窝”,变成了现在的“金窝窝”和“银窝窝”。这正是当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辩证统一关系,探索出的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特色产业形成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高度谋划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方面,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在自然界中获得生存必需的物质资料。另一方面,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带有人类印记的人化自然,改变自然界的天然样态。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但是,近代工业文明兴起以来,在资本逐利目的的驱动下,自然沦为纯粹的物欲对象,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依存状态而陷入占有与被占有、剥削与被剥削的敌对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化。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山水林田湖草的任何一环遭到破坏,不仅损害生命共同体的有机链条,使其所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逐渐丧失,而且必然危害人类本身。“共生”才能消解“对立”,实现“和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经过不懈努力,塞罕坝绿树成荫、飞鸟成群,哺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沙少了、水清了……我们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

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一旦遭遇破坏,修复绝非一夕之功。修复治理难易、所需时间与其被破坏的程度和自我恢复能力紧密相关。生态修复治理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守住自然生态底线,确保生态安全,不能只重近期效果而忽视长期利益,也不能因小利而害大局。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坚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一定能实现,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来源:陕西日报

往期回顾

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召开会议绿色发展 共享生态之美三大保卫战丨西安市西咸新区绘就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