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省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为迎接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5月22日上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联合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长安区人民政府在秦岭野生动物园隆重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孙丽,西安旅游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陆飞出席仪式并致辞,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晓军介绍了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孙丽在致辞时表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她指出,COP15大会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报告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陕西贡献,体现了陕西担当。




陆飞在致辞中表示,西旅集团始终坚持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秦岭野生动物园作为保护秦岭生物多样性的主力军,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的保护研究、繁育壮大、野外救助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科普大讲堂、动物科普展等宣传教育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




姚晓军介绍说,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体系,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把绿色低碳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的良好局面,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仪式最后,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孙丽宣布“陕西省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启动!”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参观了陕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展板等。


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科学院相关领导,省生态环境厅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活动。


延伸阅读

陕西省生物多样性工作介绍



陕西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由北向南涵盖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区三大自然区域。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秦巴山地生态屏障,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带、渭河沿岸生态带和汉丹江两岸生态安全带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物物种资源较丰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较密集的重要区域。我省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932种;以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56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55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4种;中药材3291种;已知大型真菌资源达到394种。


陕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体系,通过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


一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印发实施《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修订并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等法规,覆盖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生物安全等领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法规保障。


二是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我省以秦岭保护为主阵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各类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建立了213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43个、自然公园169个(风景名胜区28个、森林公园82个、地质公园14个、湿地公园43个、沙漠公园2个)。同时,建立秦岭国家植物园、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等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组织实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就地迁地保护工程,持续开展大熊猫、朱鹮、林麝等珍稀物种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取得了显著成效。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在全省的持续努力下,陕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卫星影像上绿色的版图一路向北推进了4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


三是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我省先后发布《陕西省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方案的通知》《陕西省秦岭林业外来物种(动植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开展农田、渔业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持续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治,全省松林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我省建立各类野外研究监测基地:凤县林麝养殖科学研究与示范基地、佛坪秦岭珍稀保护动物野外研究基地、宁陕大鲵野外科学研究基地、镇巴县林麝繁育研究基地等野外科研基地和陕西首个“中草药种植鼠害生态防控技术研究工作站”,为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2021年,我省建立了西部地区首个、西北唯一的环境DNA生物监测实验室。2022年,成功完成基于123个省控断面的环境DNA鱼类多样性调查试点工作,基本掌握全省鱼类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探索了多流域、多生物类群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新模式。


五是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9个,让绿色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种植魔芋、茶叶、羊肚菌等经济作物,发展林麝人工繁育等产业,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创建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探索生物多样性减贫示范。


六是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系列执法行动,对影响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截至目前,国家下达我省的2770个人类活动线索中,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9.6%。先后开展了“打击网络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专项行动”“绿剑行动”“天网行动”“利剑行动”、重点水域巡航检查、“四清四无”排查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各项措施为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不懈的努力,陕西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专项治理成效显著。监测数据表明,全省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市、区)面积占全省45.88%,较2016年增加20个百分点。秦岭陕西段生态状况评价等级为“优”、“优良”等级面积首次超过99%。


目前,生态环境部首次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我们将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质量的向往和追求为目标,整体保护、系统推进、综合治理,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共同营造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是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秦岭区域、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摸清我省生物物种资源底数及分布,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开展陕西省“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守好生态安全屏障。认真落实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实施好秦岭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切实加强秦岭生态保护。


四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工作。系统总结典型案例,提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模式路径,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面对生态环境挑战,陕西将进一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把绿色低碳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的良好局面,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往期回顾

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植物篇~

生态旅游路书丨触摸历史~带你了解古人的“环保智慧”

生物多样性科普丨万物生灵 美美与共 一起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