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纳是看清自己的起点

2016-01-10 禅境本真 自净其意

《自净其意》是意识觉醒之路,欢迎关注更多内容。



——本文原题名为《我是谁(第一篇)》最初成稿于20150604


我现在的每日功课之一,就是与自己的这张脸好好对话,去体验什么是“全然的接纳”。这张脸塑造了我内在的品质,从小就学会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会了自立自强,自由自在。我感谢它,引领我思考,给予我启发,觉知自己要修正的心。


这个需要修正的心,就是对丑陋的不接纳。如果把人生视为一场修行的功课,这可能是我与生俱来的最为重要的功课。


对丑陋的不接纳,首先就表现在我的愤世嫉俗,主要是对社会道德伦理观扭曲、世相失常的愤世嫉俗。常常事后发现,因言语不当而得罪一些朋友,虽出于好意但别人并不接纳。因自己内在失察而表现不当,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对丑陋的不接纳,令我不够柔和,也不够包容,不够温暖,也不够慈悲。不接纳令我如此坚硬,不能融入到人群之中,不能深入体察每一个人的内在困境。


随着修行的深入,终于明白只要有一丝的不接纳,都会令自己无法心无挂碍地与每一个人融为一体。


从开始读书的年龄起,鲁迅一直是我的榜样。我发现自己有许多与鲁迅类似的内在品质和愿望。对国民性丑陋的一面,感到深恶痛绝。面对社会人心的扭曲与环境的恶化,有一种急迫需要改变它的冲动。


但事实上,我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也一直没有找到无能为力的内在原因。2011年机缘巧合地开始接触道家与佛家的修行,并在近几年深入禅宗的直指人心,从去年开始也接触到带有西方色彩的心灵成长课程,使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无能为力的内在原因。这就是内心的不接纳,表现出强硬和抗拒的一面,看上去如此的愤世嫉俗。


随着实证的体验,现在越来越发现,只有全然接纳自己才能看清自己,只有全然接纳一个人才能影响这个人。面对社会种种的不公和非正义的,面对丑陋国民性,也需要先做到全然的接纳,才可能影响它、改变它。


接纳并非纵容,而是看见与理解基础上的包容。接纳,意味着事实已经发生,只需保持当下的关注,逐渐在静观中明了事相的因果与缘起。


从小我就一直非常赞赏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写照,此刻我似乎明白其中存在的那一点点不圆满。那个时代,那么多人视鲁迅为精神导师,是这个民族开始觉醒、需要改变的内在急迫需求。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社会现状与民族丑陋性,经常能做到一针见血的评价,但同样收到很多抵触和指责。现在看来,这背后也可能源于不接纳,有鲁迅先生的不接纳,也有被批评者的不接纳。


因为不接纳,我经常无法做到静下心来聆听不同的声音,在相互抗拒中呈现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状态,这就是无法出离“自我”的一种呈现。


接纳是看清自己的起点。当我觉知这一内在人格品质的重要性时,生命运行的轨迹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曾经的轮回将不再发生。


每日推荐阅读:

《沉思录》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


今日感悟:

静能生慧。首先要意识到控制自己情绪的重要性,情绪状态下的决策往往是冲动的,并且是缺乏智慧的。静,就是观察自己的情绪,让它像湖水一样慢慢的、自然的、平息下来,这时候只要看着就好,不要往湖水里面继续扔“石头”。这时候,你是一种“出离”的状态,你不在里面,你是在外面。你不在事情当中,你是旁观者。


本平台欢迎原创供稿,联系小编微号cbg_1937727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