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来势猛,防治有妙招
“甲流”来势汹汹
中招的不仅有孩子
成人患者数量也在增加
日常防护要做到位
正确预防也很关键
甘小教带您了解
更多关于预防甲流的知识点
↓↓↓
做好个人卫生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
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
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环境卫生
居所定期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要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加强集体单位健康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校内晨午检和全日观察;
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应及时居家观察治疗,如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各项防控措施。
每天要对卫生间、食堂、楼梯扶手、门把手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托幼机构每天要对学生玩具等物品进行消毒。
借助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校园小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流感防病知识,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按时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对于来势汹汹的甲流,许多家长很关心,此时,带孩子去接种疫苗还来得及吗?
01
哪些人群应该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流感较为常见。甲型流感病毒由于其宿主众多及其结构特点,常发生变异,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2-3年就会出现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导致人群普遍易感,引起季节性流行。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来看,由于不同人群感染流感后的临床严重程度不同,有7类重点人群应该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至23月龄的婴幼儿
► 2至5岁儿童
► 60岁及以上老人
► 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肾功能不全、代谢性疾病等)
►医务人员
►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等
此次流感高发期,除了老人,一些小朋友、年轻人,也成了流感疫苗接种的主要群体。
目前,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其中,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厂家涵盖科兴生物、长春生物、华兰生物等多家企业。
图为2022-2023年度国内批签发的流感疫苗厂家、类型、规格。来源《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
02
流感疫苗现在接种还来得及吗?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儿童过去几年没有感染流感,缺乏感染后免疫保护,因此本轮甲流中,出现大量儿童感染病例。
目前来看,接种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什么时间接种疫苗最合适?对此,李侗建议:疫苗保护时间通常在8-10个月,在10-11月完成疫苗接种比较合适。此前,他曾建议首先考虑在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人、孩子、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建议每年都接种。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主治医师崔璨则表示:疫苗接种后,两周左右可产生有效的抗体。如果正处于甲流流行期,及时接种疫苗也能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03
需要囤购抗甲流药物吗?
在抗流感病毒治疗药物中,为人们所熟悉的是达菲,全称: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即奥司他韦。奥司他韦是一种选择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口服后阻断了流感病毒颗粒的释放,从而抑制病毒复制扩增,适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
甲流爆发,抗甲流药物奥司他韦在不少地方被抢购一空,有必要储备这种药物吗?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奥司他韦是一种处方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下药。
(截图自电商平台)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感诊疗方案,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当尽早基于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对于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当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据估计,甲型流感重症率大概在0.1%-0.5%,也就是说,多数病人都是不需要用类似奥司他韦这样的抗病毒药的。
盲目的服用这类抗病毒药物要承担副作用可能带来的危害,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不良反应,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应该注意,滥用还有可能抬高群体耐药水平;无谓的抢药造成了社会的焦虑情绪,还可能让真正需要药物治疗的人无药可用。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常用非处方药,但如果备多了用不到也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
另外,专家表示该药品的生产是足量的,因此,市民没有抢购、囤药的必要。
更多新闻
1
2
3
4
编辑:蔡 莉 尚鹏博(实习)
责编:尹晓军
审核:焦鹏宁
来源:央视新闻、首都教育、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