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通青年的魔都生存法则。

2017-08-02 上海范


我相信,几乎每个在上海生活的年轻人都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当初为什么要来上海?


有人说,当初去魔都是脑袋一热的决定,去魔都混一圈试试,顺便当看看风景,从上海南站到人民广场,觉得在人民广场吃着炸鸡是很幸福的事,外滩夜晚有凉爽的风,江上的游船,游人如织,笑语连连,隔壁的美女香水迷离。



有人说,上海机会多,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上个世纪,许文强和小马哥也是这么说的,可不是人人都有他们的能耐。现在一无所有进入上海,甚至比那个年代还要难。


但话又说回来,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你终归顽强地在这里生活着,或许有些狼狈不堪、经济拮据,或许闯出了天地,能在这个城市昂首挺胸,或许辗转反侧,心心念念终有一天会离开



而在沪漂族中,有那么一群青年大军,来了走,走了来。范范姐今天想聊一聊关于普通青年的魔都生存法则,致那些还在上海期待彼岸花开的青年


适应忙碌、适应加班、适应吃苦


来上海之初,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要做好吃苦一两年的准备。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打工族。


初来上海,生活必然会艰难,同所有住地下室、吃泡面的北漂一样,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沪漂者,租房、交通、生活成本、找工作,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生存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有人租老房子,睡在杂物间里,只有一张折叠的行军床,没有阳台晾衣服,只能晾在门框上,进出卧室的时候,晾着的衣服就像门帘一样,自己拨开。


还有人住在群租房,每天晚上去超市买打折食品,好不容易咬着牙买了几只阳澄湖大闸蟹,放在冰箱里还被人偷着吃了,为这件事还哭了很



这一两年的过程中,有生存的窘境,有工作的自我怀疑,有朋友同事的猜忌,有人熬不住走了,有的人领着在上海攒下的第一笔存款,自豪地宣布自己在上海活下来了。


而回想起当初为丢失几只大闸蟹而哭哭啼啼的岁月,那一刻,他一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最牛逼的人。



同时,你还要适应忙碌、适应加班,适应这个城市的快节奏。



别错过上海的资源


有人曾经说,这是拼搏的上海,是陆家嘴时刻滚动着股票指数的天桥,是以秒计算屏幕广告费的上海中心,是内环内房价以亿为起点的翠湖天地,是梦想和现实正面对决的战场



但是无论你在上海工作多久,请一定记得利用好上海的资源,作为国内国际首屈一指的城市,上海有着太多的便利,免费的,不免费的,见识或者经历。


前几天火爆上海的Chinajoy就是一个例子,作为继美国E3展、日本东京电玩展之后的又一同类型互动娱乐(网络游戏)大展会,据说,目前除了北京以外,其他城市都还没有举办过,而其他城市的游戏爱好者可能就无法赶来参加



之前范范姐还盘点过上海的免费图书馆,免费展览,免费音乐会,这些都唾手可得,而这些资源的诞生地在上海,便显得更加有逼格。


上海拥有全国最完善、最智能化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上海还拥有最高效、最不打官腔的政府服务系统,在上海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顶级的演出、展览、活动就更是数不胜数了,你甚至可以天天都不闲着。



即使是你喜欢的某个偶像,你会有更多的机会见到他,这就是上海,你或许还不曾发觉这些资源,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存在。



同时,上海日新月异的城建和经济飞驰,交通便利以及更多的新地标的发展,是你从上海带去其他任何一个城市的经验优势,有个离开上海又回来的朋友说,在上海只要你勤奋努力,钱真的不难赚。



习惯社交,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在上海,最大的资源不是东方明珠的璀璨闪耀,不是外滩建筑群的惊人伟岸,而是形形色色的人。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直至中日战争时期,上海是各国势力交错,形势错综复杂的地方,三教九流、各派人士鱼龙混杂,上海人、外地人,新上海人、郊区人,各种各样的人。




刨去公司同事以及固有的同学朋友,你应该认识更多人,更多与你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和性格不同的人。



范范姐见过93年当着上海某家公司总经理的有为青年,从新疆来到上海开奶茶店的92年小姑娘,50多岁未在家养老,而选择了来上海做着不超过3000元工作的大爷,老阿姨一腔热血出口成章的回怼对上海人抱有偏见的一些群体。


这些人在你的生活里绝对扮演不了重要角色,但却为你的人生前路埋下许多谈资和见解。



你说上海阶层阶层固化严重,人情冷漠,其实不然,撇开身价上亿,或者上十亿的大富豪,除去那部分在贫困线挣扎的群体。


中间阶层那些无所长又无所短的“普通青年”们,从身家一万到身家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在吃穿住行的生活方式上没有太大差别,只要阶层差距不要太夸张,阶层之间的社交通道根本没有被关闭。



从一部分身上取长补短,从另一部分人身上学习人生经验。


排外,只是生活一小部分感受


排外从来就不是一个不可谈的话题,其实不难理解,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谁不觉得自己的家乡哪个城市都比不上?



就如前几天范范姐出的一篇我们把1000枚硬币和一箱水放在上海街头,供路人自取,结果震惊所有人...底下褒贬不一,有的人放在郊区、有的人说放在菜市场门口,有的人说放在火车站,还甚至有的人说,放在沃尔玛门口,当然这部分人中有上海人,也有外地人。


而范范姐想表达的是,这个城市包容性很大,各人的想法非常丰富,而地域抨击却不可阻拦,但这并不涵盖这部分人是这个城市,或者这个城市的人的代表性。



而排外,是在上海生活最小的一部分生活感受,就如一些外地人编有段子,说对上海人最好的夸奖是“你不像上海人”,可见他们对上海人的评价,实在不怎么好。 



关于未来,是去是留?


对生活真正焦虑的不会是顶级的富豪,也不会是我们小区门口卖菜的大爷大妈,焦虑的是卡在中间的那一部分人,也就是普通沪漂族。



在上海,户口、房子、学校、地位这些东西都不仅仅依靠你的努力就能得来,我有个朋友,来上海十年,每次一有资格买房,政策就变,他永远没赶上过政策,难道是他不努力吗?不是,但那又怎么样?



未来的你是去是留?生存艰难,生活就更加如此,对于很大一部分普通沪漂族而言,在上海就像谈了场恋爱,伤痕累累,却又收获良多,内心酸甜苦皆有。最终给你留下的,并不会仅仅只有伤痕,还有人生。



说到这里,范范姐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我有一次深夜加完班坐出租,当时公事私事都处在极度疲惫时期,坐在车里望着窗外夜色街灯,突然所有疲累一起袭来,开始止不住地哭。出租司机察觉后,默默打开了CD,车里飘着不知名的乐曲,全程无语。下车前递给我收据时他没回头,却轻声说:“会好的,都会好起来的……”



这是我关于上海最温暖的记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和温暖的瞬间,

所以,我们开始有了留在这座城市的冲动;

所以,我们开始想要在这座城市好好生活;

所以,我们还是会带上满满的抱负和期待,奔赴上海;



有人问金庸,人生该如何度过?金庸说: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今日话题#

你是普通沪漂青年吗?

你有什么生存故事吗?


评论区写下走心留言,

范范姐拉你进“红包群”

每晚10点,红包雨等着你!


老板说了:

一个大拇指 5毛钱,求zan求鼓励!


更多精彩故事,点击下面蓝字:

70℃地表高温,8个小时,100个故事!我们暴走半个上海,还原魔都街头最真实一幕!感动所有人!

我们把1000枚硬币和一箱水放在上海街头,供路人自取,结果震惊所有人...

不如,去虹口吧!

上海,1000万沪漂在假装生活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