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柬埔寨手记
个人首次柬埔寨考察
穿越一条典型的雨季小路
我早前首次跟随团队去柬埔寨进行生态考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犹如参加斯巴达障碍赛的经历。
当时正值当地雨季高峰,三天的行程期间,我们一行四人(Bosco,我,还有两位新近招募的柬埔寨籍同事)奋力前进, 途中不断要拨开高几及人的杂草丛,爬过倒树,横渡急流,穿越竹林,及驱赶叮人的蚂蚁和胡蜂。记忆尤新的是在第一个早上,经过两小时的”爆林”(香港人的爬山流行语,指在没有明显路径的丛林间穿行) ,我们停不来小歇一会,衣服被汗水和植被的雾水弄得全湿。当打开手机内的健康APP查看,发觉竟然只走了1.6公里。路程不长,却是运动量十足!
嘉道理首个国外项目
我们团队在2017年踏出中国,深入位于柬埔寨湄公河以东的吉井省开展野生动物和森林保护项目,项目点被半常绿雨林和落叶龙脑香林覆盖。在过去两年间,团队已经多次到当地考察,至今已记录到大量珍稀鸟兽,包括已正式发表的两个柬埔寨鸟类新纪录。
柬埔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是众多全球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从未踏足柬埔寨的我在与同事闲聊中,得知这个神秘国家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是不少大型鸟兽在全球或东南亚最后的乐园,而我们项目点的动植物多样性,直可媲美保护区,更保留了不少濒临灭绝的鸟兽,例如爪哇野牛 (Bos javanicus) 、安南银叶猴 (Trachypithecus margarita) 和绿孔雀 (Pavo muticus) 等。
出发前的忐忑
柬埔寨的气候旱季和雨季分明。旱季 (11-5月) 酷热难当,气温高达40度,每天考察最少要背2公升水。但在雨季 (6-10月), 大雨几乎把所有东西淹没,可别奢望全程穿着干爽的鞋袜做考察,就连我们安装的红外相机也难逃一劫。当我问同事哪个月份到柬埔寨考察最为合适,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分别」,旱季雨季同样难熬。
趟过及腰小河也是雨季考察必备节目
而为了预防疟疾,抗疟疾药必须从抵达柬埔寨当天起服食,直到离开该国七天后才可停止,为考察增加不少困扰。原因是这种药会让人昏昏欲睡,没精打彩,我们的鸟类专家受药物影响下,曾自我介绍自己是一位鱼类专家!
听完同事们分享他们勤苦的经历后,我就带着半点期待半点忧虑,一个装了几本野外图鉴、望远镜、相机的背包,一个塞满应对各种天气的衣服的行李,出发去这个神秘国度,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希望与从未认识的动植物的偶遇,可以抵消旅程上的勤辛。
姜科植物天堂
从飞机俯瞰柬埔寨
八月的柬埔寨一直大雨滂沱,但非常幸运地在我们坻达那天雨消云散。雨水虽然令到气温略有下降,但将项目点中本来已经坑洼不平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有些路段更塌陷或者变成一条河流。路况太烂时,我们干脆弃车徒步,提前斯巴达障碍赛的起步线。
深入森林,特爱植物的我发现林底原来是一片姜科植物天堂。姜科植物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地为亚洲。行程中,我非常兴奋遇上九种颜色艳丽、形态各异的姜科植物,不断停下来拍照。但同行的三位都是“动物人”,看来不太感兴趣,而蚊子、蚂蚁和胡蜂不断进击,也迫使大家继续前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观鸟圣地
虽然同事说旱季是最理想的观鸟季节,但对于初到贵境的我,一切都是新鲜事,并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内,我们共记录到大约60种鸟类,并且为项目点添加了两个鸟类新记录!
这里面有三种水鸟,你能分辨出哪种呢?
蛇鹈看起来像是鸬鹚和白鹭的混合体。在水底捕鱼时,它善于用利剑般的尖喙“叉鱼”。
绿孔雀被列为全球濒危,但在我们柬埔寨的项目点有一个非常健康的种群。第一天的清晨,我们在它们呜声的引导下,找到在夜栖树上的一家五口。我非常诧异体现壮硕的它原来是飞行好手。
钳嘴鹳与人类一样爱吃螺,但大家用的餐具就截然不同。就餐时,这只大型涉禽会用呈蟹钳夹子状的“怪喙”来取食。
我的第一种犀鸟!旅程中,我们多次看到两只在林缘活动的冠斑犀鸟。有一次,我看到它们两在柔和黄昏光线下,缓慢地飞越一片开阔草地。在那半分钟里,我能够非常清楚、仔细地观察它们的特征。它们那种像大笑声般的叫声也令人一听难忘。
此程记录到五种猛禽。我的最爱是棕翅鵟鹰 (上图) 和黑冠鹃隼。
由于这次行程紧凑,野外考察未能深入开展,我与兽类无缘,只看到了一只多变松鼠,和在我们设置的红外相机屏幕中看到小灵猫、野猪和赤麂的踪影。我很期待拍到的红腿小隼和三种夜鹰都没有露面。话虽如此,我很高兴抗疟疾药对我没有太大影响,只是回到香港后的第二天感觉像吃了感冒药般昏睡了一天。
期待旱季来临时再来,看看这个季节为柬埔寨大地带来的生态改变!
请继续关注野性柬埔寨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