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家长如何实现高质量陪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有父母爱的呵护,孩子才可能健康成长。高质量陪伴缺的并不是“时间”,而是陪伴的方式——十分钟全神贯注的倾听、十分钟亲子游戏、半小时阅读相伴、共看一场电影、共打一场球赛、共唱一首歌……这些都会让亲子关系无比亲密。一个内心充盈的孩子,便会自信、阳光、有学习内驱力,奔跑起来更矫健!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家长的教育理念需要哪些转变?如何进行良好的亲子沟通?如何开展高质量的陪伴?来自广州各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的专家们给出了这些建议↓↓↓
双减”确实需要家长转变教育理念。一是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二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幸福成长;三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学习需求,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四是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孩子良好的个性和品格。
父母应该怎么适应“双减”?
“双减”后作业量下降了,反而更有利于孩子的精细化学习,家长更应该注重精耕细作,如何精耕细作?做到以下五点:
1.养成良好习惯。督促孩子先看各学科教材中对应的学习内容,回顾一天所学,然后尝试解决各科的书面作业。用品用具准备齐全,避免丢三落四影响进度。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
2.优化学习方法。学生个体之间的具体个性差异较大,很难说哪一套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一方面,注重教师传授的共性的基本要求和做法;一方面,可以结合孩子具体情况尝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加强时间管理。形成规划意识,统筹作业任务,先后、主次、时间预算分配等,切实提高作业效率。
4.家长可以给出必要的引导、提示、启发,但是要有个“度”,不能变相地成了家长在“写”作业。具体作业规范要以学校教师的要求为准,切忌以成年人的思维、观点、认知等“指导”孩子的作业内容。
5.家长以身作则。要积极营造书香家庭氛围,给孩子做出好学习、爱读书的榜样。孩子写作业时,家长要谨防玩手机、追电视剧、玩游戏、打扑克、搓麻将等行为。要对孩子保持足够的耐心,理性看待代际差异,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双减”政策是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孩子:
1.培养好的习惯。“双减”后,没有太多的作业和补课压力,让孩子形成自发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的推动,要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养成劳动的习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的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价值观、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劳动技能是孩子今后走向社会的生存之本,必须从小培养;养成运动的习惯,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当困难来临,他才有勇于挑战的勇气;养成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公民意识的培养;养成兴趣爱好,有助于塑造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建立自信、积极健康。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
2.培养阅读能力。书籍最能拓宽眼界与思维,带给人丰富的知识、人格的熏陶、精神的愉悦、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不但能充实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而且是家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3.培养计划思维。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时间的主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娱乐和运动时间,培养孩子的计划思维能力。家长要让孩子充分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且鼓励孩子坚持前行。
“双减”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了,如何进行良好的亲子沟通?
首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是平等。我们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和孩子做朋友。其次,和孩子交流时,家长可以多听少说,多赞赏孩子,认可孩子的观点,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们倾诉,但不要主观地加上自己的意见与批评。最后,当孩子在生活中、社交中遇到困难,父母要挺身而出,适当地给予孩子指导,方案越具体越好,即使孩子做得还不够好,我们也要以鼓励启发为主,这样孩子会更愿意敞开心扉。
陪伴讲究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质量,没有头绪的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亲子共读,阅读陪伴。少了作业、没了补课的课余时间,应该用阅读来填补。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书店或者图书馆,让孩子多接触书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陪孩子阅读,梳理内容,分享心得,这也是一种教育。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爱上读书,从阅读中收获无穷的知识和心灵的滋养。
2.亲子锻炼,运动陪伴。不管是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是家长的工作节奏,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身心。家长要给孩子增加体育活动、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增强体质。特别是在周末和节假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运动,双人互动的体育项目有很多,锻炼身体、提高协调能力的同时,又能增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3.亲子家务,劳动陪伴。生活的能力要在生活中培养,家务劳动是孩子参与家庭生活很好的方式。在劳动中,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责任感。家长可以给孩子分配简单的家务,比如设计亲子厨房,通过和孩子一起做家常菜、煲靓汤的方式,放松身心促进互动,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和孩子一起真正体验生活,收获成长。
4.亲子议事,倾听陪伴。家长可以每天利用半小时到一小时,和孩子聊一聊这一周发生的事情,不论是孩子的,还是父母的。还可以将国家大事融入日常交谈中,引导孩子关心时事,对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也会有帮助。
来源:广州教育、广东教育
编辑:佛山新闻网 王璐璐
审校:姚汉强、李敏贤、陈绮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