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悟道|太易先生解读道学真正内涵

黄紫檀 道家文始派 2023-03-30


前言:根据太易先生2017接受宏亮老师的采访录音整理。


主持人: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宏亮老师,心灵之缘千聊讲堂创办人

主讲人:太易先生


太易先生,道家黄帝老子一脉相传之至道在当代的精研、深修、传习者,他是道家文始派易道医三位一体的传承人。以文始派为核心,博采东西南北诸家之长,修行精深。在确立了最上一层无为法之主干后,他于2014-201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道教)专业深造,并博采西方科技潮流之长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太易先生提出 “至道修炼是道学的惟一核心”、“道学为体,科学为用”、“汇综百家,并为道学”的理念,编著、解读《十大道学根本经典》,并在山东琅琊落地大道家园传统文化学堂。


太易先生解读道学内涵



主持人: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宏亮老师,心灵之缘千聊讲堂创办人

主讲人:太易先生


主持人:

在道家修炼中有一个词叫“修行有证”,请问这个“有证”是如何来验证的呢?它有一个什么样的说法呢?

太易先生: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做个解答。

第一:首先在性地上面的任何的证悟是有师父做印证。

第二:我们可以从祖师们留下来的公认的经典中找到印证,比如我所编辑的十大道学根本经典,跟南宗北派公认的丹经等等,如果我们的修行符合祖师们所说的,那肯定是正确的。

第三:道家讲究性命双修,我们还可以在命功上做具体化的证量,这些证量是可以从生理上表现出一些指标来的。比如说初步的胎息,所谓的胎息是真正的没有呼吸,这时我们可以做个测试,在这个修行者的鼻孔放根头发或者羽毛,会发现头发或羽毛是丝毫不动的,后期的很多证验也可以在生理上表现出来。身心的合一正是道家修行的根本特征。


主持人:

今天有很多人对道学和道教都存在着很大的理解上的偏差,你能不能说说道学和道教的区别究竟何在

太易先生:

关于主持人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从古代到当代都是纠缠或者困惑很多人比较大的命题,也是当代人比较容易混淆的命题,我认为道学跟道教至少在当下的区别还是蛮大的。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语言来说,道学可以认为是广义的道文化,而道教只是道文化里面形成宗教化模式的一种表达。如果要更清晰的辨认一下,我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对比。比如在当代,我们知道的道教的宫观,相对来说还是蛮少的,它所覆盖的地区和信徒可能不算太多。但是道文化不同,比如我们知道的道文化太极理念的武术化表达的太极拳,覆盖的人群至少有五到十个亿,同时运用道学基本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所表达出来的中医学的覆盖人群超过十亿,还有我们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或者体验过各种各样的周易文化,覆盖人群超过十二亿。

当然道学里面的主干“丹道”,如果我们从历史的传承线上说,丹道的传承人很大一部分并不在道教宫观体系里活动,包括丹道的源头,它可以追溯到伏羲黄帝老子,而在这个时期,作为宗教化形式的道教还远远还没有形成。这也是在道学跟道教的根本不同的地方,当然在当下,还包括有林林总总的养生术,比如各种养生气功和法术等等,他们在民间的覆盖人群还是蛮多的,我们可以做个粗略的统计,道文化覆盖的人群超过三十个亿,这个数字远远比单纯的道教徒大很多。


主持人:你能说说当初创办大道家园的缘起和发心吗?

太易先生:

大道家园是秉承道学(道文化)传承和实修的宗旨而创办的,本身跟道教的宗教活动场所有所区别。我当初创办它最初的发心,也可以说最根本的发心是源自当时入道之初所发下的誓言,首先是普渡世人,然后是自身修证有成。在入道之后,随着自身修行的增长跟经历事情的增多,我个人也体验到蛮深刻的生死体验,我是这样想的,作为一个有肉体的人,我不愿意承受的东西,那么别的众生和生灵也同样不愿意承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比如说疾病,比如说生死大患,而要给世人带来解决生死大患的福祉,它的手段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秉承历代祖师的实修和弘道的理念,而弘道就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既需要有总纲性的理念,也需要有一个实体的实修平台,那么这个就是我们的大道家园今天能够在山东琅琊落地的原因。当时创办大道家园在当下社会还有一个比较急迫的用意,就是当下传统文化相对来说已经走到一个否极泰来的特殊时刻,在这个比较特殊的时间段,西方文化比较强势,而东方文化比较弱势,希望通过这个实体的平台和理念,能够促成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和融会贯通。


主持人:大道家园具体在哪里?它背后蕴含的意义又是什么?

太易先生:

关于实体的位置,我只能够说大道家园位于山东临沂蒙山的一个小山脉,这里像个小莲花心一样,大道家园目前就处于小莲花的中央,地方比较简陋,但是好处呢就是比较清静,背后的石洞比较多,这些石洞经过我们的勘察,是蛮适合闭关的,这里远离城市,刚来时,水电网都没有,都是经过后来努力,才慢慢有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老子说的大道是创生宇宙,创生万物乃至我们人类生命的最终的母体,而我们人类乃至一切的生灵,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文化背景,甚至不分时空,最终都要会回到大道这个母体里面去。大道是我们精神跟肉体生命的家园,我借助祖师们的这句话,把它提炼出来了,就形成了大道家园这个创意,它背后的含义,我认为不仅仅是老子所说的是生命的源头和终极的地方,它还是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最永恒不变的桃花源,是永远美如当初的香格里拉,是我们经过修证达到丹道的九层之巅之后最终要回去的无极之野和太极之中。把这些含义综合起来,就是我们大道家园的基本理念和框架。



主持人:

修道需要什么特意的禀赋和根器吗?或者说:什么人需要修行?修与不修的人有区别吗?

太易先生:

简单来说,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修行的必要性。实际上每个人从生下来那刻起,就在不断的自觉或者不自觉在走修行那条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一点,让我们的人生或者人格更完善更完美,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修行。所以说每一个人都需要修行,这是道学的基本一个的命题。修与不修有区别吗?肯定有区别。

首先,从道学修炼的角度来看,一个通过正确的方法修炼的人,他的现世的人生相对来说比较美满幸福(比较圆满),不需要等到来世的天国,在当世就可以获得福祉。

第二,我们不但可以让个人或个体的人生变得更理想,我们还可以影响到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的朋友,我们所爱的人,我们的家庭乃至我们的生存的时代,生存的国家都可以发生一个正向的影响。

当然,从终极的角度来看,修与不修的区别还牵涉到根本的解脱或者说根本的证道成道的问题,在得到正法的修炼前提下,并且在具备法财侣地的基本要素前提下,那么这个修道人可以在面临生死的关头,可以比较自如潇洒的完成生死之间的对话,以一个比较有尊严的方式回归到大道家园。而不修的人,我们都知道,一般的人在生死关头是非常非常难过的关头,我想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


主持人:大道家园为什么人服务?

太易先生:为众生服务,为一切有缘人服务。


主持人:

很多修行人与道很难克服摆脱的“违缘”,尤其是我们身边很亲近的人,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我们希望身边的人也一起来修行,这个念头我们是应该放下吗?该如何看待这个情节呢?

太易先生:

借用儒家里面的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我们的修行足够的话,不但可以让我们自身得到成就,还可以让我们身边的人,家庭乃至更大范围的人群得道一个普渡。这个在历史上是可以达到的,实际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举一些道经里面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有句成语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实际上它是汉朝的淮南王刘安修道的真实的验证。还有一句话叫“一人得道,九祖超生”,这些实际上是我们的前辈们在实践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的验证,它不是虚话。该不该放下身边的人,我想这个已经很清楚了,道学修炼要求我们修炼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从最基本的家庭做起,然后再推己及人,这就是老子说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乃至最后“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真正的含义。


主持人:如何发愿?愿力,加持力有什么作用呢?

太易先生:

我看到有些听众朋友在发一些神像图片,我在这里补充讲一点,在道学的体系里面它包括宗教这部分,而宗教这部分包括了比较完善的神学系统,包括元始天尊,三清,太上老君等等,这个实际上是道学里面神学这一部分,它应用的是易经所说的“神道设教”这种理念,而道学的全体还远远不止这一点点,我们所看到的以各种各样的神灵体系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只是道学的冰山一角。修道绝不仅仅只是为了个人的得渡或者说长寿,甚至可以说,长寿跟个人的修证不能划等号。一般人一味地修道就是养养生,然后长寿一点,那么在这种愿力支配之下的行为必然不具备长期的可持续性。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愿力跟我们的修行有直接的关系,所谓“知行合一”所谓的愿,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愿跟行是合一的,有什么样的愿,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决定这个人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成就。甚至当我们修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一个愿力或者愿景,只要它表达出来,就会对身边的人和事乃至一个地方的所谓的气运,会发生有力的影响。在历史上,包括老子和老子的徒弟们,包括老子之前的黄帝,以黄帝为代表的上古真人们,他们的一些例子已经证明了。在上古时代,在华夏这片大地上,就已经达到所谓的“大同”,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是由道学的祖师也是这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单担任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愿到了一定程度可以变成有实质性影响的炁。


主持人:

现代心理学潜意识,意识,和我们到家提及的“元神”有什么区别吗?

太易先生:

离卦,在天空里面在天空里面代表什么?“太阳”,在人体小宇宙里面代表我们人体里面神的系统,离卦,外阳和内阴,外面俩个阳爻代表离卦的外层,里面断开的叫阴爻,代表我们的神这个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我么所说的元神,如果一定要做个对应,我们可以认为离卦的外层是识神,这个识神包括了心理学上面说的前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即使是荣格或弗洛伊德甚至后面的心理学家他们所说的意识这个范畴还是在道家所说的识神的范畴打转,还没有深入到元神的范畴里面去,我稍微展开讲讲因为这个命题非常关键,元神是我们人作为生命的最核心本质特征,当然它还分为先天元神和后天元神,在这里我们就忽略一下,就笼统的称为元神,元神可以说是我们大脑最核心功能,甚至可以说是超越我们肉体生命的一个独立存在,所以说他的范畴不能用任何所谓的意识、思维、念头、甚至潜意识、下意识等等各种各样的词汇来形容,我认为这样是不准确的。


主持人:

佛教所说的心和道教所说的道是一致的吗?

太易先生:

主持人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这个问题也是道学史纠缠了蛮久的一个公案。在这里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首先,我们说的心,普通意义上,禅宗里面说的心就是自性,自性带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看到一些听众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在这里屡一下思路,首先,用佛教里面最核心的经典,心经,对心的描述,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同时,我们用老庄跟列子对大道本体的一个特征描述,我们也来做个对比,老子说:大道,独立不改,周行不怠,庄子说: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具有不生不死的根本特征,列子说:大道,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不被,具有永远都不会增减也不会被消灭的特征。

从这些经典语句,我们可以看出,心跟大道在根本上是具有一致性的,但是,心与大道果真就可以划等号吗?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比如说,道经里面还认为,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长养万物,这个是清静经的原文,同时,庄子的说法认为大道无所不在,包罗万有,甚至庄子的原文说,“道在屎尿”,我们看看心具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禅宗在成熟时期,尤其是禅宗后期,有一个命题,一切万物自性,首先认为这个自性,或者心,是生命体上才存在的,一些无机物,例如墙壁,手机、衣服他们是没有自性的,甚至在后期,禅宗还认为一切万物无自性,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不同了,大道是无所不在,而心不是无所不在,这是第一,第二、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长养万物的生育性、生发性、生生不息的特性,但是,在宇宙以光年的单位上,心能创造万物、天地吗,或者在一个小的范畴之内可以这样说,但以光年为单位的大尺度上说,绝对不能这样说,如果这样说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所以说,心跟道能不能划等号呢?心跟大道的根本特征是一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但是大道跟心相比还多了一个生育天地,长养万物的特性,多了一个包罗天地、无所不在的特性,这个是心不具备的,所以心跟大道有重叠,在这里,我做一个概括,心可以认为是大道的核心,大道的枢纽,大道的精华,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真心本性来悟道,但是我们不能够说,我们悟到我们的真心本性了,见性了就是悟道,见性和悟道还差一步的距离,这是不同的,用周易的话说,见性之后还要尽性,然后至于命,这命是指的天命,就是主宰一切万事万物的无所不在的大道,用周易的话说,穷理尽性至于命,见性之后还要尽性,进性后才能真正的体悟到大道的特征。


主持人:

我们知道历代都有反对修行的声音,这类观点认为修行和社会发展是发展冲突的是对立的,如果大家都去实修,都去修行了,那社会发展谁来做,谁来管,大家都去修行了,谁来创业,谁来发展社会呢?

太易先生:

主持人的这个问题,我想借用刚才我讲的周易的一句话,穷理尽性至于命,在周易的这个层面,或者说在伏羲老祖这个时代,他们的成就或者说修法很高,悟跟证往往是一体的,悟道就是证道了,这是顿成法,在这个层面不存在任何的山林和红尘的区别,也不存在生活和修行的区别。

当然,即使我们退一步讲,我们达不到这个状态,那么修行和生活有没有比较,我们举一些后期修行人的例子探讨一下,比如说伏羲之后是黄帝,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也是我们的道祖,甚至我还认为伏羲是我们人类文明的始祖,黄帝是什么身份?轩辕黄帝是当时天下的共主,这个天下据考古学的研究,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现在的版图,甚至还横跨昆仑山脉,到达新疆以西的很大一片地区,这个天下共主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当代人所熟知的主席啊,国家领导人啊这些概念,那么黄帝作为这么一个特殊身份万民至尊的高贵身份,那么他修行的怎么样呢?据道经跟史记的记载,黄帝是在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身心同时气化和羽化成就的大修行者,我想在座诸位乃至放眼当今天下没有哪一个人,他的地位比黄帝还要尊崇,所以黄帝给我们后世的子孙留下了非常好的一个历史。

黄帝之后是老子,老子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不展开讲,老子是有后代的,而且是周朝的大官,相当于现代的国家的图书馆馆长,老子之后的大修行人也很多,比如说,汉朝的张良,稍晚一点的诸葛亮,他们的核心身份都是道家人物,乃至更晚一点到唐朝,吕洞宾祖师还提出了这么一个核心理念,真常需应物,应物需不迷,也就是说,在红尘中,我们以一颗真心去应对万事万物,他可以让万事万物得到一个比较完满的解决,同时我们返还过来,用这个真心返还来做一个内在的修炼,他也可以让我们达到超凡入圣超圣登真的地步,所以这俩者是不冲突的,这样的例子很多,难以一一列举,再晚还可以讲到横跨元明清三朝的黄元吉祖师,他提倡的在尘出尘,把家庭变成道场,把红尘变为山林,我们依据这样的成道者的提倡,我们完全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合理的处理好生活跟修行的矛盾,他们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冲突,甚至可以相辅相成。

所以,在这里我想提出这么一个概念,第一,真常应物,应物不迷,这个就是吕祖的原话,第二,以道为体,以术为用,我们以修道作为根本,但是我们在生活根据自身情况跟职业,还可以应用一些道术,作为我们良好的辅助,这俩者之间是没有任何冲突的。



主持人:

那依照您所知道的道家的修行方法能否达到伏羲黄帝老子时代的那种成就呢?成就的概率又有多少?需要终生修炼,还是需要花一个时间段才可以?

太易先生:

首先,我们澄清一个概念或者说普及一个概念,道家修行的终极成就,是指什么?笼统来说可以分为俩种,

第一是阳神成就,就是羽化。第二是阴神成就,就是所谓的坐化。

这是两大主干。这需要时间和概率,这个的看我们的目标定为哪一种,如果我们定义为,临终时可以无疾而终,预知时至,只要遵循我们一定得戒律和正确的方法,在具备适当的条件的前提下,这个条件包括了我们自身的阴德,我想这个概率可以达到80%,这个是有相应的例子验证的。当然,如果说只是为了养养生,治些小病,强身健体,100天时间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改变,这个改变可以在身体上面做一个验证,但如果我们要求得比较高层次的,触动到生命性命的本质的,能达到前辈们所说的强化性命,乃至掌握性命的地步,那么我们需要花的时间就要多很多,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也要多很多,甚至在这个层面,我们认为终生修行是很有必要的。


主持人:

那大家都知道,易经提到万事万物最大的一个不变的规律就是变,那么伏羲黄帝老子所用的方法传到今天是否也有变化呢?

太易先生:

易道的三大特征就是变易,不易,简易,主持人所说的特征就是易道的第一个特征,变易,的确万事万物都在变易,但是同时它的本质,或者说他最根本的深层次的规律是不变的,同时易道还具有一个特征简易,后面这俩个特征决定了或者说保证了我们所有的方法在当代并没有特别巨大的或者本质的改变,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或者可以很自豪的说,道学的修炼方法,是从远古七千多年前乃至今天从来就没有断代过的体系,这个体系传承到今天,虽然说他的一些具体的技术,或者方法可能有一些改变,但是他的根本理念,比如说道德并进,性命双修,这些基本的理念是没有改变的。

当然,时代在变,当代人的生存环境毕竟跟远古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像我现在所在的大道家园周围是群山,或者他们已经静默了数千年之久,他从来就不曾变更过,但是我们毕竟已经用上了电波,乃至我身边还有两位助理在使用电脑和大家及时沟通,那么,这些东西都在变易,但是根本是不变的,但是一些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保证根本的宗旨和理念不变的前提下,做些适度的有益当代人的变通,这是可以的。


主持人:在今天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很多不同思想的表达,关于修行人怎么做,怎么修,这样也让很多人变得人云亦云,有点盲从,不知所以然,所以我想请您在今天的直播当中告诉我们修行人最大的致命误区究竟是什么?太易先生:主持人的话风很锐利啊,这是我在过往的弘道教学的过程中很少遇到过的,实际上主持人的问题已经触及到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首先要澄清一下,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仅做纯学术性的探讨,不做高低评判,道学的根本和一个宗教有不同的特征,道学的包容性很强,道学认为,法有差异,但是大道是平等的,这也是道学跟宗教一大根本不同的地方,刚才我所回答的一些问题,比如心跟大道,自性跟大道之间的异同,佛教见性跟道家悟道之间的一些异同,实际上这些仅做学术上的探讨,并没有评判谁高谁低,包括接下来的这个回答,一样的,这个误区,自古到今,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其实前人已经概括过了,第一个最大的误区在当代也是一样的,有所偏重,比如说偏重于性,比如说偏重于命,这个命题自古到今从来就不曾变更过,恰恰相反,这样的想法在当代,好像还有越演越烈的情况。第二个误区是我针对当代人的一些情况提出来的,这个误区我认为是,当代人很大的误区,就是把修行跟宗教混淆在一起,他们抽离不出来,他们认为信某宗教就是修行,而在某个宗教里面,做皈依做信仰,就崇拜就是修行。当然在我这样说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很大了,所以,我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下,仅做学术的探讨,不做高低的评判啊,我认为修行,尤其是在当代,真的需要把修行跟宗教做一个区分。


主持人:也正是因为太易先生基于这样的一个初衷,所以他建立的大道家园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去宗教化的一个实修的道场,好,补充介绍完了这一点之后呢我的问题又来了,我们知道修行者往往都是那种,特别试图想搞清楚,我是谁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所以我想请问道家所说的白日飞升羽化是否就是终极的成就呢?我们知道在佛教的六道轮回当中有一个六道轮回的说法,其中有个天人道,在那个逻辑里面所谓的天道,他并没有出六道,并没有了脱生死,您是怎么看这个说法的?太易先生:第一点关于主持人说的白日飞升是不是道家修炼的终极的成就,这个我想说,它既是也不是,为什么说是也不是呢?因为身跟心的羽化肉眼可见的气化,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可见的形式,之所以说不是,是因为道家修行的终极成就,他讲究的还不是表面上的一些功夫,他讲究的是最终跟大道合二为一,回归到这个不生不灭同时又生生不灭生生不息的这个状态,在这个状态之上,他还可以在一定的因缘的感召之下,以阳神的形式,在任何的时空出现,化身而度人。嗯,关于主持人后面说的这段话,我想提出的第一点,反驳的论点就是,这个六道轮回是佛教的吗?得益于我在2014年到201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道教专业的学术训练,我跟很多法师乃至世界上的一些主流宗教,比如说基督教、天主教的领袖们有过一些碰撞和交流,据我的研究跟一些学者们的研究,六道轮回,他的发源并不在于佛教,而是在于古印度的婆罗门。第二点,六道轮回,或者说源自婆罗门后来被佛教乃至后期的道教所吸纳的六道轮学说,他真的是正确的吗?这个学说是正确的吗?在这里我想做个探讨,当然这个探讨,在我平时的课堂上,在大道家园讲道的课堂上面我往往要花一节到两节课的时间连写带画带说带手势才能把它表达清楚,在这里我也不知道我的语言,跟一些图片能不能表达清楚,但是我还是尝试的讲一下,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在原始道家的,对宇宙对生命的演化学说里面,这个可以说并没有建立在前生今生后世基础上的这种六道轮回学说,我们先从老子的一句名言去讲起,老子有一句名言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理,我想已经成为了一个公理,不需要我怎么多说,但是这只是一个顺行的过程,顺行的过程我就不展开讲,大家可以翻一些注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在人的生命里是怎么样表达出来的?算是我今天布置的一个思考题,我这里不展开讲,我想展开讲的是,这个定理逆行过来推演,也是一样成立的,三返二,二返一,一返与大道,这就是人最后回归大道母体的过程,我想展开讲一下,这个三是指什么呢?具体到我们人的这个生命体里面三是什么?很明显,在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或者说只要他是一个活人,他都有精气神这三大系统,所以三是指精气神,人生命发展过程从道学角度来看,它是分为十二个过程,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这十二大系统的过程,这个在这里不展开讲,我想讲讲人到最后他是怎么样由三返二完成生死的过渡,如何的由二返一,当返还为一的时候如何又回归到大道家园,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没有任何的六道轮回,没有任何的前生今生后世影子存在?在人临终时候,首先,发生了一个什么样事情?首先,人在临终时候首要发生的第一个事情是断气的对不对?在这里我写不了黑板,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精气神,这三个字,中央的这个气字,把它擦掉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子?这时候只剩下了精跟神这两大部分对不对?可能有的听众朋友们会问断气之后为什么还有精呢?有神还可以理解,因为人命终的时候,神还没有魂飞魄散,为什么还有精呢?我的回答是,在人死亡的时候,躯体并不是马上就腐烂,并且就转化掉的,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他这个躯体的其他部分包括以细胞为单位的这些机体,还是有一个生命力的活力在里面的,这个就是我们道学意义上所谓的精,他有活力,这就是精,在人刚死亡的十二时辰之内,精跟神都在的,而这就是老子说的二,是三返二的过程。那么二返一是怎么来的?这个就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想清楚,因为人死亡之后,有一定年龄的朋友们都知道,人死亡之后大概不用很久,他这个躯体就会发生什么?腐烂脱落,乃至转化为其他的生命形态转化为泥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讲,他这个具体的精也没有了,这时候只剩下神的这种形态的存在,死亡之后是有神这种形式的生命体的存在的,这个我们称之为元神,或者说称之为魂魄,这一点很关键,在以前的西方医学里面可能还认识不到,但是自从七十年代以后在这个对濒死体验的研究兴起以后,西方国家也知道一个人死亡之后,我们所说的元神还是存在的。濒死体验的这个体验者被救活过来,他们的描述都是描述他们元神出去后经历了什么样什么样的事情,这个事情是经过上千例,甚至几千的案例是得到具体验证的,这就验证了老子说的二返一的一,这个时候他是可以指代为我们道家所说的元神,就是魂魄,就是所谓的灵魂,当然,灵魂这个词语在这里说,我认为不太准确,所以在后面的这谈话里面我都称之为元神,这就是二返一的过程。二返一之后,这个过程就很关键,宗教跟道学的本质往往在这里就发生分歧。在其他的宗教体系里面,认为元神在死亡之后,离体经历了一些体验之后,就被感召到母体里面,这个母体有可能是人类的母体,也有可能是其他动物的活体。但是,道学对这个过程的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人死亡之后的元神我们要想弄清楚他到底去了哪里,我们先要弄清楚这个元神是什么属性?他的卦象是什么样的卦象?在这个卦象的管辖下的元神能够做些什么?不能够做些什么?在这里我想请我们的助理,发些图出来,在这个时候不讲卦是不行的,我的助理发的这个叫坤卦。

坤卦,人在死亡之后,已经没有了肉体的依存,这个时候的元神,他的状态是纯阴的,他是属于阴性,纯阴的状态,我们表达为卦象就是坤卦,这点很关键,易经里面有个根本性的原则,是阴阳感召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在我们人类社会,在自然界也是同样存在的,比如说人类社会的男女互相吸引,动物界为雌雄相互吸引,自然界里面的,我们今天能够用上电,是因为磁铁的阴极跟阳极的转动摩擦才能够生电,本质也是阴阳的,互相吸引,扩大到太阳系,我们地球,为什么能够围绕太阳运转呢?当然其中有引力因素,但是我在这里做一个阴阳区分,我们认为太阳是属阳的,地球属阴,他们之间也有一个阴阳感召的作用,阴阳互相感召是自然界也是易经最普遍,而且也是普世性的原理,这点我们先要弄清楚,这个弄清楚以后我们才能够讲,一个人临终时候,元神出来之后,处于纯阴状态之下的元神到底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想去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哪里?如果依据其他宗教的说法,在这个时候被其他的父母交媾这种行为能够感召去的话,那我们就要探讨下,父母交媾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状态,我说通俗点就是男女之间的行房事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个其实比较容易理解,男子是外阳而内阴,女子是外阴而内阳,当他们互相做造人运动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处于阴阳混杂的状态,那问题就来了,既然是处于阴阳混杂的状态,而这时候他能不能对纯阴的元神造成一个极大极强烈的吸引跟感召?基于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普世性的易经跟自然界的基本定理,我想这个问题就不需要我去回答了,大家都很清楚在这个状态之下,他是不可能对纯阴的阳神做一个强大的感召的,好,问题就来了,既然,元神在人临终死亡出来之后跟形体分离之后,不能去到别的母体子宫,那么她能去到哪里,还是请助理发张相关的卦象图,这个卦象图出来了就比较好讲,因为以卦讲道,这个是道家的一大特色,或者说道学的一大特色,道学跟其他任何的文明体系包括科学,包括其他的宗教体系、文化体系的最大不同,其中核心的在于这个,道学是建立在精密到象数理的易理上面去,这是其中一大基础,另外一大基础就是中医,或者说医道这个学说,我接下来要给大家剖析一下二返一之后,一返还到了哪里?

乾卦,这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术命题,助理上面发的这个图是乾卦,这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乾卦,底下发的这个三个图是根据我的意思创制的原始面貌的乾卦,第一个乾卦就是把这个三个横弯起来,因为乾代表天,原始的乾卦他本来就是弯的,代表天空上面有云彩的形状,再把这个乾卦再弯回来一点点,经过一个中间过程就成为这个三个圈圈,就是原始无极图,作为坤卦的元神出来后,必然要受到乾卦的不可逆转的感召,这就是大自然也是易道的根本原理,乾坤互相感召,我刚才已经举过这样的例子了,比如说太阳就是乾卦,地球就是坤卦,坤是大地,乾是我们的天,乾坤是互相感召的,如果没有这种感召力,地球就不可能围绕着这个太阳周而复始的公转,而这种感召在我们元神命终的时候,这个感召就表现为,这个元神他不可能去到其他的母体里面去,他一定是回到乾卦这里,那乾卦代表什么?

乾,回到无穷无尽的时间,无穷无尽的虚空,时间里面包括了空间,虚空里面包括了万事万物,所以乾卦跟大道,老子说的道相对应的,而道,我们看刚才助理所发的这几张图,道,他的本质就是无极,这个无极图可以指代道,所以这个时候就很清楚了,人生命结束之后,元神从7天到49天经历魂飞魄散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十二个消息卦去指代,在这里真的没办法再展开讲,在我们课堂上要讲半天才能讲完,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作为坤卦元神,他跟形体分离之后一定要回到作为乾卦的大道里面去,换句话来说,我们每个人命终之后,他并不是马上就投胎到其他的母体里面去,他一定要回到大道家园里面去,这个非常关键,这个是第一阶段的解读。这里没有黑板也没办法讲得很清楚,大家只能够发挥自己的悟性去悟一下,或者我还可以从中医的魂魄学这个角度去论述一下,中医认为肝藏魂肺藏魄,同时认为,相对于魂跟魄做一个相对化,魂是属阳,魄是属阴,阴阳互相依存的,作为魂,作为魄,他指的是什么,魂,用黄帝内经里面的话来说是什么?与精神相往来,是属于魂,黄帝内经的原文是怎么讲,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魂魄是相互依存的,不可能分开,一旦分开了,面临的结果是魂飞魄散,所以没有任何驱动力跟任何的力量驱使他能够进入其他母体的子宫里面去,他必然要先回到大道家园里面去,他才能够做下一轮的分配,那这下一轮的分配,我接下来还得反复的论述,这个很关键。

在这里,我还想举几段经典原文,比如说,淮南子所讲的,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还有冲虚经所讲的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助理发的这三道文字就很清晰地表达出这意思了,这是经典原文不是我个人创编的,人死亡之后,一定要先回归到作为乾卦的大道家园,大道这个母体里面去,在这个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六道轮回,也不存在有任何的所谓的前生后世等等这些带有很强烈宗教色彩的神学体系在里面,在这里就有一个命题出现了,如果我们人只是单纯的,在这个时候回归到大道家园里面去,那么赏善罚恶天道昭彰如何报应呢?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花两三分钟做个探讨,道学里面有天道承负的说法,老子有天网的说法,老子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天网绝不只是指人间的法律,人间的法律最多只能算是人网,不能指的是天网,天网指是什么?我们联系易经里面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个就非常的清晰明了了,老子说的天网就是跟我们阴德相关的善恶,也就是说当我们元神回归大道家园里面去,并不是就完事了,在大道家园这个母体里面去,他还要存在下一轮的生命演化的可能性,老子把这个过程称为什么,我们用老子道德经里面原文讲,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其根曰静,是谓复命,这段原话历史上有几种解释,从方法论上面来说,可以指丹道里面的采小药的方法,但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说他可以认为是,我们人回归到大道家园里面去,就是所谓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万物芸芸,归到大道家园,大道母体里面去,这个可以理解吧,那么“复命”怎么理解?复命,在方法论上面,在具体的实修里面,是指“本来面目”,这是方法论上面的指代,但是在本体论上面,复明指的是我们回归到大道这个母体里面去,还有可能要重复新一轮的生命的演化,这个就叫复命,那么,是什么样的人需要在在回归到大道家园后进行新一轮的生命演化呢?道学的回答就是跟我们的阴德有密切关系,一会我们还要看一张图,就是所谓的大道家园的一个比拟图,阴德如果不够,还没到功德圆满的状态,是处于大道家园的边缘的,是有可能还会进行新一轮生命演化,至于这个生命演化到哪里,就有很多种可能性,从目前生物学角度来看,光是地球上生物就有700万到1000万种之多,所以这个可能性就远远不止5、6种那么多,其中起根本决定性的作用就是我们的阴德,这里展开论述就有很多话讲了,这里没有时间讲那么多,但是浓缩来说就是我们如果修行到功德圆满的话,是不需要经过新一轮的生命演化的,但是如果修行的还有所欠缺,比如说性功有所欠缺,命功有所欠缺,阴德有所欠缺,伦常道德有所欠缺的话,有可能还会进行新一轮的生命演化,而且根据你这个人在世时候的起心动念跟你的阴德有关系,这时候就有所谓的天道承负的规律在这里,积累的阴德多,肯定可以往比较高级的生命,比如说人这里,重新感召下来,这个状态,丹经称为什么?杳杳冥冥之中一觉而动,人的元神在大道家园里面一觉而动,一动就麻烦了,就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演化。

但是如果人修行到功德圆满的状态,比如他表现出羽化,或者说白日飞升这种形态的时候,并且他是功德圆满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是回归到大道家园的中央,上面我助理发的那三张连在一起的图,最右侧的那张,大道家园的中央,在中央里面我们是处于长生久世逍遥自在,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么一个状态,在这个状态之下是一个永恒地存在,并且可以参与大自然基本规律的制定和执行,在这个状态上当然是长生久视的,这个就是老子说的长生久视的真正含义,这个才是道家修行的最根本的正果,至于说羽化也好,飞升也好,只是他表现的形态之一。这样说起来,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得清楚,如果不能听清楚,下面我助理还会发两三张卦象图,这图是下载下来的有点不标准,我今天没有时间去做修改,今天上午实修时间有点长,没有时间做修改,大家可以先意会下,大道家园边上就是64卦,除了乾卦和坤卦,每一个卦,都是参差不齐的对不对?那就代表我们功德不圆满的状态,在中央是什么?中央就是太极,太极是什么?不生不灭,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这个状态,处于这个状态里面,成道者是永远不会再像老子所说的复命这种情况的,在太极这种状态里面,传统术语称为什么?无极之野,又称为神州,所以说,我们作为一个人,在我们活着时候,能生活在神州大地,在我们成道以后,如果能回到神州,那应该是这世上最大的福气,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而这也是所有修行体系最高层次的境界,讲到这里,我想主持人所问的问题我基本上做了一个很简短很简短,浓缩的不能再浓缩的一个回答了,这个回答,当然因为我也不能用粉笔用其他的课件做一个描述,只能够意会一下,如果有问题,看看再以什么样形式,我们做一个交流跟互动吧,好,有请主持人。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黄老师旁征博引,然后又加上自己深刻的认知跟大家做了一个非常细致入微的诠释,我想今天在线收听我们就直播的朋友有很多来自不同学习的途径,而在未来还会有更多探究生命真相的一些朋友,修行同道还会走进来?当我们开始学习的时候,我觉得独立的思考能力是首先需要保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多一分恭敬心,就是我可以把自己原先已有的一些概念知识,试着把他暂时清空,所以先不要带着更多的判断去印证自己以往的某些知识和概念,好,听了黄老师介绍了这么多关于道的玄妙的论述,大家更加向往那个去宗教化的一个实修的园子。大道家园,他究竟现在的发展现状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太易先生:我先澄清一下,我刚才所讲得分别引用了道家的源传的隐秘易学跟原传的道医学,原传的丹道性命双修学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有些是经典,有些是经典没有的,是私传和我个人实证体悟,这个具有原传的原创性,不存在照本宣科的这个说法,同时我想大家对于我刚才所说的全部的话可能还需要反复听,我所讲到的道家的修行方法,首先悟道是排在第一的,这个就是穷理尽性至于命,这三者都是在悟上面做功夫,上古修法以悟为主,悟道了就证道了,而我本人所承传的体系也是以悟为主,悟后才能起修,修道悟道证道成道,这是四大流程,这个是不能够颠倒的,不存在修了半天不能悟。这个前提,悟也不难,难的是悟之后如何时时刻刻保持住,就是所谓的真常应物这种状态。还是想澄清一点我所说的东西,可能对部分人心理是有极大的冲击力,我们还是需要先清空我们内心的,一些原来的身份,不管原来的身份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宗教文化背景,我们先要把它清空下来,才能够去做一个纯学术的探讨,我所说的全部是在学术层面探讨,不存在任何感情色彩,也不存在任何高低评判。法有差异,大道平等,这是道学的根本理念,也是道学优于宗教,高于宗教的根本的不同的地方。主持人提到这个关于大道家园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需要的一些支持外援,我想,通过我刚才的论述,大家可能对大道家园这个理念应该有一个感性认识,大道家园实体道场怎么样是次要的,只要大家领悟到大道家园根本的理念,这个就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我们学到先要悟,才能悟后起修,这是根本性原则,所以当我们如果能够悟到这个大道家园理念,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从大道家园这里来,最终又回到大道家园这里去,其中起到了根本作用的规律就是天道承负的铁律,我们就会明白,大道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大道家园,不是我一个人的院子,也不是我一个的弘道平台。当然,具体到目前我们实体的学校需要什么支持?我想主要是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这个人才首先是“后继有人”的这个人,我们需要有更多人能够接着这个棒子往后面走,这个就需要遵循我们目前已有的一些程序,可以循序渐进地去做一个学习,这是第一,第二我们需要有坚定的道心,并且有一技之长的这个弘道人才,这是我们目前所缺乏的,如果在座各位听众朋友,或者您身边的朋友、道友,有这样的人才,既有道心又有一技之长,可以跟我们的助理联系,这俩种人才我们都需要,第一是后继人,想继承伏羲黄帝源传道学的继承人,还有弘道人才,这俩种人目前我们都非常盼望,非常的需要。另外一个需要的支持,也是我想讲一下的,目前大道家园初步在山东琅琊古地,这个也是以前的一个道场遗址,在这里落成,但是还很不完善,或者说我们还需要在世界各地、中国各个不同的地方,需要落地更多的道家道场,甚至来说,我们还需要在一些交通、各种生活条件都还要更完善的都市或者一些名胜景区等等设立更为完善的大道家园的实体的道场。目前我手头上的资源不太多,如果各位同学有这样的资源,地方的支援,道场的支援,或者您自己就有这样的资源,那么可以和我们磋商,前提是你要认同这个大道家园的根本理念,认同我们道学的根本的理念,我们可以一起携手,让我们共同的大道家园在世界各地、中国各地落地开花。


听众提问:请问合一状态是什么状态?太易先生:这是一种处于清醒的觉知但是又没有任何后天的识神思维的状态。回答完毕,其他的问题,这个对话框的字蛮小,我们看看能不能挑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当然,太多的问题,不可能在这个平台全部的一一的回答,还是后续看看能不能在助理公布的客服微信统筹这样的问题,后期的话可以做些有针对性的,逐一的回答。
听众提问:对于修道开悟,悟道入门,有没有直接的、最快的方法开关通窍?太易先生:这位同学的问题是开悟有什么直接的方法?我用简短的一句话来回答,道家开悟最有特色,最快捷的方法就是,以玄关悟道,古人也有提出,在我们这个体系里面分为三步,三步就可以,不复杂,也不难,第二步所谓的见独就是见性,包括我本人在内,很多同道们都能够体验得到,这个不难,玄关悟道是道家最有特色的最快捷的开悟的捷径,回答完毕。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时就不再开放提问的环节了,我们的这个直播间会永远的保留,就是我会不把它设置成关闭的状态,这样老师还有老师的助理可以经常的回到我们这个直播间,在讨论区去看一看哪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度的和听众朋友来互动解答,之前我曾经做过一个预告,就是在今天的直播的最后,我们的太易先生将会带领线上的所有的听众一起,来体验一下手指静心这样的一种方法,那我们现在就有请我们的黄老师来引领大家用手指来体验静心的状态。太易先生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同学和听众朋友,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多小时一下子过完了,那么最后这个阶段,我想跟大家一起体验下道家的比较有特色的一个静心,当然这个心不仅仅使我们后天的心,还包括了我们的气。我看到还有一位同道提问生活跟工作中如何去修行,最好的方法就是性命双修,刚才也讲到一点点,有一个口诀你可以记下:真常应物,用我们真心去应对万事万物,真心的潜能是无穷的,它可以让我们在每一个当下将所有的问题处理得最好,当然把们这个真心往内去回收,回光返照,逆而用之,就能够超凡入圣,超圣登真,这个就是修行,如果不明白,可以结合我之前讲的语音,复习一下,好,这个问题我们先过去。在线的各位朋友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拿起我们的食指,首先我们把手机听筒打开,我做一个语音引导,大家,把食指拿到我们的两眼连线中点的前方,大概10到20厘米这里固定住,前提是,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远近的距离以我们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到食指中心地方的螺纹为标准,好,大家开始做,好,我们用眼睛的目光锁定在食指中央的螺纹这里,同时把我们的心神凝聚在这里,稍微停留,稍微停留,身体放松,把心神凝聚在手指中央的螺纹的中央之处,然后慢慢的把双眼闭上,这个过程要慢,缓慢的闭上。闭到最后,只剩下一条缝,然后用我们眼缝的余光锁定螺纹的中央这里,保持三五秒,最后是全部把眼睛闭上,这个时候,我们要调动我们俩目的内光,用我们双目的内光,去凝神在螺纹中央的这个点上面,或者换句话来说,这时候我们要闭上眼睛看,我们原先能看到的螺纹中央的这个点,闭上眼睛看他,在观看的同时,要把任何的意念想象幻想杂念,各种各样的念头跟心都屏弃在我们的当下之外,我们就剩下了当下的我在这里,凝神,观照手指中央的螺纹,轻轻地观照,身心放松,呼吸不用刻意的调,因为我们在调神的同时,呼吸就会自动的调动,心神是管着这个呼吸的,这个状态保持一俩分钟,这是个初体验,只是个体验,但是这个方法的背后蕴藏着很重要,很深刻的一些修法在这里就不方便讲,而接下来的这个环节就由请主持人跟助理这边看看有什么后续的,一些交接的工作。今天晚上时间也蛮晚,在我的窗户的外面已经是万籁俱静,群山已经请进入沉睡之中,那么我也不想耽误大家的休息,今天晚上我的分享就到此为止吧,好,各位道友,各位听众,再见。
主持人:非常感恩我们的黄老师,我们的太易先生在今天给我们做的这样的一些分享,我想,所有听到今天分享的每一个生命,都已经在自己的内在种下了一颗种子,我想正是这颗种子,会在未来,给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世界带来不一样的变化,那么我们今天都听到了哪些触碰自己的观点方法和思想呢?对于我来说,我深刻地记住了,就是修行和宗教之间容易给我们带来的偏差和误区,以及刚刚老师再一次强调的,真常应物,直指我们的那个真心本性,真的是再次非常感恩我们的太易先生在今天所做的这样的一些分享,我想生命是一场无量之网,每一个生命都是连结在一起的,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多多的共同提携,也希望在共同求真的道路上,我们还能,一路同行。好,感谢各位的陪伴,我们下次直播再会。



声明:文章作者为太易先生黄紫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标明出处。



自上古以降,祝由术一直占据中医的半壁江山。何谓祝由?《素问.移精变气论》云:“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移精变气的基础是至道修炼,而实修水平也决定了祝由的效果。然而随着医者缺失了至道修炼之基础,中医技术也缺失了祝由之根,逐渐衰落。

道家文始派的大成净土法就是以祝由为核心的法脉。祝由的中坚应用是医用祝由,即在祝由师的引导下进入杂念熄灭、灵知灵觉显现的虚极静笃状态,在此状态激活元气,再导入具体的导入疗愈技术,自然地解决身心疾患。祝由纵向的最高层次,是引人“见独”,即见到独一无二的先天元神(本心,自性)。而祝由术横向的应用,则是临终关怀的度亡术。

大医祝由的初衷:

一愿人人实修,强健身体,修身养性,以达至身心健康,甚至无疾而终;勤学医道,可自助助人,以免庸医之误。

二愿医者皆效仿药王孙思邈真人,大医精诚,慈悲济世,一手至道修炼,参悟大道,一手悬壶济世,手到病除。


点击了解道家文始派至道修炼课程



羲黄老庄顿悟顿成法:万法之王无为法,以三坟四易为核心,观象类象破象悟道










顿渐结合之大成净土法:小可身心健康,中可自主掌握生死,大可刹那成就



文始派.叶羲

大医祝由公众号发起人

道家文始法脉实修实证学者

扫码或搜索微信号:yexi20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