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茫茫人海,你是“社恐”还是“社牛”

张婉欣 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3-08-18


社交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

近年来,“社恐”和“社牛”成了流行词语,

年轻人纷纷用它给自己或他人贴上标签,

以标志自己在人群中的心理状态。






“社恐”与“社牛”的产生


“社恐”

“社恐”,就是社交恐惧,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充满紧张或者恐惧,害怕与人交往。



这是不是你?出门的时候浑身不自在,恨不得别人都注意不到自己。

很多年轻人都不够自信,觉得自己缺乏社交技巧,活得比较憋屈。

他们往往对社交场合过度恐惧,不愿意甚至害怕别人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

在实在无法避免的社交活动中,他们也不敢大声说话——因为这样可能会吸引他人的注意。他们也许内心很想参与进去,却因为插不上话,只能在旁边陪着尬笑。


他们经常容易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说不好,做不好,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

如果在路上遇到熟人,直接反应是恨不得立即隐形,能避则避。



“社牛”

“社牛”,则与之刚好相反,在大众社会中可以与陌生的人自来熟,敢于表达,不怕异样的目光,不怕被嘲笑被关注。



“社牛”的人群看上去非常可爱,他们与人交往时完全卸下心理包袱,从来不忌惮、不畏惧旁人眼光。

比如,他们会在公共场合大胆地、勇敢地表现自己,与陌生人肆意交谈,在人群中散发光芒。

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有一个外号:自来熟。他们跟谁都能聊得来,可以与搭乘同一部电梯的陌生人随便聊天,也能极为快速地与周围人打成一片。








产生的原因




不论是“社恐”还是“社牛”,它们都是源于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不自信,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状态。

社恐的不自信,表现为生怕别人发现自己做得不好,做得不对,或者留下什么把柄被人掌握,所以就希望别人尽量不要关注到自己。

而社牛的不自信,带来的结果就是生怕别人不认可自己,所以就使劲展现,想要引起周围人的关注。

而正因为如此,社恐和社牛,在某些条件下其实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任何人不是与生俱来良好的社交能力,而是在后天的社交活动中不断练习培养起来的。


怎样缓解社交恐惧呢?



1

寻找原因


有意识地察觉自己害怕社交的原因,控制并想办法改善它;减少自我关注,不要太在意自己做得如何,转移注意到其他事情上。




2

保持自信


提升自信,学会表扬、肯定自己,给自己信心和鼓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3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接受平庸,坦然面对人际交往,在社交过程中可以出错,不必追求十全十美,那只会给自己徒增压力。






社交恐惧症不是一种病,

社交牛逼症也不是无礼貌,

或许他们只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去过能让自己觉得舒服的社交生活。



但无论是社交恐惧症还是社交牛逼症,

又或者是最近又流行起来的社交牛杂症,

只要别在意他人的眼光,

社交就能变成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2023

/

往期回顾


1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社会治安齐参与

2

以茶会友,畅叙未来

3

清明节 | 天地清明,春暖山河

4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发布!


计客传媒

编审   李   欣   池炳良  朱忆红

责编   夏   露   张瀚元  张春梅

          倪   敏

主编   张婉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