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那些对社会很“包容”的人,他们多半很自私

叶克飞 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2023-04-04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的朋友L老师在公号里讲述的亲身经历,很有意思。


话说L老师有一个80后公务员朋友,出身内陆省份农村,凭借自己努力考上一所211大学,走出农村,毕业后考上沿海地区的公务员,任劳任怨摸爬滚打十几年,成家立业,目前是副科级。夫妻俩都在体制内,如今有房有车,小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L老师一向不太正能量,经常在朋友圈里转发一些社会阴暗面的内容,他的公务员朋友也会偶尔留言。总算是正正经经读过211大学的,也算高材生,没有说过“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在造谣”之类的蠢话。一般是理性客观的样子,表示“事物发展道路上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慢慢就会完善”“这些坏事都是个例,好的还是占多数,要多看好的一面”。


如果L老师慨叹民生多艰,或是提及一些人出行不便,这位旱涝保收的公务员朋友也会留言表示:“我觉得这两年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旅行又不是生活必需品,正常出门还是可以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极少数人失业不能说明什么,大家都努力一点,完全可以改变命运。”


见到有人无法回老家见父母最后一面的帖子,他则会来一句“这种事情确实很令人悲伤,但大局为重,人要适应环境需要,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很多时候,个体利益服从于社会,必要的牺牲是正常的,不要太自私。”



这位公务员朋友的思维,显然很符合许多人眼中的“全面看待问题”这一标准。而且,在绝大多数体制内同行都不会在朋友圈里随意留言的当下,他能偶尔说几句,也可视为难得的样本。当然,他的那些话有很明显的逻辑问题,比如“事物发展道路上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慢慢就会完善”,这句话显然忽视了方向因素。


但今年,L老师的这位公务员朋友遭遇了不少困扰。一是农村的父亲年初重病,但因为他的体制内身份,此前已经连续两年都被响应倡议的单位强制要求留守,没能回农村老家过年,平时也没有机会回去探望,已然很久没见过老父亲,如今更是担心。他的奶奶三个月前急病去世,也没能回去见最后一面。二是单位搞了不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其中大量内容压在他所在的科室,做的话不讨好,不做又不行,只能赶鸭子上架,搞得天天加班、心力交瘁。三是夫妻俩都忙于工作,孩子疏于管教,出了不少问题。四是降薪,原本不错的待遇一下子少了一截。


于是,这位公务员朋友在朋友圈里慨叹中年危机,当然,因为体制内需要的谨小慎微,牢骚话绝不会明说,关于工作和薪酬的部分只是隐晦一提。毕竟对于他而言,日常转发一下国家反对形式主义作风的新闻报道,就已算是冒了风险的“极大抗争”。


L老师出于好心(他自己是这么说的,我觉得不太像哈),给这位公务员朋友留了言,为求稳妥,他复制了对方平时的话,表示“事物发展道路上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慢慢就会完善,困难是暂时的,好的还是占多数,要多看好的一面”。


结果……


结果这位公务员朋友直接把L老师拉黑了。


你看,同样的话,平时用来说别人可以,但用来说自己,就立刻翻脸。事实证明,L老师的这位朋友,此前并不真正明白这套无逻辑忽悠话术的荒谬,只有这些话刺到自己痛处才有真实反应。当然,也有可能是心知肚明,但习惯用屁股决定脑袋。但说实话,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够聪明到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么作为公务员的身份,平时就根本不会在朋友圈里留言。所以,还是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实在太多了,在微博等平台上能找到无数例子。比如平时一见负面新闻,就骂媒体炒作,认为记者唯恐天下不乱,但是自己家被强拆了,就在微博上哭诉求助,希望记者快点来。平时岁月静好,见到负面信息就觉得“别有用心”的,这两年遇到各种出行、看病困难时求助的也不少。当然,得到帮助后再度翻脸,上演“农夫与蛇”的也很常见。



前些年,“精致利己主义者”这个词很流行,钱理群最初的定义是“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它后来得到了极大的引申。这类人深谙生存法则,面对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时会选择避开,以貌似“理性客观”的态度面对他人的不幸,只求自己的岁月静好。有许多精致利己主义者其实并不自知,他们只是在一个体系内习惯了某种话语模式,本能知道什么样的表达对自己最有利,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闭嘴最合适(从这一点来说,L老师的那位经常在朋友圈里留言的公务员朋友并不太聪明,因为他完全可以像大多数同行那样不说话)。当然,这种精致利己模式并不保险,一旦自己的岁月静好被打破,就精致不起来了。


回到标题,为什么要远离那些对社会很“包容”的人?就是因为这样的精致利己,本质就是自私。当然,你会发现在现实中,这些对社会很“包容”的人,总是在指斥别人自私,认为自己才最理性客观、全面思考问题。他们见到那些为自己应有权利较真和争取的人,总是会很不屑地来一句“真自私”,认为他们破坏了社会和谐。但自己的利益稍遭影响,他们可能叫得比谁都欢——当然,叫还是不叫,要看对方是谁。惹不起的,当然不能叫。


就像前段时间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的那样:一个文明人只会对社会和权力苛刻,对别人的私生活则会抱以最大的包容,一个野蛮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对普通人的私生活无比苛刻,对社会的阴暗面则视而不见。


这段话可以改一下:一个文明人只会对社会和权力苛刻,对别人的遭遇会有同理心乃至提供帮助,一个野蛮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会将个体的遭遇视为“少数个例”,将个体争取权益的行为视为“自私”,将自己对权力的恐惧称作“理性客观”,将自己的自私粉饰美化为一种“包容”。


其实,一个人选择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因此而作出各种妥协,是一种历史常态。它很普遍,也很真实,也并非没有原因,但问题在于,一个人在选择这种生活的同时,能否保留一点善意和一点逻辑,能够真诚面对他人的不幸和社会的问题,而不是以貌似理性客观、实则自私的态度去苛刻要求他人。


图源 |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你家孩子傻白甜,你应该担心还是开心?


不要得罪会写小说的人,因为他会把你写进小说里


做个正常人,从拒绝阴谋论开始,别总以为“全世界都要害我”


让人看哭的博士论文后记,道尽农村的黑暗、愚昧与势利


公路收费站员工中年失业,该不该嘲笑他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