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

陈国权 新传播智库 2023-03-16

当前报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场景价值被取代,即使在PC(计算机)互联网时代,便携移动的场景价值仍然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报纸的移动便携的场景价值不再,报纸也就失去了媒介竞争力。面对此种困境,本文探讨报纸如何重拾优势,为自身寻找到合适的“场景”的思路与途径。




一、未来竞争的核心是场景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对媒介特征与日常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不同地域场景中的人,由于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电子媒介,比如电视创造了共同的信息环境,影响社会群体的认知。

美国科技博客作者罗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和谢尔·伊斯雷尔(Shel Israel)在他们的著作《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则认为:用户场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未来竞争的核心是场景。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报纸的最大冲击:场景

手机正在成为网民上网的首选,也是最近几年网民增长的主要空间。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手机网民6.95亿人。可以说,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这对报纸造成巨大冲击。

在本文看来,移动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在于场景价值,不同的场景适用不同的媒介形态。报纸是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移动媒体,便携移动是报纸作为媒介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广播也具移动性。广播与报纸一样,适应的都是不同的接收场景,满足不同场景的信息接收需求。在前移动互联时代,除了书籍,很少有其他的媒介能提供这样的场景服务。这也是那些年,在电视以及PC互联网的冲击下,报纸仍然保持强势发展的主要原因,电视的价值在于固定场景,PC互联网也是如此。

但是,移动互联网所拥有的核心优势是可移动性,也就是场景优势。移动互联网更先进的场景功能取代了报纸的场景功能。移动传播究其根本是基于场景的服务,也就是将场景与信息进行匹配。
移动互联网对于报纸的最大冲击在于对传统媒体场景价值的消解,一些场景的价值被移动互联网所替代,比如地铁通勤、公交移动、等候排队等,而这些场景本来都应该是报纸的“势力范围”。2014 年 10 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对移动媒体用户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现在的媒介接收包括新闻阅读、娱乐、社交,过去“卫生间”和“床上”这样的空间只属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现在,这些地方都已经成为移动传播的主要场景,被移动终端所占据。这就是为什么在PC互联网时代,报纸还不会感受到压力,而到了移动互联网开始迅猛发展的这几年,报纸会出现“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报纸的场景价值都被移动互联网消解。


移动媒体用户阅读新闻的场景构成


移动互联网现在唯一不能涉及的场景是伴随接收信息。比如驾驶员开车时的伴随收听,只有广播才能够满足,这是在移动互联一统天下的时代,广播仍然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原因。

三、广播是如何重塑优势的

考察广播的转型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广播重塑媒介优势的核心在于对独特场景价值的坚守。广播媒介只有声音,人们只需要用耳朵听,还可以同时从事其他的活动,广播的伴随性特征是广播的媒介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其他的媒介形态则都需要感官的专注,看报纸、读杂志、看电视、上网、翻手机,都是如此。伴随性是广播不同于其他媒介形态的独特优势。

曾经,广播是人们信息获取的最主要渠道;但是,在电视冲击下,广播听众锐减,影响力下滑,发展面临着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放弃了一些无法与电视抗衡的节目形式,如舞厅音乐、肥皂剧、情景喜剧等,而是在音乐、新闻节目、服务信息方面下功夫;强调特色化与专业化,突出伴随优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重塑媒介优势。

一是由综合频率分化为专业频率。音乐广播兴起,调频广播由于较好的接收音质而逐渐被各电台采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娱乐消遣需求也在增加。为适应这种需求,1993年1月,北京电台开通了音乐频率,使用的就是调频广播,具有较好的音响效果,即使在收音机上,也如现场录音机一样没有多少杂音和干扰,这极大地吸引了听众的收听。音乐广播开始在各个广播电台流行,以此作为起点,广播的发展越趋专业化、细分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广播。如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教育频率、生活服务频率……广播首先以专业化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是寻找到广播的独特场景价值。通过频道专业化,从广播中分化出来的交通广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而兴起。交通广播过去主要定位于出租车司机,后来随着汽车的增多,导致各大城市堵车现象加重,普通市民开车行走在路上也对路况播报信息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广播电台立足于这种需求,将交通广播做深、做细、做广,成为广播中的重要分支。北京交通广播招募了20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及时播报路况信息,还把直播间直接开到北京交管局的指挥中心,为听众提供及时、有效、权威的交通路况播报。从2000年起,北京交通频率的广告收入就超过了音乐频率,成为北京广播电台的营收支柱。

四、寻找报纸未来的场景

未来的终端将呈多元化的趋势,多元的媒介终端满足各种不同场景下用户的需求。对于报纸而言,所力争的应该是在这种多元场景中占得一元。而实际上,现在留给报纸的场景已经不多,排队等待间隙、卫生间、床上、客厅都成为移动互联的场景,大部分碎片场景也都被移动互联占用。报纸所能做的,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其他媒介不能进入的场景

比如疾驶的高铁列车由于速度太快,移动网络信号极差,为打发闲暇时间,除了预存的电影外,看书看报成为第一选择;飞机在高空飞行,信号全无,不允许打开手机、电脑等具有信号发射功能的设备,报刊、书籍成为必须。而现在,高铁由于铁道部准入的原因,目前只有《人民铁道》报社旗下的几本杂志偶尔能够看到,很少有其他报纸的身影。民航方面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以及航班出发地或目的地的都市报,是飞机上比较常见的几种报纸。但报纸的这种机会和空间随着WIFI信号逐渐在航班和高铁上普及也变得愈发缩小。

(二)家庭客厅阅报场景

类似这种其他媒介不能进入的场景数量有限,不足以支撑未来报纸作为大众媒介;更有效的做法是利用报纸优势营造适合自身的场景。日本《朝日新闻》2000年曾进行过一次媒介接触的调查,其中有一个调查选项:10年后,你觉得你会使用什么媒介获取新闻?回答中选择未来读报纸的只有16%。但13年之后,2013年,日本《读卖新闻》也进行了一次有关报纸的媒介接触调查:约有86%的日本民众对报纸的报道更信赖,他们都认为报纸在今后必不可少;有近九成的日本民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读报习惯。原因在于纸质阅读对于眼睛的消耗要远远小于电子阅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局长刘绍权认为:对于不同的阅读群体,纸媒仍将长期存在,比如,从保护视力角度,
从婴幼儿到高中生的这个阶段的群体最适宜的阅读介质是纸质,这种需求仍将长期存在;而且社会、政府、家长、老师等都在努力保证孩子的纸质阅读。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报纸可以通过对孩子需求的满足来营造报纸的独特场景。“小记者”在报纸中运作由来已久,“小记者”是报纸提高影响力、培养年轻读者的重要手段,一般在中小学生中招募,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以及采访报道活动,也为报纸提供稿件。现在,全国大部分的报纸都有“小记者”,报纸中也都有专门的“小记者”版面。

“小记者”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能给报纸带来多少营收,而是通过小记者的采访写稿到发表,能够在“小记者”家庭及亲朋中营造一种“读报场景”。报纸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小记者”活动,在报纸上刊登“小记者”的“新闻报道”等方式吸引孩子与家长的参与;伴随孩子的媒介接受,家长也开始阅读报纸、关注报纸,并积极参加报纸组织的各种活动,形成较为稳定的认知与认同,以及家庭客厅一起阅读报纸的场景。

(三)营造社交情感展示场景

《永康日报》是家县市报,开办了“家园”专版,展示一个个家庭的家庭梦想、家庭故事、家族历史、成功失败,等等。每期专版中的“家”字由家庭成员自己写,或由亲朋、老师书写,亲朋在祝贺区按广告收费发出祝贺。
报纸成功营造出一种市民社交展示及收藏的场景。

《都市快报》连续十年在清明节前后十天推出“快报为你寄思念”专版,刊登读者缅怀先人、追思亲友的小文章,既是告慰逝者,也给更多的人以启迪和感悟。

新时期,除了寻找报纸的独特场景之外,报纸还应该寻找核心用户,特别是在当前这种用户流失的背景下。
党委政府是报纸最重要的用户之一,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就是各级各类报纸的核心用户。报纸要站在党的立场,服务用户,把自上而下听领导话变成自下而上的用户服务。关键是创新内容生产和加工传播模式,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盯紧群众需求和政府意愿的交接点,多思考角度转换,多做策划文章,让新闻的力量和社会前进的力量产生共振,让党委政府满意、群众满意。

对报纸而言,如果把党和政府看成是魂(核心用户),那么人民群众就是根(潜在用户),只有抓住了这两者,才能稳固报纸生存发展的根基,缺一不可。任何时候,人民群众的需求都应是媒体的关注焦点。现在一些媒体,特别是一些新媒体过多关注鸡毛蒜皮及偷盗抢杀的事情,把那些温暖人心的东西抛到了脑后。而恰恰是这些温暖人心、充满正能量的内容产品,最能打动老百姓的心。打好慈善和公益的温暖牌,是报纸手中另一项独门武器,也是把潜在用户打造成目标用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陈国权: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记者》值班主编

(本文原文刊发于《新传播》第14期,有删减。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阅读原文)



欢迎关注“新传播智库”!“新传播智库”是深圳报业集团舆情与传播研究院《新传播》杂志推出的新闻研究和探讨的平台,注重理论与学术探析,也重视实战与案例分析,突出引领性、前瞻性和全球视野,力求成为传播力研究思想智库。
网址:
http://xcb.sznews.com/
投稿:
1754352384@qq.com
电话:
0755-835183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