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哭着问皮肤科医生,精华到底怎么选?
图片: Dribbble | 设计: Lorena G | 责任编辑: 木头羊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business_6team@163.com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导言
大家好,我是老陈,年方二八,正青春……呸,并不是
顶着一张油痘肌的脸,过到了今天。
18岁的时候不敢用眼霜,怕长脂肪粒(并不会)。
20岁的时候不敢用面霜,怕质地太厚,闷痘痘。
22岁的时候不敢用精华,怕营养过剩,长闭口。
……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我猛然惊觉自己护肤的进程落在了同龄人的身后(从我粗糙的肤感、苍老的面容里看出来的)。听着身边的同事都在讨论着神仙水、腊梅、红腰子啥的,我心动不已,刚准备狠狠心好好地买款适合的精华,一看,懵了。
不说分肤质吧,单功效就有祛痘、美白、淡斑、修复、抗衰老等,价位更是几百到几千不等,而且,就算是同一种功效,不同品牌还强调不同成分……
▲向左滑动 查看更多
精华如此让人眼花缭乱,我可咋整?
我去专柜问柜姐,我适合啥精华?柜姐不亏是柜姐,只给我挑贵的,不给我挑合适的……钱包瘪了一个月,然而脸颊上也闷了好多小闭口。
所以,朋友们,精华到底该怎么选?你正在用的那款适合你自己吗?
为了我的脸,当然也是为了你们的脸,我苦苦哀求魔镜给大家写一篇关于精华的文章,我近水楼台我先问,希望魔镜能在本文里为我们解答以下的问题。
1、什么时候适合用精华?有年龄界限吗?
2、各款精华号称的「功效」是真的吗?
3、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精华?(看功效?看价钱?看品牌?还是看成分?)
4、不同功效的精华可以叠加使用吗?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在留言区问起来啊!)
下面让我们隆重欢迎六魔镜出场!鼓掌👏
掌声不要停,不要停,让魔镜再感受一会儿你们的爱,哎呀,舒坦。
最近小仙女们越发爱我了,魔镜非常开心。今天我们聊的是精华,提到精华,我们能马上想到各大品牌主打的产品,如雅诗兰黛的「小棕瓶」、资生堂的「红腰子」、兰蔻的「小黑瓶」等等,还有新生代以配方浓度作为主打的各种「原料桶」精华,或者他们也把自家产品称作「原液」,比如The Ordinary,Bio-MESO等。
Q1
什么时候适合用精华?
有年龄界限吗?
有人觉得用精华是「上岁数」的表现,甚至也喜欢用精华来自嘲,诶呦呦,你看我最近这细纹,都开始用猛药精华了呢。
其实精华的使用没有年龄界限,一般开始入护肤之门(坑)的大学生,用精华搭配保湿防晒,都毫无障碍。
精华并不是特殊的护肤品,而是一大类有效成分浓度较高的产品,精华也有各种剂型和质地,包括精华水、精华乳液、精华霜、精华油等。
但商家会特意为精华产品做出年龄段的区分,从广告内容也能看出来,一款产品使用青春少女做麻豆,还是轻熟女性做麻豆,它的目标人群是不同的。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精华的侧重点不同,比如青春少女的皮肤,弹性好、皱纹少,那么精华的主打功效可能是保湿;而轻熟女性,细纹开始出现,皮肤略微暗黄,除了保湿,也许还有抗衰、美白等功效。而我又干又黑又有皱纹(当然魔镜只是举个例子,请保持你们心中魔镜的闪亮形象),当然可以都用,all in!
Q2
各款精华号称的「功效」是真的吗?
既然all in了,钱不能白白打水漂。
精华功效的基础在于其相对高的浓度
我们列出某品牌「熊果苷」精华液的产品成分:
(注意:护肤品成分表,1%浓度以上的,从含量高到含量低排列,1%浓度以下的,排列不分先后顺序。)
这款精华以熊果苷和烟酰胺为主要美白成分,辅以抗炎剂(植物提取物+甘草酸铵)和抗氧化剂(植物提取物+水母酵解蛋白)。
但是,成分表中不会标出成分的占比和浓度,除非厂商自己宣称(比如某些品牌推出了不同浓度梯度的精华瓶,以此为卖点),普通消费者是无从查询其有效成分的具体浓度的。
关于浓度更多是业内的约定俗成,比如某药妆一款精华在宣传图片中称维生素C浓度达10%,阿魏酸浓度达0.5%,这就是非常高的浓度了。
判断精华功效的第二点,就是看成分
小仙女们了解一些常见的精华成分,基本就能把这款精华到底和「柜姐」宣称的效果是否一致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魔镜将列出部分经实验研究有生物活性、有临床数据报道的经典成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保湿成分
保湿,即维持皮肤水分。皮肤每天都在向外蒸发水,皮肤内含有许多天然保湿因子,比如胆固醇、甘油三酯、氨基酸、透明质酸(即小分子玻尿酸)等,它们充当「抓手」,让水蒸发得不那么猛烈。保湿精华的作用也是同理——「抓水」、减少水分的蒸发。
在精华中一般看到一种到几种保湿成分,这些成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增加角质层含水量的保湿剂,如甘油、透明质酸、尿素、丙二醇,它们可以抓水,比如修丽可维生素B5+透明质酸精华、润百颜次抛玻尿酸精华;一类是减少水分流失的封闭剂,包括凡士林、植物油、矿物油等,它们主会在皮肤表面「成膜」,罩住水分,比如HABA的一系列角鲨烯精华油。
抗衰老成分
衰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的是皮肤出现皱纹、下垂、粗糙、暗沉等老化现象。抗衰老成分的作用是抗氧化和促进胶原合成,常见成分包括烟酰胺、视黄醇、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维生素E、多肽等。这些成分可以调整表皮角质和真皮胶原代谢,减少或者中和氧自由基,在提升皮肤光泽度这一点上,它们也是有效的美白剂。
比如理肤泉、Topix、RoC都有含视黄醇的精华(需要海淘),它们对细小纹路有一定的改善;Olay、The Ordinary也有含烟酰胺的精华,可以改善粗糙和暗沉,烟酰胺是维生素B3活性衍生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抑制黑色素向角质层转运的作用。
烟酰胺的使用及功效
外用5%烟酰胺可以减少面部的细纹和皱纹,连续使用12周可使面部纹路长度减少5%。
烟酰胺也可以提升皮肤质感,连续使用12周可使皮脂腺分泌减少2.5%,产生缩小毛孔的效果。
美白成分
美白成分主要是影响黑色素的形成、转运和代谢过程。包括以上起到抗氧化作用的抗衰老成分,还有氢醌(已知美白能力地表最强,但可能造成色素脱失,不要贪杯,不是护肤品允许添加的成分)、间二苯酚、曲酸、壬二酸、桑树提取物、熊果苷、甘草提取物、没食子酸、硫辛酸等。
以维生素C为例,它能够抑制氧化和黑色素形成。但维C非常容易氧化从而失去作用,所以增加其稳定性和利用率一直是各厂商关注的问题,如研发稳定性更强的维C衍生物(如VC-PMG),或使用离子渗透法、纳米微脂囊等方法增加其透皮吸收率。
想要通过精华来达到美白的效果,至少要在3个月之后才看得出来,而且要朋友观察,因为每天自己对着镜子,是觉察不到改变的。如果想要更快速、更高效地变白,你可以考虑医学美容的方式,比如光子嫩肤(强脉冲光),或者刷酸。
剥脱成分
这类成分通过剥脱角质层来加速表皮更新,首要作用是减少毛孔堵塞,抑制痤疮和粉刺形成;同时也会使角质层中的黑色素一同脱落,从而达到美白效果;变薄的角质层也会使皮肤触感变得柔软,改善毛周角化(俗称鸡皮肤)。
剥脱成分主要为酸类,包括水杨酸、甘醇酸、乳酸、苹果酸、杏仁酸等等,除了减轻痤疮和粉刺,欧美白种人也愿意使用这类成分来抗衰老,亚洲女性角质层较薄,角质剥脱过度容易导致敏感和色素沉着,非耐受皮肤使用酸类精华需谨慎,要先从较低浓度使用或局部试用,常见的品牌有修丽可、Bio-MESO、HomeFacial Pro、宝拉珍选等。
Q3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精华?
(看功效?价钱?品牌?还是成分?)
挑选适合自己的精华一共分四步。
第一,看需求,想要改善哪些问题。
不同的皮肤状况应选用不同的精华。容易瘙痒泛红的敏感肌,和紧绷蜕皮的干燥肌,需要成分安全、简单的保湿精华,这时尽量不使用抗衰老、美白、焕肤产品,会加重刺激,加重皮肤的原有问题;痘痘肌,则需要减少使用油类精华,侧重保湿,可以使用有剥脱作用的焕肤精华,促进痤疮和粉刺的排出;状态稳定但是暗沉、起斑、衰老的皮肤,则可以在做好保湿的基础上,选用美白淡斑、抗衰老成分的精华。
第二,按需求寻找对应的成分。(前面的成分介绍请用小本本记下来)
第三,找品牌。
你可以到搜索引擎或者各大电商平台,按成分+品牌的办法搜索,举个栗子:烟酰胺+Olay,基本就是这样的结果:
(这不是广告,欢迎品牌方看到后打款,谢谢😂~)
如果成分刚好、品牌也是你偏好的,那么基本选定。
第四,看看荷包和预算。
理性消费,结账。
Q4
不同功效的精华可以叠加使用吗?
不同的精华成分叠加使用,基本上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混合过程的变化仍然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它们该有的生物活性还有。
但有的精华叠加后有变色现象,也不排除维C被氧化的情况,真的发生了,就分开使用吧。
魔镜总结
① 「精华」是一类有效成分浓度较高的功效性护肤产品。
② 其效果大体可分为保湿、美白、抗衰老、剥脱(焕肤),在不同的皮肤状态和不同的使用目的下应选用不同的产品。
③ 好皮肤的基础在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清洁、保湿和防晒。
④ 精华作用是锦上添花的,是否值得购买还是要摸摸自己的钱包。
完
如果皮肤的敏感、痤疮、色斑甚至皮炎已经无法靠护肤品修复,让你感到困惑无助,请一定寻求皮肤科医生的帮助。护肤品不是药品,精华再「猛」,也还是护肤品,皮肤科医生有更多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大家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今天就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哦~
咳,别忘了给点个 好看 和 那啥 哈。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Baumann L. Cosmetic dermatology: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09.
[2] Draelos Z D, Thaman L A. Cosmetic Formulation of Skin Care Products[J]. Null, 2013, 13(1):449.
[3] Matts P J, Oblong J E, Bissett D L. A review of the range of effects of niacinamide in human skin[J]. Int Fed Soc Cosmet Chem Mag, 2002, 5: 285-289.
[4] Bissett D. Topical niacinamide and barrier enhancement[J]. Cutis, 2002, 70(6 Suppl): 8-12.
[5] Sobhi R M , Sobhi A M . A single‐blinded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use of glycolic acid 70% peel and the use of topical nanosome vitamin C iontophoresis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J].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12, 11(1):65-71.
-推荐阅读-
-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