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莞的下一座国家级博物馆!这些细节值得期待!

东莞发布 2024-05-23
·

建设中的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图源:RexChu/影像莞)


在东莞

有这样一座博物馆

它建在老城区深处

外立面充满了现代感

馆内还保留了原址建筑物

……

这样一家博物馆

还没有建好就受到了关注

它就是

 中国举重博物馆(筹) 

🏋️‍♂️🏋️‍♂️🏋️‍♂️




 1

 文化新地标 

一件“建筑艺术品”正呼之欲出








中国举重博物馆的红色logo(图源:RexChu/影像莞)


在东莞石龙镇的老城区,中山公园旁,“石龙镇旧体校”和“石龙文化大楼”(副楼)原址之上,建设中的中国举重博物馆已经巍然矗立


中国举重博物馆地处石龙老城区(图源:陈锦富/影像莞)


这座国家级的博物馆,未来将成为东莞的又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也将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举重项目专题博物馆。


中国举重博物馆字样(图源:RexChu/影像莞)


即使没有完全完工,但其主体结构已经建设完成,外立面轮廓初现,它的美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近日,几位“影像莞”达人走进建设中的中国举重博物馆(筹),为大家提前“剧透”中国举重博物馆的建筑细节,也为建设中的中国举重博物馆留下一些建设中的痕迹。



 2

 馆中馆设计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中国举重博物馆外立面效果图


正在密锣紧鼓建设中的中国举重博物馆,项目方案由华南理工大学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所所长郭谦团队主持设计,具有新旧建筑融合等多项突破性设计,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含原人民广场升级改造),主馆总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建设内容共分为两期,总投资约为13278万元。


石龙旧体校建筑得以保留(图源:RexChu/影像莞)


在项目设计和施工中,尽可能保留了石龙旧体校建筑(一至三层)的基本原貌,并在顶部新增大跨度钢桁架结构的大平层,形成了“馆中馆”结构,以三个新建核心筒撑起了博物馆第五层的钢结构主展厅。


石龙旧体校是许多“体校人”的青春回忆(图源:RexChu/影像莞)


博物馆主体就像一个罩子一样,把原址的石龙镇旧体校“罩”起来。


馆中馆的设计,让现代与历史在同一时空交融,让整个博物馆展现出一种别样气质。给人一种矛盾碰撞下才能展现出来的独有张力,建筑设计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博物馆内能感受到现代与历史的交融(图源:RexChu/影像莞)


石龙旧体校墙面上的涂鸦(图源:张浩彬/影像莞)


在石龙旧体校的墙面上还留有一些过去的“奋斗痕迹”,未来,这些痕迹会否保留?这将会成为开馆后的其中一个悬念。



 3

 清水混凝土工艺 

展现质朴、自然之美








清水混凝土墙身(图源:RexChu/影像莞)


清水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由结构主体混凝土本身的肌理、质感和精心设计施工的明缝、禅缝和对拉螺栓孔等组合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状态装饰面。


这种清水风效果深受建筑大师的喜爱,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共建筑使用这种工艺。


目前,博物馆正在进行内部展陈设计装修(图源:RexChu/影像莞)


中国举重博物馆(筹)是东莞首个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的公共建筑。项目墙身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展现了质朴、自然之美。


博物馆的清水混凝土墙身,加上顶层玻璃幕墙,朴素中却细节感“爆表”。


目前,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建设重点将落到内部展陈设计装修及文化大楼外立面、人民广场升级改造项目上。


气势恢宏的落地玻璃(图源:RexChu/影像莞)


中国举重博物馆共设五层。


顶层的第五层是一个大跨度钢桁架结构的大平层,透过顶层的玻璃幕墙往外眺望,可以俯瞰石龙老城的面貌,也可以在黄昏时刻观赏夕阳美景。


(图源:RexChu/影像莞)


独自一人站在玻璃旁,还能拍出“大地在我脚下”的磅礴气势,也能拍出“这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的喜剧感。


造型独特的采光玻璃(图源:RexChu/影像莞)



 4

 镇馆之宝 

已征集到近6000件(套)藏品








陈镜开获颁的“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除了博物馆的建筑,博物馆的藏品也是博物馆筹备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举重博物(筹)目前已征集到近6000件(套)藏品,当中包括陈镜开的“奥林匹克银质勋章”“世界纪录创造者奖杯”,奥运冠军龙清泉的“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以及东京奥运会举重杠铃等重要藏品。


陈镜开获颁的“世界纪录创造者奖杯”


为充实馆藏,目前,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建办正就展陈急缺类展品展开目标明确的重点征集工作。


博物馆筹建方正在向知名运动员征集馆藏资料(图源:印象石龙)


博物馆筹建方征集到的运动员手印


目前采访举重界相关官员、奥运冠军、世界冠军、金牌教练,举重前辈共计113人,其中奥运冠军27人,收集冠军手印百余件套。等开馆的时候,大家可以进馆找找各个举重名将的“金手印”


举重届老将捐出毕生荣誉支持中国举重博物馆建设


石龙已经率先推出了“中国举重博物馆”主题雪糕(图源:印象石龙)


随着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举重博物馆的开放时间越来越近了,让我们一起期待开馆吧!



 温馨提示 /

想前往中国举重博物馆打卡的朋友们要注意了,目前博物馆周边区域(上图红线范围内)已经实施围蔽施工,计划围蔽时间持续至12月31日(如遇恶劣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工期会随之顺延)。



你期待在中国举重博物馆

看到什么样的展陈?

不如在【留言区】里说说?

我们将转给筹建方!

🎤🎤🎤



统筹:市委网信办

来源:东莞发布 × 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建办 × 东莞市网络文化协会

图源:“影像莞”全民传播计划

编辑:陈灿荣

校对:李秀莹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