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饮食营养学》 >> 常用药膳中药材

加微qq315394586 倪海厦的飙汉医学 2023-07-01

骨病就用黑百通,皮肤有病活氧油!

  • 黄芪

【基原】为豆科植物黄芪等的干燥根。

【异名】又叫黄耆。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退肿。

【应用】

1. 黄芪粥:黄芪煮浓汁去渣,入米煮粥食。用于表虚自汗,痘疹不起,痈疽内溃,不能成浆,及一切虚阳下陷,子肠不收,脱肛等症。

2. 黄芪大枣汤:黄芪15克,大枣5枚煮汤食。用于体虚易患感冒,及一切气血虚弱之证。

3. 黄芪鲤鱼汤:黄芪30克,入纱布袋,与鲤鱼煮汤。用于气虚水肿,小便不利等。

【使用注意】

常用量为10~30克。

【按语】

为补气强壮佳品。适于脾胃虚弱体质、内脏下垂、体虚易汗、年老体衰及无病强身等使用。常用食疗方如黄芪汽锅鸡、黄芪粥等。


  • 西洋参

【基原】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异名】又叫洋参、花旗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应用】

1. 西洋参蒸桂圆:西洋参、桂圆,蒸服。用于肠红血痢。(《类聚要方》)

2. 西洋参汤:西洋参15克,煮汤频服。用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经验方》)

3. 西洋参粥:西洋参、粳米,煮粥食。用于体虚劳倦,气短乏力,口干口渴。

【使用注意】

常用量为3~6克,不宜用铁质器具加工。

【按语】

为补阴益气佳品。日常食之可补阴益气、泻虚火、固精神,夏季并能清暑消暑。适于虚热体质、气阴虚弱者或夏季进补食用。多冲泡代茶饮。


  • 当归

【基原】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

【应用】

1.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60克,羊肉500克煮汤食。用于产后腹中绞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金匮要略》)

2. 当归酒:当归煎浓汁酿酒饮,用于补血虚,行一切血滞。(《调疾饮食辨》)

3. 当归炖乌骨鸡:当归30克,乌鸡1只,炖食。用于妇女气血虚弱,月经不调。

【使用注意】

常用量为10~15克。脾虚湿盛及便溏者不宜食用。

【按语】

为补血和血中药。适于血虚体质、瘀血体质、妇女产后以及妇女日常保健食用。常用食疗方如当归炖鸡等。


  • 地黄

【基原】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

【异名】又叫生地黄、生地。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 地黄汁:鲜地黄冷水捣汁代茶饮,用于一切肾虚血虚之证,及跌扑损伤,妇人崩带胎产,并宜多饮。(《调疾饮食辨》)

2. 地黄粥:地黄30克煮汁去渣,入大米煮时,用于阴虚内热,妇女月经不调。(《遵生八笺》)

3. 地黄酒:地黄捣烂浸酒饮,用于补精血,壮筋骨。(《调疾饮食辨》)

【使用注意】

不宜用铁质或铜质器具加工,有脾虚泄泻或胸膈多痰者不宜服用。《本草品汇精要》谓:“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按语】

为滋阴养血佳品,可滋阴养血、补骨填髓,并能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利耳目、调经安胎。常用食疗方如地黄粥、地黄鸡等。


  • 肉苁蓉

【基原】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等的带鳞叶的茎。

【异名】又叫地精、金笋。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益精,润肠通便。

【应用】

1. 肉苁蓉羊肉粥:肉苁蓉、羊肉、大米煮粥,调味空腹进食。用于阳虚精亏所致诸病。(《药性论》)

2. 肉苁蓉酒:肉苁蓉用白酒煮烂炖食,用于老人便燥闭结;(《本草经疏》) 或以肉苁蓉用白酒浸泡后煮汤服,用于老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结,胸中作闷。(《医学广笔记》)

【使用注意】

常用量为10~20克,脾虚便溏及内火旺者不宜。

【按语】

为补肾益精中药,常用食疗方如肉苁蓉粥等。

【参考文献】

《本草图经》:“合山芋、羊肉作羹,极美好,益人,食之胜服补药。”


  • 灵芝草

【基原】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体。

【异名】又叫芝、灵芝。

【性味归经】甘、平,归肾、心经。

【功效】补肾益精,止咳平喘,养心安神。

【应用】

1. 灵芝炖鸡:灵芝30克,净鸡1只,调味炖食。用于虚劳。

2. 灵芝酒:灵芝切碎,用老酒浸泡饮用。用于积年胃病。

3. 灵芝汤:灵芝15~20克,加水煮汤服。可抗癌。(《中医药研究资料》1978)

【使用注意】

多浸酒饮用,常用量为3~6克。

【按语】

为滋补强壮佳品,日常食之可补肾精、坚筋骨、益气血、好颜色、抗衰老。常用食疗方如灵芝酒。


  • 玉米须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玉蜀的花柱及柱头。

【异名】又叫玉麦须、棒子毛。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利尿消肿,利胆退黄,降血糖,降血压。

【应用】

1. 玉米须汤:玉米须50克,煮汤代茶饮,忌盐,用于水肿,肾炎,糖尿病等。

2. 玉米茶:玉米、玉米须,煮汤代茶饮,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经验方》)

3. 玉米须炖猪肉:玉米须、猪肉炖食,用于糖尿病。(《岭南采药录》)

4. 玉米须西瓜皮香蕉汤: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煮汤食,用于原发型高血压病。(《四川中药志》)

【使用注意】

常用量为15~60克。

【按语】

为清热利尿保健品,服之可清热利尿,宽肠下气,健脾益胃。常用食疗方如玉米须茶,玉米须烧河蚌。


  • 胖大海

【基原】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

【异名】又叫胡大海、大海子。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肺经。

【功效】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止血。

【应用】

1. 胖大海甘草茶:胖大海5枚,甘草3g,代茶饮,可适量加白糖少许,用于因外感,干咳失音,咽喉燥痛,牙龈肿痛。(《慎德堂方》)

2. 冰糖炖胖大海:胖大海数枚,开水泡发,去核,加冰糖调服,用于大便出血。

3. 胖大海茶:胖大海4~8枚,冲入沸水,加盖焖半小时左右,徐徐服完;间隔4小时,再如法泡服1次。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使用注意】

多冲泡代茶饮,常用量为2~3枚。

【按语】

为清热利咽中药,日常服之可清热利咽、润肺护喉、解热去暑。

中医课程总汇

01

倪海厦全部课程

02

所有常见病中医治疗大全

03

王鸿谟面诊课程

04

《迈入中医之门》全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