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学画画怎样能进步?给美术老师和家长的实用建议

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艺术 | 育儿 | 创意 | 干货

“孩子学画画一段时间了,看不到进步是怎么回事?”“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4-7岁的学龄前儿童,父母如何陪孩子一起画画”“对于7-12岁的小学儿童,父母如何陪孩子一起画画?”,许多父母都曾经或者正在经历这些问题对吗?今天,Touchbox找到美术教育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黄露博士曾发表过的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观点和论述,非常实用,希望对各位关注孩子艺术教育的爸妈有帮助。


 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


首先弄清楚原因,美术教师和家长才好有的放矢。


(分年龄来看)2-4岁的孩子处于涂鸦期,能在一切可能出现印迹的媒介上弄出线条、颜色、形象,对他们来说,这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我们喜欢问他们“宝贝画的是什么呀?”他们的回答总是让我们惊奇,因为答案很奇怪,可能是电视机、马桶等天天见的东西,可能是小狗小猫等喜欢的动物,可能是父母等最亲近的人,也可能是你问他时他正在看的任何东西……


不要奇怪,不要试图纠正他们的错误,我们将这一阶段称为“命名阶段”,给自己创造的东西命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作品”与“命名”这两者是没有必然“形象”关联的。


4-7岁的学龄前儿童,一般也是喜欢画画的,因为画画对他们而言,还是一种“和说话一样”的表达方式。


有些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就开始陆续不选择画画这种表达方式了,大概有几种原因:1.在画画的“结果”上,遭受过家长的批评和打击,毕竟家长是强势的,孩子是弱势群体。2.被老师毁了,要么让孩子照书涂色,要么让孩子照猫画虎,没有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和内在表达需求。


以我的经验,成年人的认可对4、5、6岁孩子是不是选择绘画这种表达方式很重要。


7-12岁的学龄儿童,他们依然会喜欢表达自我世界,但他们也会开始喜欢表达客观世界。他们不会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会有自己的审美,会欣赏作品的美了。同时,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表达追求,有自己的“高标准”。


“画得像”对他们还是相对困难的一件事,一般需要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才能到达自己内心认可的标准。只是,伴随着年龄增长,主科学习压力增加,画画的时间越来越少,自身的审美要求又越来越高,很有可能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画画”带给他们的不再仅仅只是快乐、故事、神奇、好玩、成就感,而可能是“挫败感”,可能是“心到手不到”,可能是“只能羡慕其他同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慢慢放弃“画画”这种表达方式了。


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对美术教师和父母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画画的作用有什么? 


随便百度一下,答案很明确,我们能看到很多耳熟能详的词汇: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意思维能力,这些汇集成为了——创造力,而创造力是未来社会最看重的能力,这是我们让孩子学习美术的意义。


创造力,这个暂时和未来都不一定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成为了评价儿童绘画的新标准。


也成为了教师们喜欢用的词汇,因为无法检验效果,所以家长也一直疑惑。


但是,现下,“创造力”这个超出画画本体价值之外的判断标准,已经日益成为了家长带孩子学画画的重要理由之一。


所以,在这个标准下,我们必须接受孩子“画得像不等于画得好”的常识。这个观点也是没有错的,只是,学画画的价值不止于创造力,审美不能随便丢掉。


审美修养,就是让孩子形成美术修养,涵养自己的这个艺术品味,包括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是无论在任何场合下,绝对不会有错的一个能力培养。


再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术表现,有美术表现力的孩子确实是画出来的东西一看就很有意思,除了情感的这种不一样,故事的不一样,包括创作方法,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也不一样,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他懂美术的规则。


这个就是语言的魅力。因为他懂得这些规则他运用了这些规则这些规则就是美的规则。


所以美术老师要关注能不能把这个能力给他培养出来。


要培养能力,就需要循序渐进,也需要一以贯之这么一个过程。


 美术老师要怎么做?


当孩子画不好时什么最重要?


美术老师要沿着一个正确的路径去教,才有可能把他教会, 如果你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今天学个材料,明天学个工具,后天学个技巧,其实零碎的东西是没什么用的。


我们说的体系课程究竟是在美术上面是什么体系,其实就是美术语言的体系。这个问题恰恰是最核心的问题。


老师要怎么做?就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把基本的美术语言把它分清楚。


美术基本的造型元素,从线条的角度,怎么教孩子去运用。从色彩的角度,怎么让他们去理解去运用。从空间/从各个角度基本的造型元素怎么去做,然后组织其规律,怎么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通过一个画面来表达他自己的想法。


里面就会涉及到对比,对称,画面的节奏,构图,大小之间的对比,就涉及到很多这种原理组织。


原理的东西之前其实都是美术语言系统里面的。我们要去做系统课程,可能就得先把每个原系统搞明白。


平常美术老师可能如果不用一些方法的话,并没有把观察落实到上面,没有落到实际这样孩子的绘画能力上,确实是得不到发展的。


而且因为孩子的绘画能力,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导致孩子在进一步往下滑的时候,滑到人家最终不再愿意画画了,这个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但儿童有时感性是超过理性的,这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一般是九到十一岁,他的理性思维能力才慢慢地开始转化成社会能力。


所以在这个感性思维能力占主流的阶段从三到十岁左右的时候,都是需要在感知上面对他们有一定的促进的。情感的表现依赖于他们的这种感知能力的处境中,他们对于情感的这种激发,这个也包括讨厌/喜好等这些情感,其实它这个是依赖于感知能力的培养。



  怎样看待孩子画画的进步问题? 


在校外教育领域,美术这个学科与很多学科不一样,英语有背单词多少的标准,舞蹈、钢琴都有考级的标准,一对一的标准是提分……


美术因为无法产生明确标准,大家只好倾向于“显性标准”,就是美术技能的进步。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也让很多培训机构抓住,让这个行业变得鱼龙混杂。


其实,让家长看到“显性进步”不是难事,让孩子照着范作画得很像不是难事,让孩子把典型形象画出来不是难事,让孩子机械地临摹大师作品也不是什么难事,让孩子画得很整洁更不是什么难事,让孩子把颜色涂匀涂满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关键不是看教师用不用心,而是看教师有没有良心。


判断孩子是否“进步”一定要在区分年龄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


首先,每个年龄段“画画”给孩子带来的进步,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年龄段儿童自身的表现欲望,教学和考核都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征,家长和教师都不应该用成人的模式化概念束缚孩子想象、创造的翅膀,也不要毁了孩子对艺术特有的纯真和审美修养。


其次,衡量每个孩子的进步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对某一个5岁的孩子,用一节课让他/她把颜色涂匀涂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她/他是个很安静的小女/男孩,喜欢整洁的画面,涂满涂匀的效果让她内心很愉悦。对一个喜欢自由表达,不在乎画面效果更在乎故事细节和情感表达的5岁孩子,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不用考虑“涂满涂匀”这个问题。


绘画题材的丰富多样,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而在具体的艺术规则方面,如比例、透视、构图等,更需要慢慢介入,需要在他的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慢慢引导。


一句话,孩子应该是慢慢成长,还不到急速塑造的年龄阶段,只有这样,他的表达方式才可以一直得到温柔的宠爱,悉心的呵护。



 对于4-7岁的学龄前儿童 

 父母如何陪孩子一起画画呢?


首先,我们讨论的前提是孩子是喜欢画画的,因为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画画就像说话一样,是一种表达方式。


我个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对父母来说,这些建议并没有过高要求,很好实施,我相信,试试这几种建议,对孩子有益无害。


(一)以平等的身份


我们做了很多次实验,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画画,然后让其他人区分哪些是家长画的作品,哪些是孩子画的作品,结果如下:普通人基本无法判断作品归属,美术教师也经常混淆作品归属。


所以,让我们先认清一个事实:没有美术专业背景的家长和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绘画水平基本相当。家长无非就是欣赏眼光高一点,但对于真正的艺术欣赏也基本说不出所以然;在没有明确可模仿形象的支撑下,家长经常会畏手畏脚,不如孩子敢画;家长的幻想能力大多不如孩子,动手能力略强于孩子,大胆表现的能力与孩子不分高低。


但是,家长比孩子强在一点——心智成熟。所以,家长会运用方法。


在陪孩子画画时,花点小心思,就会让孩子开开心心地艺术成长,例如,有时候,需要家长很笨,画得不如孩子;


有时候,需要让孩子觉得家长很厉害,能帮他完成他不会的部分;


有时候,家长可以查找资料,帮助孩子解决画面形象问题;


有时候,可以和孩子一人画一部分,让孩子有参与的成就感;


有时候,可以用开放的语言引导孩子画出更多的画;有时候,就给孩子做个小助手,准备材料;……


这都是一些形而下的建议,我认为还有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也就是下面这个“八股”办法:倾听 鼓励引导。欢迎朋友们试一试,以我的经验,应该是屡试不爽。


具体如下:


1.你画的是什么呢?(相信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看的。你只有用心听他说,你才会发现你的孩子有多么独特,你只有以发现的眼光看,你才会发现孩子有很多新的闪光点。而且,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对孩子,“听”都是一种基本的尊重。)


2.画得真棒!(切忌一看孩子的画就发表自己的观点。


首先,不要批评孩子画得不好,前文的实验表明,我们不一定能比自己孩子画得更好,只是我们也许更能欣赏一些画得好的画;


其次,不要试图去批评孩子画中的“不合理”,例如,头画得很小,手画得很大;城堡有生命,太阳会哭……我们处于他那个年龄时,也是像他那样理解世界的;


再次,不要毫无根据地表扬孩子的画,拍马屁前先认清马。)


3.我们还能画成别的样子吗?(这是促使孩子继续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好方法,创新往往来源于思考同一事物的无数种可能性。)


(二)提供创作材料


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因为画画“好玩”,孩子才喜欢画画。有了好玩的心态,家长不累,孩子也不累。注意玩的结果,更要注意玩的过程,先“爱玩”,然后“学着玩”,再从“玩中学”,最后能到“学中玩”,就“好玩”了。


要想画画“好玩”,就需要有“玩具”做基础。


白纸和彩笔是基本玩具,如果能提供彩纸、陶泥、油画棒、颜料、画笔、毛笔、宣纸等玩具更好。如果不愿意花钱买,也没关系,那就需要把眼光放宽一些,旧衣服、快递叔叔送来的包装盒、喝饮料的瓶子和盖子……


每一个新的材料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好玩“的新鲜刺激,就像孩子希望每天都穿新衣服一样。


当然,也需要培养孩子养成收拾画具的习惯,艺术不应该是一件邋遢的事情。不要怕孩子弄脏自己,弄脏家,国外教育经常让我们反思因噎废食的坏处,正好借这个机会让孩子养成收拾东西的好习惯。


也不用因为看到一些知名艺术家不修边幅,习惯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就担心画画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如前文所言,画画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和说话一样”的表达而已,鼓励孩子画画,和鼓励孩子说话一样重要,至于艺术,还得且行且看。


(三)画友


当我们确实不愿意或者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画画时,找两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也是个方法。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伙伴很重要,分享的品质很重要,小朋友间的认同也很重要。当然,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也不应该随意比较孩子。


1.如果以比较的眼光看,我们发现总有更好的作品出自别的孩子的手中。

2.如果以成长的眼光看,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一直在进步。

3.如果以发现的眼光看,我们会发现孩子有很多新的闪光点。


这三者之间,我们用“2、3”结合的方法会更好。


 对于7-12岁的小学儿童 

 父母如何陪孩子一起画画?


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当我们问小学一年级孩子“会画画吗?喜欢画画吗?”一个班40个孩子会有38人以上举手,小学二年级会有30人以上举手,小学三年级以后,举手者减少,慢慢已成零星。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7-9岁和9-12岁是应该区别对待的,7-9岁的孩子还不具备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言语的积极态度”仍会体现在画画这种表达方式上,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画画仍然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陪这个年龄段孩子画画,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使用“倾听 鼓励引导”的方法,尤其需要特别注意“引导”。


因为,伴随着正规学校教育的强势介入,他们会慢慢熟悉自然规则、社会规律、科学知识,以前被成年人认为是“幻想”的那种想象力会慢慢消失了。


此时,合理的想象能力更依赖“我们还能画成别的样子吗?”这一引导方法。


画画本就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事,用画画去培养这种探索的习惯,恰得其所。


2、多尝试“观察 感受体验”的方法。


多带着孩子观察,观察一切可能感兴趣的对象,不要怕浪费孩子的时间,你放心,观察会很容易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进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若要发挥艺术对孩子的有效帮助,主要靠感受和体验,多感受艺术的美能有效增强孩子的审美鉴赏力,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感受有效结合起来,这种体验,会让孩子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创造。

 

3、注重审美意识的引导。


尤其是主观色彩上,可以多增强表现力、装饰性、情感性三方面的引导。


相信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创作出让人惊叹的作品。


以9岁为界,9岁之后,很多孩子还是喜欢画画的,但是也会有很多孩子会慢慢抛弃画画。


这是为什么呢?以前,我们一直认为这是孩子的艺术成长转型之痛,专业解释是“大概在9岁左右,孩子会进入写实期”。


什么意思?大致是这样:伴随着孩子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会慢慢喜爱客观描绘,倾向于现实主义审美,也就是开始追求“画得像”了,而手头功夫又跟不上,所以挫败感越来越强,慢慢就不喜欢画画了。


只是,我很奇怪,古代中国人,非洲人,他们的艺术往往不以写实为美,也就是说他们是不会有这个“写实期之痛”的,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就肯定要经历这个痛苦呢?


所以,我们把艺术理解得太狭隘了,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画画仍然是一种表达,只是表达的层面更多元,深度要求更高,更倾向于表达自己对情感、审美、世界的认识。


不谈新中国的“苏式”现实审美一统天下,也不抱怨西方古典写实绘画的强势入侵,只谈孩子正确的艺术成长。


这个时候,一个真正懂艺术的家长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帮助,很多案例都证明,一些颇为成功的艺术专业人士,确实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影响,而且,能将孩子培养成青年时期就能在某类专业领域有所成就,很多时候都取决于父母在具体教育方面的倾向。


但是,父母懂不懂艺术真的不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父母只需要坚持一点——宽容,就好。


正常情况下,9岁以后还在坚持画画的孩子,没有专业背景的家长已经很难跟上孩子的艺术发展需求了,所以,尊重孩子,提供你能提供的帮助,就是很棒的父母。

 

在具体建议方面,我们可以多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我们可以寻找一个帮助孩子画画的切入点。


因为,无论是一直在画画的孩子,还是突然开始喜欢画画的孩子,这个年龄都应该已经有了喜欢的主题,例如,变形金刚、城市、科技题材、动漫题材、唯美题材、情感题材……


我们可以就从这个主题切入,千万不要把这些“模式化”的创作与“创造力培养”对立起来,创造力有一个基本来源是技能,所以请坚持鼓励孩子并以新鲜刺激来引导,就这个主题,不断突破,不断观察,不断丰富,不断用不同材料来完成它,不断拓展它的可能性,直到找到成就感为止。


2、多多看展览,尤其当代艺术展。


艺术是多元的,除了画得像,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艺术的表达?多看看当代艺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肯定有好处。


3、如果孩子就喜欢画得很像,那不好意思,家长只能陪着他“死磕”像不像了。画得像其实不是难事,并不那么需要艺术天赋,只是需要时间积累做保障。


所以,孩子到了这个年龄的时候,就没必要完全排斥简笔画了,简笔画自身是无罪的。


只要能用这种方法画出不一样的事物,那就不是在做简单的重复工作。只是,更应该用简笔画做一些想象力练习,一定要强调事情的无数种可能性。


父母如何陪孩子画画的家庭美术教育问题,但能归纳出来的都是共性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黄露,美术教育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材编委,国际艺术教育学会(InSEA)会员,思麦格儿童美术课程研究院课程总监。本文汇编自叶子美术网多篇文章,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文章来源:公众号少儿美育智慧库



点击下面文章,发现更多惊喜


点击☞开学季实用环创,老师千万别错过!

点击☞魏璎珞的红与黑(文尾有彩蛋)

点击☞数学太难?!这20个游戏让孩子爱上它(免费素材下载)

点击☞开学文具千万别买!就这么改造,比新的强!

点击☞解放家长2小时,这些游戏孩子自己就能玩high啦

点击☞对墙做这些事,相当于换套新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