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题小孩”到底是谁的问题?

2017-12-27 每日好书 郎club



  导  读  


  •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杯子,需要你蓄满爱与关怀。杯子满了,孩子就会变得合作、快乐、充满创造力。杯子空了,孩子就会不爱合作,愁眉苦脸,不停地制造麻烦。

  • 试着把自己和孩子调到同一个频道,学会与孩子共情,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 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是《游戏力》,书中用几十个案例,几百个方法启发父母,让父母更走近孩子,抛弃那些愚不可及、自以为是的想法,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2012年的冬天,在一家知名的早教中心,走进来一对父母。父亲满脸威严地看着接待他的顾问,冷冷地说:“我先看看你们这的环境”。母亲在一旁没有说话,牵着羞怯的小女孩。

 

顾问推荐他们带着孩子上了一节绘画课。这节绘画课的内容是身体作画,用自己的手来涂鸦。可以看出来,这个小女孩很开心,课程中不断露出笑容,也偶尔参与到活动当中。

 

这样一个轻松游戏的环境,还有孩子的笑脸并没有打动这个父亲。因为父亲的要求是:我要你们教我孩子说话。

 

原来,这个小女孩已经3岁多了,因为一直不开口说话,幼儿园不肯接收。孩子的父亲希望孩子能在这里学会说话。

 

本该是对这个家庭有些同情,可是看到这个父亲的态度,不禁让人心寒。这位父亲说:“我要你们找一个老师,单独给我的孩子上课,从字母abcd开始,一点一点教会她说话。”

 

当然,女孩已经检查过了,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就是不说话。可以看出来孩子母亲内心的焦虑,她很喜欢这里轻松的环境,也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这里笑。然而,他们最终还是走了,没有人能满足这个父亲的要求,因为所有人认为让孩子说话的问题不在一个教语言的老师,而在于这个家庭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关爱。

 

那些生性好强的父母,放不下自己的控制欲,只想教会孩子各种技能,甚至将天生的语言发展都当成他们可以控制的技能。“你不会说话是你不学”、“你需要的是学习”、“你需要的是一个能让你掌握语言的老师”······你会很诧异竟然会有这么可笑的人,然而这些人就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是《游戏力》书中用几十个案例,几百个方法启发父母,让父母更走近孩子,抛弃那些愚不可及的想法,给孩子一个天堂般的童年。

 

我一直以为,是父母塑造了孩子;我也一直认为,教育孩子并非易事。然而有些父母似乎太过容易了。

 

曾跟朋友开玩笑地说:“你觉得养一个孩子比高考更容易吗?”朋友说:“肯定比高考难。”“那为什么高考都看了那么多的书,却不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一下怎么当好父母?”

 

是的,当父母需要学习,方法需要学习。劳伦斯·科恩,也就是《游戏力》的作者,用蓄杯理论来解释孩子的内心世界: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杯子,需要你蓄满爱与关怀。杯子满了,孩子就会变得合作、快乐、充满创造力。杯子空了,孩子就会不爱合作,愁眉苦脸,不停地制造麻烦。


用爱、关怀和游戏就可以蓄满孩子的杯子。首先就应该学会与孩子共情,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先来对照下面这些话,来看看你是什么样的父母吧。第一类,是这样的:

“你这样多傻呀!别这样了!”

“没什么好怕的!”

“你怎么会怕那个呢?”

“小小孩才那样呢!”

“告诉你多少次了,没事的!”

“你看,别人都不怕!”

“快点呀,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都说我很快就回来,不许哭了!”

“你看,什么事都没有吧!我就说你是瞎担心。”

“如果你一直躲在我身上,那咱们就回家算了。”

 

这些习以为常的话经常从我们的口中说出,然而换来的可能是孩子越来越大声的哭喊,更多的抗拒。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被轻视、被否定。

 

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自以为是,无法理解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不安。这些话无法减轻孩子的痛苦和恐惧,就无法蓄满孩子心里的杯子。而基于认可与共情的安慰是这样的:

“天啊!太可怕了!”

“你好像有点害怕,要不要抓着我的手?”

“如果我做了那样的梦,肯定也会害怕的。”

“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大人也一样。我也会害怕。”

“是啊,你今天真想和妈妈一起待在家里。”

“要不要妈妈陪着你玩第一次?”

“现在虽然没事了,可是刚才真的很担心,对吧?”

“你可以一直和妈妈待在一起,等你准备好了,再过去加入他们。”

 

有时候,孩子的问题就是很荒唐,但是你不能总是从大人的角度去否定孩子真实存在的感受。父母应该做的不是告诉孩子应不应该恐惧,而是弄清楚这些荒唐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害怕一个人待着,她说她怕怪兽绑架她。无论你怎么跟她说这种事肯定不会发生,也不会有效果。她的父母耐心地与她交流,多次与她探讨“如果被怪兽绑架了会发生什么事?”“想起这件事,你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父母找到了孩子这种恐惧的根源。孩子真正怕的是:妈妈会死掉!

 

孩子经历了祖父去世这件事,就害怕妈妈也会离开他。孩子的逻辑是是这样的:她觉得如果自己一个人待着,被怪兽绑架了,就没有人保护妈妈了。于是妈妈对孩子就多了一份理解,能更好地安慰:“即使妈妈不在你身边,你也是安全的。”


现实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游泳池边,有的妈妈大声喊着“你快点下水啊,有教练保护,没什么可怕的”;舞台边,那个恨不得自己上去表演的家长“你快去啊,有什么害羞的,没关系。”我真的想知道,这些父母难道从来都没有任何畏惧,紧张,没有面对陌生环境的不自然和惶恐?

 

所以,试着把自己和孩子调到同一个频道,把孩子恼人的言行转换成更有意义的语言吧那个爱打人的小孩,可能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喜爱,那些胆怯的孩子可能只是心里有某个相关的记忆,那个总是抢弟弟玩具的孩子可能只是希望得到家长更多的关注,不惜用负面的行动。

 

当你知道这些,你还会觉得都是孩子的错吗?是孩子让你歇斯底里地教育他?是孩子成心让大家都不愉快?是某个孩子天生就这么让人讨厌?当然不可能,那只是你在自己的频道上,对自己情绪或是记忆的一种发泄或反馈。

 

再来看那个不开口说话的小女孩,先不论她是否患上了自闭症,她需要的一定是父母的接纳和关爱。或许她觉得只有这种状态的她才能得到父母的陪伴,她从父母着急的样子里才能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她心里的杯子早就空了,然而,父母不去接纳她的现状,不去蓄满杯子,却还在忙着找老师教她说话。父母和孩子断裂的联结一直建立不起来,处在这样的循环中,可怜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把自己释放呢?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家庭压力增大,父母自身也很有压力,很多孩子也陷入了童年焦虑。过度地紧张和焦虑成了很多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在没有的到及时帮助的情况下,孩子的压力持续,就没有办法应对挑战,继续向前。

 

在笑声中激发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学会接纳孩子,更要知道如何向孩子伸出援手。你一定可以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如果你肯拿起《游戏力》认真地学习一下。

 


书    名:《游戏力》、《游戏力Ⅱ》

作    者: [美]劳伦斯·科恩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推荐阅读

《全球通史》: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未来又会走向怎样的未来。

圣诞节不可不提的人,他的出生改变了世界,无神论者该如何解读

他的人生,比胡歌的《猎场》还传奇,比冯小刚的《芳华》还虐心

约女神看电影除了傻看还能怎样?这本书教你给自己加分!

林青霞说:他是我唯一的偶像。放慢节奏,听大师蒋勋聊人生美学



广告合作、版权请联系微信号:jishi0701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