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红军长征曾建立一支藏族红军队伍

李元梅 中国西藏网 2021-01-22


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造就了神话般的传奇宏伟历史画卷。长征途中,有一段建立藏族红军队伍的佳话,至今在当地广为传颂。



图为丹巴县甲居藏寨 摄影:李元梅

图为“丹巴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 摄影:李元梅


1935年6月中旬和10月中旬,红军曾两次到过现今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1936年7月离开丹巴北上,前后留驻时间近一年。期间,建立了一支藏族红军队伍——“丹巴藏民独立师”,2000多名丹巴藏族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

图为师部旧址内,马骏生前住过的房间 摄影:李元梅


原成都军区后勤部政委金世柏曾是“丹巴藏民独立师”的副师长,他在成都军区后勤部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整理出版的《红军长征回忆与研究》一书中,详述了独立师建立与解散的过程。


据金世柏回忆,1935年10月16日,红四方面军南下占领丹巴县后,在组建丹巴县苏维埃政府的同时,开始组建丹巴民族地方武装。当时,丹巴县有个藏族头人叫马骏,又名麻孜•阿布,其父马老太爷在当地是个有名的大头人,他们组织的一个丹巴藏族独立团,愿意配合红军,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为了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做好少数民族上层头人的统战工作,1936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和川陕省委决定:继续保留和发展马骏这支部队,将其扩建为一支独立师,任命马骏为师长,李中权为政委,金世柏为副师长。

图为师部旧址内悬挂的马鞍和布褂子 摄影:李元梅


根据上级指示,独立师当时主要担负以下几项任务:


开展对敌斗争。部队沿大金川河一线担任警戒,派出若干小分队,选择重要交通路口,构筑工事,日夜坚守,防止敌人袭扰,以确保主力红军侧翼的安全。


维护当地社会治安。当红军进入藏区后,有少数反动头人,裹胁了部份不明真相的群众外逃,进行造谣破坏。独立师紧紧依靠当地群众,采取种种有效办法,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为红军筹集粮食和其他物资。当时筹粮的具体办法是:一般以马老太爷的名义,用藏文写条子(即通知),派人送到各村镇,要求限期将所需粮食如数送到指定地点。独立师筹集的粮食,不仅满足了本身的需要,还保证了驻丹巴的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部队的供应。


积极开展群众工作。独立师的战士大多是本地人,熟悉当地的群众语言和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独立师的宣传和影响下,当时有不少藏族青年纷纷报名参加红军。


为了适应上述任务,独立师还抓紧时间进行了军政训练,如练习射击、投弹、队列和构筑工事,学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等,使部队的军政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图为丹巴县党史办工作人员格绒登干 摄影:李元梅


据丹巴县党史办工作人员格绒登干讲述,1936年2月,独立师在红军的支援和游击队的配合下,兵分两路,攻打丹东土司武装,经激烈战斗,打垮了反动武装,控制了独狼沟口,保证了丹巴至道孚的通道畅通无阻,为红军主力西进康北作出贡献。


正当独立师顺利进行各项任务,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1936年6月下旬,主力红军陆续翻越党岭雪山西进康北,张国焘怀疑“马骏是少数民族上层知识分子,反复无常,肯定不会同我军北上。在我军离开时定会叛变,反对我军”,两次电令九十一师将马骏秘密处决。马骏受害时年仅31岁。


丹巴县人民政府于1989年1月31日召开为马骏同志公开平反昭雪大会,马骏的英雄事迹终于为世人所知。

图为师部旧址内,马骏生前住过的房间 摄影:李元梅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奉命北上,总部决定,独立师的人员,不愿远离家乡的,留在当地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愿意随红军北上的,编入其他部队。北上的战士中,大多数同志光荣牺牲,有十几名藏族青年坚定地随红军走过草地,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丹巴作为红四方面军南下和西进康北的后方和中转基地,为红四方面军数万人马成功翻越海拔5470米的党岭雪山,西进康北与红二、六军团在甘孜会师做出了重大贡献。1950年,邓小平同志做出了“甘孜藏区人民对保存红军尽了最大的责任”的评价。


而以马俊为师长的“丹巴藏民独立师”,在配合红军作战打击反动民团和反动土司武装,密切军民关系和增进民族团结,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 部分资料参考自《红军长征在丹巴》《红军长征回忆与研究》)




精彩回顾


◆『藏℃』活佛的新时代

◆『藏℃』红军长征到过我的家乡——炉霍

◆『藏℃』从十世班禅转世看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

◆『藏℃』用文字记录时代发展——白玛乔的记者生涯

◆『藏℃』来自雍和宫的国民政府赴藏慰问专员



跟着小姐姐一起学藏语吧

戳戳戳↓↓





责 编丨潇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