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大海战 战后浮尸以10万计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海战,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这场众所周知的海战,将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打回原形。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然而,如果论规模的庞大、战事的惨烈,中日甲午战争远远不能与发生在600多年前的宋元崖门海战相比。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600多年前。
1272年,元朝分水陆两路南下攻打南宋。4年后,南宋都城临安被攻陷。5岁的小皇帝宋恭宗投降。然而,南宋王朝并没宣告终结。因为,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大臣护卫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南逃到福州,组建新的南宋小朝廷。
开始,文天祥等人拥立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后来,宋端宗在逃亡途中因落水染病,不久崩逝,由不到7岁的弟弟赵昺继承皇位。赵昺在陆秀夫、张世杰的护卫下,逃到广东崖门,准备继续抵抗。
1279年正月,元朝大将张弘范随即率部追赶到崖门。双方决战在即。
崖门的位置在今天广东省新会一带。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名崖门。当时,陆秀夫、张世杰在崖门苦心经营了一段时间,加紧训练军队。各地的义军也纷纷前来。这样,南宋小朝廷集结了20多万人的部队,还拥有1000多艘舰船,实力颇为可观。
不幸的是,南宋主将张世杰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败仗后,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因此,他拒绝了占据崖门出海口、进退有据的绝佳建议,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把1000多艘舰船全部背山面海,用大绳索连接成一条线,将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以此与元军决一死战。
这注定了是一场惨烈的战争。
张弘范率领大军赶到崖门,立即占据崖门出海口,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将南宋军队围困得死死的。张弘范又从北面切断南宋军队的陆上淡水水源和粮道,使得南宋军队失去了后勤救援。
10多天海战打下来,南宋军队完全只能用以干粮充饥。实在没水喝了,只好饮海水解渴。海水怎么能喝呢?饮用海水的士兵呕吐不止,战斗力严重削弱。
2月6日,张弘范率军猛攻,一时间连破七艘南宋舰船,一路打到中央地带。南宋军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溃不成军。在这个时候,护卫赵昺的陆秀夫方寸大乱,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他背着8岁的赵昺匆匆投海殉国。
其实在这个时候,南宋军队并没有完全失败。张世杰在混乱之中,斩断大索,解套了10余舰船,前来救驾。当他得知赵昺已被陆秀夫背着投海殉国后,劝说杨太后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可是,杨太后也绝望了。她哭道:“我忍辱至今,只为赵氏最后一块骨肉。今事已至此,我还有何颜面复活耶?”
第二天,杨太后也投海自尽。张世杰率部西去,途中遇上风暴,全军覆没。
南宋王朝就此宣告终结。
在这场惨烈的海战中,10万南宋军民以极为悲壮的姿态投海自尽。海战结束后的第二天,海面上浮起10万尸体,令人无语凌噎。
战后,元军大将张弘范洋洋得意地在崖山岩壁上雕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12个大字。多年以后,到了明朝时期,御史徐瑁对这12个大字深恶痛绝,命人除去。
思想碎片,人文关怀
推荐关注“煮酒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