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周恩来最怕的一件事情 答案感动无数国人
当年,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咸阳。可因为思念家乡,项羽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人们便由此延伸了一句成语“衣锦返乡”。表示一个人升官发财后,一定要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
但是,周恩来在12岁离开家乡江苏淮安后,直到78岁在北京去世,整整66年间,没有回到家乡一次。如果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周恩来投身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工作繁忙,无暇回到家乡,还情有可原。而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共和国总理,在工作之余,他还是有时间回到家乡看一看、走一走的。
实际上,晚年周恩来,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回家乡。
那么,周恩来为什么怕回家乡呢?我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次,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曾竭力动员哥哥回家乡:“哥哥,那你就不打算回家看看?”
周恩来回答:“没有打算。”
周恩来不但自己不回家乡,还不允许弟弟回家乡。他对周恩寿说:“如果你回去,县委能不派人接待你陪同你吗?明摆着要给地方的同志增加负担。添麻烦的事,你又何必去做呢?”
原来,周恩来之所以不回家乡,并非对家乡父老乡亲没有思念之情,而是担心自己回去后,会给地方上的同志增加负担。在周恩来的影响下,周恩寿都在有生之年没回家乡,留下终身遗憾。
周恩来不仅不愿在回家这件事上为地方上的同志添加麻烦,还坚持不让家人在家乡获得特殊照顾。
一次,周恩来的八婶母患病,被县委送到淮安县人民医院治疗。周恩来知道后,给她寄去了200元,作为治疗费用。八婶母治疗无效病逝后,周恩来寄去25元,作为安葬费、善后费及尾欠垫款。
周恩来特别致信淮安县委的负责同志,表示:“我婶母家还有陶华等人,今后她的生活费用均由我这儿接济,请当地政府对她勿再予以照顾。”
那么,周恩来真的不想家乡、不年家乡的父老乡亲吗?当然不是。
早在1941年,周恩来在一次演说中,就动情地提到,“母亲冷落的坟地还在日占区,自己多么希望能回家乡去清扫坟上的落叶啊。”1946年,周恩来又说:“36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洋溢于字词之间的那种故土深情,70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1959年1月,周恩来乘坐飞机从广州回北京,途径家乡淮安。得知飞机快到淮安上空时,周恩来请求机长做了这样一件事:将飞机拉下一些高度,让他看看老家。
于是,当飞机飞临上空时,机长将飞机拉下了一些高度。周恩来透过舷窗,目不转睛地看着久违的家乡……机长见了,问是否还在淮安上空盘旋一周。周恩来摇头说:“不用了,那又要多费汽油了。我们还是赶回北京吧。”
每每想到周恩来只能在飞机上匆匆俯瞰家乡的情景,心里便无限感慨。
有思想的人正在阅读
思想碎片,人文关怀
推荐关注“煮酒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