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融化之后是什么?|第三届全国乡村儿童科学点火人研习营day2
第三届全国乡村儿童科学点火人研习营的第二天开始了,与第一天相比,整场会议从一开始的浪漫,逐渐进入到精确、综合的阶段,老师们进入课程本身,往科学教育的更深处探寻,就像南明教育的魏智渊校长所描述理想中的教师共同体形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彼此的切磋和琢磨中,研习营第二天的议程正式开始。
「如果学校外面有个池塘,你会如何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呢?」老师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写一个警示牌」「加一个围栏」「把孩子丢进去游一圈」。
「这就是老师们的惯性思维,主体还是老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来文老师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她会发给孩子们一根竹竿,让他们去各自想办法测量池塘的深度,很快孩子们就有了想法:竹竿伸进池塘会有印记,而且不同年级的孩子还有不同的结果,低年级孩子觉得很危险,高年级孩子则觉得没有危险,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答案。
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场,不仅让老师们反转了固有的思想,也对项目式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来文老师用著名的国际沸点学习对项目式学习的两个特质做了解释,首先是要有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来文老师通过打造校园栖息地的案例来引导老师如何去依托真实的情境去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个特质是系统思维。来文老师让老师们画一幅导图,分解自己从早上醒来到出门的过程,通过每个环节的拆分来找到可以优化时间的「机会点」,不断迭代更新,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就是问题的分解——算法和流程——模拟的过程,这是一种通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第二环节,来文老师以任务挑战开启,让老师们设计一份本地一日游计划,这就是如何开展项目,通过用户体验地图、思维导图等来拆分环节,通过场景—阶段—行为—产品—情绪—痛点—机会点的项目分析,牢记项目源于需求,设计源于生活的痛点。
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育人,来文老师想要送给老师们一句话:去开展大量的适合儿童感知的科学活动,让真正的深度学习发生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变得聪明,首先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温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朱小雪老师的成长之路,很多在座的老师们应该有很多共鸣。从一位乡村全科教师,到现在的浙江科学教育核心引领者之一,她基本上教过所有的学段,几乎担任过学校里的所有职务,但她唯一始终在坚持的就是科学教育,在美国一所STEAM学校的学习之中,朱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得到很大的颠覆。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最早朱老师的小学没有场地来实施STEAM科学活动,于是硬是挖了一片草地来开发,孩子们给这块地方取名为「疯狂农场」,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最后是一窝兔子在这里安了家,兔子越来越多,兔舍不够住,于是孩子们开始自己设计兔舍,《兔之家》改造项目开始启动,根据观察,设想问题,提出假设,测量数据,设计建筑草图,团队合作讨论,模拟,改进,跨科学,技术,工程,语言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去完成这个项目。
▲孩子们打造的疯狂农场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项目化学习的理念,确定大方向和各方面的目标、产出作品、架构好框架,制定出「导航图」评价表,夯实各环节的细节指导来深化学习的过程。朱小雪老师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盒,拿出了许多非常有意思的案例来分享,《光和影》项目、自制雨伞架项目等等,让现场的老师们有了更广阔的的思路和视野。
朱老师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为孩子们的发展去创造环境,而不是抱怨环境。老师们可以借鉴思路,利用自己所处环境的特点去提出问题、创造项目。校情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改变现状,给到孩子更多更好的环境。
有一次,浙江永嘉花坦小学的朱利锋老师偶然发现,几个一年级小朋友在午休的时候去路上捡枯枝和茅草,原来是因为天气要变冷了,孩子们想给小鸟搭一个温暖的家。于是朱老师带着大家观察,不观察不要紧,他们发现花坦小学校园周边,一年四季竟然有100多种鸟在活动。
从此,这个鸟类课程就成为了花坦小学的固定课,孩子们通过观鸟、调查、访谈、写作、画鸟等手段,贯通语文、科学、美术等各个课程,并使用各类技能,开展协作式、探究式学习。
朱老师想让孩子们学到知识的同时,理解环境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最终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观与价值观。教室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在。
往期推荐
那些星星点点的火|第三届全国乡村儿童科学点火人研习营day1
即将启航|第三届全国乡村儿童科学点火人研习营用「爱和相信」集结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