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读书会丨梁家河农村插队劳动磨炼学习的经历,是近平思想、觉悟、感情的出发点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我们朗读的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从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3月中旬,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连载。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刻学习总书记历经曲折的少年时代、奋斗的少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成长为党的总书记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实现人生价值。
朗
读
朗读者:徐睿
中共建瓯市委办公室
综合股副股长
大家好,我是来自建瓯市委办的徐睿,今天由我为你朗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雷平生回忆道,刚到梁家河的时候,张贵林的女儿“红儿”迎来了一位上门女婿,叫张卫庞,因为离得很近,近平跟他的关系处得非常好。近平从张青远、刘金莲家搬到知青窑时,要把行李和一些家什一点儿一点儿搬到新窑洞去。我在搬家过程中,看到张卫庞坐在一块石头上笑。我问他:张卫庞,你笑甚?张卫庞喜滋滋地说:“你看!近平把这个送给我了!”我一看,张卫庞手里拿着一个针线包,上面绣着“娘的心”三个字,我知道,这是近平的妈妈齐心阿姨在他插队离京时送给他的针线包。
后来,张卫庞把这个有特殊意义的针线包上交给档案局了。后来,近平回到村里看望相亲,见到张卫庞,总是跟他打趣两句。现在,张卫庞在种植苹果,苹果质量很不错。2015年春节前夕,近平和彭丽媛老师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遇到张卫庞,问他种苹果每年收入能有多少。当时村里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种苹果,没什么规模效应。头一年结苹果,张卫庞就挣了几万块钱。这在陕北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已经是不错的一笔收入了。所以那次近平就高兴地说:“张卫庞,你可发了!”那次,近平还坚持亲自上到塬上低头看了张卫庞的果园。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下,2016年,年近70岁的张卫庞将附近27户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苹果合作社,还搞了一个苹果品牌“梁家河塬上苹果”。这些绿色、环保、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的纯天然优质苹果,2016年产量有200-300吨。张卫庞自己也收了差不多5万斤优秀苹果,这一年他收入了20多万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到,梁家河的老百姓,通过他们的勤劳和努力,正一步一步地富裕起来。其实,让人民过上好生活,也是近平工作和奋斗的目标。
在山上吃饭的时候,我们知青吃的玉米团子是黄澄澄的,老乡一看,就说你们知青吃的这是真粮食。近平拿起老百姓的糠团子一看,确实就差了很多,于是他就用他的玉米团子和老乡换饭吃。一起劳动的老乡就夸奖说:“近平肯吃苦,嘴一没不细。”这话的意思是说人不挑食、能吃苦,“嘴不细”就是吃东西不挑肥拣瘦的意思。
近平到梁家河以后,在生活或劳动中与老乡接触,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当时农村的落后与老乡生活的艰苦,对他们很同情,激发出为他们做实事的志愿。我回想起那时我们曾在另外一个队里的知青那里读到一本《诗刊》杂志,有位诗人这样写道: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他读了之后很受触动,反复吟诵。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党内秀才胡乔木的诗《采桑子 反“愁”》其三。
梁家河农村插队劳动磨炼学习的经历,是近平思想、觉悟、感情的出发点。一个共产党的工作者,如果不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就无法真正站稳群众立场。现在,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近平下乡调研,很重视去那些贫困地区体察民情,比如西南、西北、井冈山等老少边穷地区。他对这些地方普通群众的生活很熟悉,到老百姓家里去走访的时候,言谈举止很自然,掀开锅盖看看锅里有什么,嘘寒问暖,与人民群众谈话都能说到要害处,说到点子上,也能了解到实际情况。如果下乡是去走过场,说话很有套路,也就看不到真的感情流露。在电视上每每看到已经担任党的总书记的近平,依然对困难群众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我就有很多感慨,知道这种真情来自他当年在梁家河上山下乡的经历,来自他从知青时代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人民群众的深情。
那么在习近平被推选为梁家河村支书以后,他的日常工作有哪些?他平时为人处事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下期继续收听。
““下期预告””
朗读者:殷平之
南平市水南学校 教师
为宣传弘扬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及各类汇编,给热爱朗读的小伙伴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共青团南平市委员会特在微信公众号中推出“青春读书会”系列朗读活动。报名启动至今,收到来自南平各县市区的青年们参与,让我们一起朗读吧
想成为朗读者吗?
点击蓝字了解我们
等你加入!
如果你正是我们寻找的声音
我们会主动与你联系
让大家听到你的声音
你的声音最美
小伙伴儿们快快开始朗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