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读书会丨孔丹回忆起自己与习近平类似的际遇与机缘


青春读书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我们朗读的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从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3月中旬,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连载。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刻学习总书记历经曲折的少年时代、奋斗的少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成长为党的总书记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实现人生价值。


建瓯市实验小学 教师

曾南威


大家好,我是朗读志愿者曾南威,今天由我为你继续朗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孔丹(1947年生,现任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1969年到陕北延长县插队,距离习近平插队的延川县58公里)回忆起自己与习近平类似的际遇与机缘:

他说道:“际遇”就是一个人的遭遇和时运。“机缘”这个词,指的是因缘里面包含着机会和缘分:当“机缘”来临时,能够抓住它、能够应对它,就会形成“际遇”。实际上,“机缘”、“际遇”经常连起来用,就是讲人的命运。1965年我18岁,在北京四中入了党,是当时四中第一名学生党员,也是当时北京市为数不多的第一批中学生党员,这可以说就是一场机缘。而“文革”中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种种不幸则算是一种际遇,其中许多事情都是被裹挟进去的,属于被动参与。同样,当年习近平和我们众多知青到陕北黄土高原上开始一段艰苦、特别的人生之旅,也是一种际遇,就是我们那代人的命运。

说起来,当时我和习近平的境遇确实比较类似,我们都是高干子弟,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红二代”。但也不完全一样。那时,我母亲许明(“文革”前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因为受到“文革”迫害自杀了,我父亲孔原(“文革”前任中央调查部部长)被关进监狱,我自己也坐了数个月铁牢。我的弟弟已经去山西插队了。“上面”不准我到山西跟弟弟在一起插队,因为我们都是“黑帮子弟”,必须分开。习近平也是“黑帮子弟”,他父亲习仲勋“文革”中遭受了批斗。这是我们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是,他父亲受迫害的时间比我父亲早,从1962年开始。他下乡的时候才15岁,我当时已经21岁了,那时我身体上应该比他更强健一些。

我当时有个心态,觉得北京无可留恋,一走了之是很好的事。所以我离开北京时心情很平静、很淡漠,没有任何难以割舍的东西。这或许跟许多别的知青的感受不一样。习近平当时的心情似乎和我差不多。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过,插队对他来讲是如释重负,因为他当时那种情况,待在北京反而更危险,甚至有命没命都不知道。他说当年火车刚刚启动时,车厢里一片哭声,大家都难舍难分、痛哭流涕,而他这个时候反而在笑。

在这一段人生“际遇”里,我们差不多:父辈受迫害,家庭被分割破裂,天各一方。社会大浪潮打过来,我们就被浪潮卷走了,由不得你自己。插队期间,政治条件好的知青可以当兵、招工,而习近平和我这样的“黑帮子弟”是没有这种机会的。到了陕北农村,我没有想过多久能离开,也没有什么和贫下中农结合扎根农村一辈子那种所谓浪漫主义的追求。我的心态就是:我就是一个农民,我要生存。此外,孔丹还回忆了自己眼中的知青岁月

孔丹说,这些年一直有影视作品讲那个时候知青的故事。有一种“伤痕文学”,表达了很多那个年代的痛苦经历。还有一些理想主义作品,把当年知青的生活表现得很浪漫。记得反映北京知青的电视剧《血色浪漫》播出之后,我们中信有的年轻人就说:“孔总,我们真羡慕你们啊,你看你们那时的生活多么浪漫呀!”我说:“这有点扯淡吧,那不是我们的生活,少数人可能有那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就是直接到农村去,马上适应农村的生活,成为一个纯粹的农民。”既没有某些文艺作品描绘得那么苦不堪言,也没有一些人说得那么浪漫,我觉得这才是大多数知青的生活。

我印象很深的是,1969年2月,我们那批北京知青坐在卡车上,经过延安,一直到延长县城,然后就有农民翻山越岭带我们到各个大队。其实我们刚到农村时,并不能给当地作贡献,反而给当地人带来负担一一社员不仅要关照我们,还要教我们学习劳动技能,带着我们参加整个劳动的各个环节。春天要开始种秋庄稼,种玉米,种谷子,种糜子,种荞麦。播种前,我们要用镬头翻地。镬头是陕北农民的重要劳动工具,是半月形的,画积比较大,吃土更多。刨了土块,再把它打散。下籽不久,庄稼就长出来了。庄稼生长过程中,还要定时锄草。牛到了盛夏白天不肯干活,我们经常夜里一两点钟赶牛上山,到塬上去犁地。吆喝那个牛下坡,你要用陕北土语,“下(念ha)哕哕”牛才听得懂。

陕北种麦子的办法很特别,我们把羊粪在口袋里装满,用驴驮到山上的地头,每隔一段距离就放置一袋粪。然后我们在笸箩里面把麦种和粪均匀地用手搅拌好,前面一个人拿一个镬头刨坑,后面一个人把粪和麦籽一起撒在坑里,再用脚把土掩好。播种完成后,麦子就慢慢长起来了。

当时粮食产量很低,麦子长得很稀,一亩地最多也就收百十来斤麦子。夏收时在塬上割了麦子,用麦秆捆好之后,我们用那种两头尖的扁担,扎起来一捆麦子,把它举起来,再扎起离它最近的另一捆,担着两捆麦子,往往要走六七里甚至十里路,而且中途不能把麦捆放下来歇息,因为一放到地上,麦粒就会脱落。所以必须一口气担回到川里面的打麦场上,然后再继续上山担麦子。

很多劳动技能,有的知青同学怎么也学不会,因为他们有抵触心理,对这些毫无兴趣。我当时的想法是,我要把活干好,而且要干得潇洒漂亮,从中找到乐趣。

好了,今天的朗读就到这里,除了每天下地干活,孔丹和习近平有一个同样的兴趣就是读书,明天我们将继续通过孔丹的讲述来了解他们的故事,小伙伴们,咱们下期见。




朗读

下期预告


阎晶晶

建阳师范附属小学

副校级教研员


南平团市委 - 青春读书会



  为宣传弘扬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及各类汇编,给热爱朗读的小伙伴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共青团南平市委员会特在微信公众号中推出“青春读书会”系列朗读活动。报名启动至今,收到来自南平各县市区的青年们参与,让我们一起朗读吧!


来源:靠谱青年


青春读书会 往期回顾

第59期丨老乡告诉我,走山路急不得,得走得慢慢的、稳稳的,才能走得远

第58期丨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第57期丨近平临别时硬将50斤全国通用粮票送给高鸣池

第56期|县上决定奖励近平一辆摩托车,但他一点也不高兴

第55期丨自从近平来到我们村,我们村就变得特别红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