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遇见章贡】宋城记忆田螺岭●入小巷过山门

章贡区融媒体中心 章贡发布 2020-09-0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章贡发布




来源丨解放街道

编辑丨钟葳

审核丨刘方方  

值班主任丨潘雪原


入小巷过山门




田螺岭位于章贡区老城区北部,南接西津路中段,向北折东接建国路北段之西侧,略呈厂字形。长360米,宽1.1至3.5米,属居民区。巷道两端地势低,斜坡状。据明嘉靖《赣州府志》、清同治《赣州府志》记载:原名王将庙巷,以庙得名。清末始以岭得名。此岭还有一雅名叫贺兰山。
真正的贺兰山在今宁夏内蒙甘肃一带,为兵家必争之地。田螺岭之所以得贺兰山雅名据说与宋代那些具有时尚、进步精神,又极具文化情结的赣州士官和百姓有关,喜欢附庸风雅,就像“涌金门”、“拜将台”一样,将别的地方的地名给套用到了赣州来。因岳飞曾到赣州来对百姓有恩,而岳飞曾作词《满江红》中有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故而将田螺岭添了雅名“贺兰山”。




▲郁孤台西面山门上写着“贺兰山”三个大字。

对章贡区的老百姓来说,田螺岭之所以显得亲切,和一则古老的传说有关。传说赣州辟地建城不久,有匹马到贡水上游江边,与一田螺相遇,相邀到赣州城去添一胜境。约先进城者为尊,后者为卑。马欣然让田螺先行一时。只见田螺滚呀,滚了近半个时辰,行程还不到五尺。马得意地说:“田螺姑娘,失陪了,咱们赣州城再见!”说罢,挥动四蹄奔腾而去。


江边的田螺,见一溜木排顺流而下,遂滚入河中攀着木排,很快到了赣州城下。恰遇有一妇女来到木排旁挑水,田螺机灵地随水滚入水桶,被挑着进了城。妇女倒水入缸,发现田螺而随手一扔,田螺落在城区西北部,遂变成了田螺岭。

至于那马呢?因为左一座山,右一道水,走了不少弯路。到东门城下时,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关了,只好留在城外暂憩。马想:田螺还不知在何处爬呀!滚呀!待明日天明后入城也不迟。谁知田螺在岭上看见了,高呼“马大哥,委屈你作个东门卫士吧!”马愕然无语。只好卧在赣州城东门外。从那以后,赣州城东门外就有座马坡岭了。


▲夜晚中的田螺岭。


田螺岭巷道

曾为登游郁孤台的必经之路

田螺岭巷口在宋、明、清时十分繁华,东西两头皆有码头,所以既是食盐的集散地又是茶叶的集散地。豆市坳街则据传当地曾有许多豆制品的店铺,因比邻郁孤台,迎来送往了无数文人墨客。
▲冬日银装素裹的郁孤台。
在郁孤台公园未建成之前,登游郁孤台,是要从田螺岭巷道的东、南二巷口进入,才可到达贺兰山门前,拾级而上,方进入山门,再登台观景。可以想象,这条古朴的巷道自唐以来的1200多年,真不知留下了多少墨客骚人、名人雅士、高官名将的足迹。2003年春,郁孤台公园扩建,人们不再需要走过渐朽的老巷,可直接从翠草红花拥簇的122级台阶登郁孤台。
▲春天一片翠绿的郁孤台。
如今,许多年轻人或许早已模糊了田螺和马赛跑的故事,可能不曾走过“入小巷过山门”的传统登郁孤台路径,亦没有听见千年前路过的骚客名士在岁月深处的吟诵......
在田螺岭巷道西段的郁孤台下,明清时曾设赣州邮舍,所谓邮舍,就是古代传递官府文书的人或马匹住宿、休息、办公之所,是城市里的驿站。而在今田螺岭之南段出口巷道上,利用巷道两侧屋墙筑有悬空的一木板小楼阁,俗称“更楼”,系供夜间打更的更夫住宿,此楼阁至今仍在,长约7米,宽约1.5米,是城区目前唯一存在的“更楼”。旧时一个夜晚分成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大约2小时。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城区还有打更夫在大街小巷巡逻打更。


赣州城区唯一现存的“更楼”

▲现今巷口的“更楼”。



田螺岭不仅承载着闻名遐迩的郁孤台,
同样承载着数千年悠久深厚的赣州文化。
眼下就到踏青时节,
大家不妨也抽空来这里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
放松一会疲劳的身心,
探访一番幽静的田螺岭巷,
发掘一下田螺岭上的传奇故事吧!






推荐阅读:

文明祭扫,让“疫”乎寻常的清明更“清明”
【三轮车整治】三轮车违规行驶,暂扣七天!
提个醒:境外人员此时回赣,隔离费用需自理
瞧!好一幅清明上“禾”图
一图读懂:江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章贡区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zgfb_2016@163.comzgqsjb2011@163.com来稿请尽量 图+文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章贡发布”微信号下载“智慧章贡”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