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7日,中国科协办公厅“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发布,北京大学工学院入选。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发展,根据《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管理办法》,2021年中国科协开展了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
北京大学工学院(序号19)入选首批认定名单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为目标,旨在组织、鼓励各类机构参与科普活动,按照新发展阶段科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依托各地域和各领域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资源要素,通过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全社会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经中国力学学会推荐,中国科协初评和终评两轮评选,北京大学工学院成功入选首批认定名单。
北京大学工学院现有五个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航空航天工程系、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以及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研究机构。其中力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首批“强基计划”。
北大工学院搭建了多项科普体验平台,定期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助力提高全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工学院依托各系、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等进行社会科学普及;建立北京大学创客实践教育中心,开展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与波音公司共建面向全校开放的航空俱乐部等;积极参与北京大学校园开放日接待公众,进行社会宣讲;面向北大师生开放公选课程《工学创新实践》《现代工学通论》《对话全球创新大师》《能源创新实践课》;长期坚持每年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及中学生暑期课堂,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已吸引全国近2000名大中学生参加;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蔚蓝之星”海洋科学研学夏令营,打造专门为青少年精心设计的海洋科学体验式拓展项目;开展面向校内外师生的线上科普活动,累计上千人参加;主办AIRC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赛,实现从小学到大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贯通性培养;与北京科学中心合作举办一系列红领巾讲科学活动,为小学生讲述机器人科学并制作机器人;科普宣传北大国内首座较大型低速风洞,该“大风洞”部分结构被国家博物馆作为科技文物永久收藏并进行展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科技日报融媒体平台也进行了宣传介绍;Globex暑期项目,是工学院和多所世界知名大学之间学生交换学习和合作研究项目。促进了教育全球化、加深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推动了学生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承办了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深入偏远贫困地区支教,进行科普宣传。同时,北大工学院开展中小学教师科技培训、研修实践活动,进行全国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高级师资在线培训等。
北大工学院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定期进行历史资料收集、举办交流座谈会和纪念研讨会。举办 “王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 “黄琳院士从事控制教育60年座谈会”,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
王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
黄琳院士(第一排左六)从事控制教育60年座谈会合影
北大工学院创作和传播优质科普资源,形成了一支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的师资队伍。武际可老师出版力学系列科普书籍共7部,被科技部、宣传部、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得力学学会科普奖;他还组织和推动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工作,获得中国力学学会颁发的竞赛终身成就奖。王大钧老师科普力学文章入选《自然科学专题选讲》《身边的力学》科普书籍,通过“中国古钟、喷水鱼洗、曾候乙编钟”进行力学科普介绍。谢广明老师的机器人科普课程《魅力机器人》获得线上一流课程,并已登录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博雅大学云课程及学习强国APP。
工学院拥有一支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的师资队伍
未来,北大工学院将继续普及相关学科基本概念与前沿研究成果,从教育的角度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普挑战课题,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为选拔优秀专业人才创造基础条件,促进教学实践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动建立北京大学工学院科普教育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