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中考试后,智慧的父母这样对待孩子的成绩!

小学诵读 2021-04-30


期中考试结束后,童鞋们的考试成绩很快就要出来了。

分数、排名又要牵动家长的神经了~~


对于考试成绩,家长应该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信息,帮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呢?


点击小绿标收听米粒分享


很多家长一味看重、追求好成绩,认为只有好成绩才是最重要!


然而,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些差异的!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家长再过分苛求孩子的分数,就不可避免会对孩子造成过剩的压力。


在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前提下家长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这才是对待分数的合理态度。


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才能意识到: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孩子的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孩子的分数、排名又要牵动着家长的神经。


但凡家有学生,总会”被”关心地问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关问别人家孩子的成绩,考试怎么样 多少分啊?


考试结束后,关于成绩家长们都这样聊:



你们家儿子这次考试怎么样啊?


甭提了!那点分说出来都嫌丢人,我告诉他,以后周末别想出去玩了,到辅导班老老实实补课去!你儿子呢?


我儿子倒是挺争气的,每科都在95分以上,班上前三名,这不刚刚去给她买了一部手机当奖励!


这些都是孩子期中考试后家长们的谈话内容。


有家长朋友说孩子的期中考试成绩就是给家长的一个关于学习的交代,是孩子上半个学期学习的成果。


可是真的如此吗?



我们到底该怎么样去看待孩子的期中考试成绩呢?



-1-

高分不“捧”,总结经验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我们诚然喜上眉梢,但不应该作重奖等过分的表示,将孩子“捧”得高高在上。


因为这样做,无形中会滋养孩子骄傲的情绪。


其实,我们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去买几本书、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请求,甚至给几个吻,就可以当作奖励了。


我们更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况,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乘胜前进,为下一次的考试“更上一层楼”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针对孩子粗心大意的缺点,可以举出“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教训或生活实践中由于粗心大意带来的经济损失的例子,让孩子明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道理。


如果孩子班内竞争气氛很浓,我们应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待之,每次考试应挑战自己,超越自我,永不放弃,考出最佳水平就可以了。


或告诉孩子“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篙松劲退千寻”的道理,以激发孩子的斗志。



-2-

低分不“棒”,找出差距


这里的“棒”,就是训斥、挖苦甚至责骂。


孩子考了高分我们不“捧”,如果发挥不佳,考了低分,我们应不“棒”。


实践证明,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更需要家长和风细雨般的安慰与鼓励!


正所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在学习上更是如此,“常胜将军”是极少的,偶尔失误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考了低分,我们要先在语言上给予安慰与鼓励,教育孩子只要尽力发挥了,就应“胜固言喜败亦欣”。


然后应调查情况,是不是思想上不重视、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抑或是考试时间未能合理分配等等。


同时,针对书卷情况,找出不足与差距,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3-

理智评价,引导帮助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由于一种定势或是习惯,我们会觉得孩子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赞成用赏识的目光来看待孩子。


但是,切记“赏识”并非“袒护”,我们应学会理智的评价自己的孩子。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亮亮在一年级刚开始学看图写话时,一时大意忘记了段落开头要空两格,结果一段话写得蛮流利,却是顶格写的,试卷发下来,最后一题扣了10分,孩子得了有史以来的一个最低分,捧着90分的试卷,小家伙又委屈又不服气。


但我却觉得老师做的很有道理,我告诉她,老师也知道你的句子写得很完整,很棒,之所以给你扣这么多分,是因为老师想送一个教训给你!


从那次以后,孩子每次写段落,哪怕是在白纸上,她都会先空两格,再开始写。


所谓“严师出高徒”,现在的孩子一切都走得过于顺利,所以适宜的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今,我都非常感激老师的良苦用心。


如今,作文成为孩子们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也可以说转折点,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多读、多说、多些、多练,用科学理智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来陪孩子度过这段时期。



-4-

定下目标,鼓励为主


每次考试后,家长应与孩子一起,通过分析试卷,结合孩子当前的学习状态,共同分析孩子的实际能力,从而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最近发展区”。


就是说我们在帮孩子制定下一步的目标时,可以定得比孩子的实际能力高出一点,引导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但我们应该明白这个目标不是“军令状”,不是死命令。


平时应多在精神上鼓励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过问孩子的情况,让孩子学得愉快、考得轻松。


反之,若不问青红皂白就来一顿“棍棒交加”,只能打掉孩子的上进心、积极性。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家长应戒之。


编 辑:小诵

标 签:小学诵读 家庭教育


--------------- 小学诵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