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梅县教育局第一任局长是谁?

蕲黄文学 2022-12-28

黄梅文教 编委会

顾问李新春  岭南十三叔  刘富春  朱文霞  李滨

特邀评论员:孙文平

主编:龙静

编辑:张功承  汤燕春  吴柳珍  景阳钢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一鸿儒名垂百世

三烈士光耀千秋

文\凤源春

庚子仲春,借抗疫居家自行隔离有闲时之际,我阅读了些史志。当看到《黄梅县教育志》时,黄梅县教育局第一任局长是谁的问题悬在脑中。通过阅读史料,并到黄梅县停前镇李大屋村庄进行了走访,收集了些民间传说。黄梅县教育局第一任局长(在此之前称劝学所)李竹如先生的名儒形象在我面前慢慢地清晰起来……

李竹如,名祖荫,又名鼎臣,于1870年出生在黄梅县停前镇一个叫李大屋的村庄里。李大屋地处丘陵地带,这里山环水绕,层峦叠翠,环境幽雅,村庄前的不远处,发源于古角山的停前河清澈见底,碧水悠悠。

李竹如的祖父李廷瑞、父亲李半樵分别是道光、咸丰年间的秀才,其父还是副榜,所以家里世代以教授经馆为业。虽然身为塾师,但穷秀才家境贫寒。这是摘录其父李半樵的诗句为证。其父在一首《茅斋独坐》的诗中写道:砚田半亩寄人篱,舌烂唇焦笑课儿。终古间愁将酒洒,秀才穷病赖书医。又如《灯下戏题》诗云:共食糟糠乐有余,连天冻到破茅庐。一灯领略贫家味,妻补衣裳我读书。李竹如从小就是在这样的贫穷的家里生活学习的,后来家里想办法筹钱把他送到黄州府中学读书,在乡试考中秀才后,适逢满清王朝废除了科举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度,要兴办学堂。李竹如便继续学习,他就读并毕业于北平法政大学。1907年,他和同乡宛思演一道参加了孙中山所创立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回到黄梅县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黄梅县笫二高等小学教师,第三高等小学校长。1923年初,黄梅县成立教育局,李竹如任教育局局长。(注:在此之前称黄梅县劝学所,所长是吴伯云,李竹如后来辞去职务,吴伯云再接任局长)

1923年暑期,黄梅县旅外大学生宛希俨、李子芬、吴致民三人一起在原1921年12月成立的黄梅县学生联合会(主席宛希俨)的基础上,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先后成立了“青年读书会”和“平民教育促进会”。并设立报刊流通处,使《向导》《中国青年》在青年学生中流通。这一时期黄梅县青年运动工作具体由李子芬、王一飞负责,黄梅县教育局积极支持配合,有力地推动了“青年读书会”和“平民教育促进会”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时全县平民教育学校开办30余所,使它们成为黄梅县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阵地。1924年底,因“平民教育促进会”经费支不敷出,县政府难拨经费,教育局难筹经费等原因,李竹如愤而辞职。

李竹如不仅自已参加过辛亥革命,他的学生、子女在他的民主革命思想教育薰陶下,大多数都成为黄梅县民主革命时期的精英。他的独子李上达(尚达),生于1907年12月20日,李竹如爱如掌上明珠。上达启蒙后,他一直带在身边,先后在停前小学、黄梅县笫二高等小学读书,后送往武汉省商校读书至毕业。李上达在读书时受到父亲和学校邓雅声老师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4年8月,他支持李上达加入国民党,后又鼓励其加入共产党。1925年6月,在古角畈上屋成立黄梅县第三区委员会时,李上达任区委书记。1927年因蒋介石在上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驻扎在鄂东的国民党反动派夏斗寅也率部叛变了革命。7月12日夏斗寅率部队经过停前镇武当宫时,李上达不幸被捕。夏斗寅见李上达一表人才,才20岁就任共产党区委书记,不仅有文化,而且是黄梅县教育局长、一代名儒李竹如的儿子时,当即叫卫兵送口信到离武当宫不远的李大屋李上达家说,李上达我们带去当秘书了。同时,将李上达押往离李家约二十里的宿松县二郎镇。李竹如闻信后,当天派堂侄赶往二郎镇设法带口信告诉李上达说:“做人要守节,反动派军队的秘书不能当!”李上达面对夏斗寅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并斩钉截铁地回答夏匪:“反动派的秘书我不当,枪毙好了!”第二天上午,夏斗寅的劝诱计划全部落空。夏匪恼羞成怒派兵把李上达押到二郎河的河沙滩上。李上达挺胸昂首,边走边对围观的人群高喊:“20年后我又是好汉,革命成功万岁!”残酷的匪兵急忙开枪。就这样,李上达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沙滩,牺牲时年仅20岁。李竹如先生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党的“八七”会议以后,在鄂东特委书记吴致民的领导下,黄梅的革命运动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蕲、黄、广各县接二连三地举行秋收暴动。这时李竹如又动员他家14岁的女儿李春芳去参加革命。李春芳,生于1914年10月,在秋收暴动时,她遵照父亲的嘱咐,继承她哥哥的遗志,毅然地参加了革命,16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担任黄梅县东区宣传委、区苏维埃妇女主任。后来在国民党的步步围剿下,她随红九团转战到江西,先在江西省苏维埃从事妇女工作,后受组织派遣,担任县委书记,不久在反围剿战斗中英勇牺牲。

李春芳的丈夫余壮飞(化名张觉仁),濯港镇余世显墩人,生于1900年8月15日,从1906年至1917年在本县读书,是李竹如的得意门生。1925年在熊映楚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投入农民运动中,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挺进黄梅,余壮飞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任第五区党部书记,余壮飞利用这个合法身份,大力发展共产党党员,积极组织和扩大区农协会,打击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1927年1930年,余壮飞先在蕲、黄、广中心县委员会工作,任县委委员兼军事部长,后任蕲春县委书记、红九团政委。红十五军北上以后,黄梅革命暂时转入低潮。余壮飞率领部分从太平洞突围的红九团战士转战到赣东北,在方志敏领导下进行武装革命,他兼任浮梁县委副书记,同程国清共同组织了新的红三营,战斗在祁门、浮梁等县。1933年12月,在祁门庙革、许港等地与反动武装大刀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掩护战友突围时,不幸受伤,被敌人杀害于祁门许港。

李竹如经历了从同情革命到支持革命的过程,他支持儿子李上达、女儿李春芳、学生、女婿余壮飞参加革命,一家三位先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竹如虽极度悲伤,却毫不后悔。他曾经给外甥写信说:“汝辈后生,应知忠于国家,孝于民族大义……勿误解忠字专对君上,孝字专对父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75岁的李竹如因年老多病在停前镇老家走完名儒的一生。


总而言之,李竹如先生是一代名儒,担任过黄梅县第一任教育局局长,更让人可敬的是一个积极支持革命的有识之士,在他的鼓励下,一门涌现了三位英烈,其精神可贵,值得传扬!


作者简介:凤源春,诗词、传记文学爱好者。

相关链接:在黄梅废名墓前沉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