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国彩 | 游玩紫云山, 探觅虎引洞

本编委 蕲黄文学 2022-12-28

▲李正阳题

老祖寺,黄梅人都听说过,真正去拜访过的人不少,但也不很多,因为她地处挪步园高山以东,座落在紫云山上的大山洼里,崇山峻岭,山高路险,是距黄梅县城有70华里的边远山区寺庙,以前交通不便。


老祖寺在魏晋年代(公元366年)一位叫宝掌的老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他来中国之前在印度已生活了600多年。他用脚步丈量千山万水来到了这坐紫云山,见此地紫气浮空祥云万朵,便在此结茅定居建造寺庙。


住下四五年之后又离开此地前往长江流域的庐山、雁荡山、峨眉山、杭州等地修建寺庙弘传佛法。唐朝初期他又返回此地,那时原寺庙已遭战乱毁塌,宝掌和尚重新修复扩建寺庙。人们见他年高腊长尊称他为老祖,随着黄梅四祖寺、五祖寺庙建成之后,此庙就正式改称为老祖寺(以前叫双峰老寺)。

宝掌和尚在唐朝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圆寂,享寿1072岁,他在世时是佛教史上一位真正的老寿星,在人类史和佛教史上可谓千古一奇人。老祖辞世以后此寺无人继承佛事,荒废了一百多年。


唐贞元末年(公元804年)有天王道悟禅师中兴老祖寺,直至民国年间香火从未断过。其间有三昧寂光律师做过这里的住持,顺治皇帝的老师茆溪行森做过这里的方丈,还有一位云外行泽禅师也做过这里的住持,他们都很有文采,很有道德,禅风高峻,他们都留下了不少语录诗词墨宝字迹。有两位祖师的语录都收编入了《乾隆大藏经》。


明朝末年有所谓“四大师”紫柏、莲池、憨山、藕益,憨山大师与汪可受是朋友,他应当时黄梅籍的兵部尚书汪可受之请来老祖寺住过十天。挪步园就是汪可受告老还乡的退隐之所和墓地之处。汪可受在明朝的国防建设上有很大贡献,他告老还乡之时皇帝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您给我一块挪步之地即可。”皇帝应允把这块山地封给他作晚年隐居之所,此地就叫“挪步园”。

民国年间由于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和之后的解放战争的战乱以及解放后的政治运动频繁,该寺庙的佛事及香火受到冲击影响,曾经冷清萧条。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多方筹资将寺庙修缮一新,上下山的公路也扩宽刷黑大改观。


原来这个深山老林穷山僻壤一个少为人知的一千六百多年老道场又重新焕发生机,现在正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显在人们面前,迎接世人前来游玩观光问佛悟道,有佛缘,结法缘,行善缘,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人生。


11月10日我们一行乡亲好友夕阳小团队慕名租车前往老祖寺游玩。初冬之季的清晨暖阳高照,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风平浪静,我们乘小面包车从龙惜桥出发西行经垅坪水库洪楼村的柏油旅游公路向老祖寺奔驰。到洪楼村时停车下来漫步半岛公园和听涛亭座落的高坡平台观赏美丽诱人的水库山水风光,拍摄视频和图片,进洪楼村部门前广场观赏美丽乡村花卉公园。


我看到村部东边有一“洪樓農莊”门牌楼,门牌楼两边一幅对联吸引我驻足细看,上书:

凌霄吐日半島飛霞勝景洪樓迎遠客石耳煨雞黄花燉肉山荘美味散奇香

王唤柳 金序前撰 歲次丙申初冬王林書

几位先生的佳作对联不由得让我细细品味,拍手称妙耐人寻味,使我留连忘行。


我们上车后过新修建的洪楼大桥西行不多远路被拦断不准通车,山上公路被洪水冲垮正在维修暂停通行,我们不得已将车掉头返回至横山驿路经苦竹街再重新上挪步园。


在车上司机王师傅对我说:我带你们先去虎引洞玩玩,回头再去老祖寺。我以前上过挪步园也拜访过老祖寺,但未听说虎引洞。这个词激起了大家的兴趣,同声应允先去虎引洞。


车过挪步园之后没有沿路直奔,左拐弯行至一个小茶场前,停车下来,共同步行沿着蜿蜒曲折、崎岖不平的山林羊肠小道走走歇歇。走过了几个山洼丛林和陡峭的单步小乱石台阶,近一个小时跋涉约有五六里山路,来到一处几十丈高的陡壁悬崖边。


我们看到山下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矮群山,远处的考田水库像水塘一样大小,我们所处的高山峰是大庙北山的位置。眼前脚下是一条一尺来宽的不规则的小台阶曲折弯转至半山腰,右边紧靠崖壁,左边是新安装的钢铁扶栏,下山只能眼观脚下不可东张西望,否则会失足掉下悬崖。

此路不亚于“智取华山”电影里的千尺幢之险峻,一人当关万夫莫开。我们都小心翼翼地慢慢下到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悬崖半山腰一个石洞门前,这就是传说的虎引洞,也叫火焰洞。


这个洞是一个天然岩洞,里面约有十多平米的空间,供奉着香林祖师等三尊菩萨,地上几个蒲团,两边墙壁上分別挂着一些有关文化资料和一些香客赠送的锦旗和字匾,后角有一个小清泉水池(供人吃水用水)。门两边的罗墙是用块石垒砌而成。门头上有雕凿的“火焰洞”三个字,门边有一幅对联:

虎引祖师天险洞

千秋香火伴晨钟

门口是一块20来平方米的小石坦,石坦前有一个红瓦翘檐小凉亭,亭内安放一张木桌,周边有固定木櫈,可供十来个人喝茶吃饭或小坐休息。东边紧靠崖壁石阶路下是一间小铁皮房屋,里面是厨房连卧房,这就是小洞住持的生活之所。外墙全是石块垒砌而成的。凉亭外有不足1米见方的钢铁阳台式悬空观景台,站上去心惊胆颤头晕目眩。


洞东边是行人下山进洞的台阶,西边是行人出洞上山的陡峭台阶,有的地方近90度坡,人必须手扶钢铁扶栏攀行而上,此处如此险峻,真可谓是一个绝壁神洞。

我向住持老师傅请教这个虎引洞名的来历,据他讲古时有一位叫香林的祖师从江西因躲避战乱而过江来黄梅寻找安身之所,来到大庙地界高山前望见山前有一个红色跳跃的大火球。他寻思这个火球能跳动必有缘故,便朝火球方向前行,行至不远又见一老虎亦朝火球走去。他意识到自己与这只老虎与火球有因果缘份关系,便不惧怕老虎朝前走去。


当他翻山越岭随虎来到这个洞前的小平地时已不见了火球,只有小老虎站在那里。他身后有一个持土铳的猎人紧追而来,正准备开铳射杀老虎。香林祖师叫猎人不要射杀老虎。他说这是他的家虎,转身用手轻拍虎头,叫虎伏下向猎人点头三下。此虎果真犹如家虎听话伏地面向猎人点头,猎人见状便不敢射杀老虎并把土铳都丢弃了,转身下山去了,从此他再不打猎了。这只老虎后来就成了香林祖师的家犬(神虎)。


此后香林祖师与香客谈起此事时都说是这只老虎把他引到这个山洞里来的,人们就传说这是虎引洞。这个洞就有了这个神奇的故事和“虎引洞”、“火焰洞”两个美名。


这个洞在高山绝壁之处路途遥远险峻,几乎与尘世相隔绝,但千百年来仍有不少香客前来朝拜香火不断,可见此洞必有一定灵气,必有她的独特绝妙之处。

我们花两个小时往返于小洞之后回头再到老祖寺拜佛游玩观光,在云峰山庄用中餐。来到六朝古刹老祖寺前的广场,一尊巨大柔和的粉红色观世音菩萨塑像手持玉净瓶向我们喷洒甘露神水,滋润我们夕阳团队游客返老还童健康长寿。


这座寺庙气势恢宏清静典雅,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历史文化厚重。每一位游人,每位香客来此都兴致勃勃心旷神怡。


我们一行人来游玩紫云山老祖寺,让我们从净慧长老对他的弟子们一次传法讲话中了解到老祖寺的来历和兴衰历程,了解到“挪步园”的来历。我们不畏艰险跋山越岭探觅悬崖半空的虎引洞,使我们一行探听到美妙的神奇故事并观赏到绝妙的高山风景,又增长了新的见识,有新的体会,有新的收获,我们都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何国彩,山野村夫,停前镇三渠村人;爱好旅游、拍照、唱歌、种养花草,偶尔写篇把文章自娱自乐。

【链接】难忘黄梅的双抢

何国彩 | 来的正好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顾问:周慧  刘光天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