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典出《史记•吕不韦列传》,说的是吕不韦官居秦国丞相,权倾天下。为了流芳后世,使其门客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来的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玑,不可多得。
我这里所记的是一个另类,即写错一字,也能获得千金的典故。
话说在清朝康熙年间,黄梅县有个张县令为修白湖渡桥募化资金上奏朝廷,奏折写到:“十三省要道,七十二县出水,百湖渡,桥倒百孔。”实际上,白湖就是一个太白湖,哪里有百个湖呢。桥的北孔是倒了,而不是倒了百孔桥。
将”白“”北“错写成了同音字”百“,一字之错,致河道衙门误以为黄梅倒了百座桥梁。因张县令到京后,请在工部做官的黄梅老乡黄利通为其奏报写个序引并从中周旋。张县令不但未被追究虚报冐领之责,朝庭还下拨黄梅白银万两,遂修建了今日通南北的白湖桥。写错一个字,竟得意外收获,一直传为佳话。这个"桥倒百孔”一字千金的典故真有其事吗?笔者作了一番考证,得以下资料:
一是康熙年,黄梅张县令重修白湖渡桥确有其事。《乾隆黄梅县志》第72页白湖渡桥条目下载;“康熙年,邑令张云松捐俸倡募,属老僧其一主其役,四载告竣”。
二是在清代工部是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无不综理,而黄梅人黄利通正时任工部营缮司主事,若从中周旋有一定便利。
三是《乾隆黄梅县志》载黄利通《重茸白湖桥引》全文,有对张县令奏报圆谎之笔。黄《引》文中踞四方之要会的大段描述,与奏报中“十三省要道七十二县出水”遥相呼应。黄《引》文虽对奏报中“百湖渡,桥倒百孔”七字未作回应,但顾左右而言他“尝窃略窥海内大势,沟渠蓄泄,北不如南,杠梁钜丽,南不如北,其风土使然也。
四是当时的河道总督陈鹏年与黄利通是同朝好友,他曾与黄利通一起查看王程一统志内舆图所载黄梅山川。在《《清代诗文集汇编》《石亭稿序》中陈鹏年曰:余修王程一统志,志内舆图载黄梅山川,自破额莲峰外,有舒城,游螺山,在太白湖中。黄君晓夫见而指之曰:舒城明季,吾祖战捍献寇处,其游螺则吾高祖之墓在焉。河道总督陈鹏年念其同僚之谊,对黄利通为其父母官张县令作引的奏报,开方便之门拨付银两,作一善事就很自然。上述背景资料皆有据可考,但张县令奏报原文和实拨多少银两已无法查证,姑妄听之,姑妄信之。
如果说黄梅县 "桥倒百孔”一字千金的典故 ,还有点真假难辨。但黄利通远祖,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一幅书法作品一字千金,却千真万确。
2010年6月3日,黄庭坚的《砥柱铭》在保利春拍上,拍出了4.36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4.368亿什么概念?用100元面值人民币叠加起来约12层楼那么高,横向铺设连接起来约68公里!如果按照单字来算的话,一个字价值就达107万。此为史上书法作品拍卖最高价,直到今天依然是排在第一。
其实古人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成名立万或一字千金,只是随性而为。值钱的不是这些字,而是历代名家背后的光环!
作者简介
黄仲华,黄梅县大河镇黄桥村人,律师,现客居广东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