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仲华 | 黄利通笔下的西山胜境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本平台将于2022年6月出版文集。请在“黄梅文史哲”“鄂东文史哲”(含被屏蔽的公众号“黄梅文史哲”)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与小编联系,以便定稿!👉鄂东文史哲文集(卷一)·序

黄梅西山,又名双峰山,因双峰对峙而得名,被造化安放在黄梅县城西的大河镇辖区内,故名西山。双峰山下有一飞瀑凌空,上架灵润桥,桥下有一状如鱼,泼泼欲上的石矶。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所书“碧玉流”三字刻于石矶上,瀑布斜坡岩石上刻有唐朝 柳宗元的诗: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四祖寺作为禅宗祖庭,盘卧于双峰山下。灵润桥横碧玉流,禅林景物自清幽,为黄梅古十景之一。

四祖寺及四祖寺塔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至今,游者如云,大有鸾翔凤集、群贤毕至之胜观。前清进士、工部主事、大诗人黄利通先生,便是这群英荟萃中的一位。利通先生本是大河镇黄桥村人,西山流泉下山后就是经黄桥河而入太白湖的。先生就是喝这碧玉流泉之水长大,所以对双峰山情有独钟,其笔下的西山胜境美不胜收,另有一番风光。

山之形:一峰奇锐一峰平,双柱撑空帝创成。
山之双峰如同一对老夫妇,垂拱而立,遥相对望,给人以慈祥温暖的感觉。此处山形,为两凸一凹,一峰奇锐一峰平。黄利通先生有《双峰诗二首》之一赞曰:

峰顶万象绝分明,双柱撑空帝创成。

造物从来无由大,一峰奇锐一峰平。


从风水角度看,凹为阳,凸为阴,一山两峰,阴阳相济,即“两阴夹一阳,神仙多来往,一阳傍两阴,凡人好修行”。天上众神下界临凡多是从此处经过,相当于登天门、通天门,而双峰山下确实就有一个天门村。僧人们选择在此修行,被过往神仙们发现或看到的机会更多,因此开悟成佛的概率更高,这就是大德高僧们,选址在双峰山下建四祖寺的风水原因吧。说来也巧,自此后四祖传五祖,五祖传六祖,黄梅双峰山下英才辈出,成了佛教禅宗的龙兴发祥之地。素有蕲黄禅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

整个双峰山,青松翠竹环抱,植被密布,蓊蓊郁郁,秀色可餐。远望幽深妩媚,近看生机勃勃,风景如画,清净幽雅,生来就是一方天然的道场。
黄利通先生《西山吟七首》之一有诗赞曰:
佛国春风恰半分,梦回清画气氤氲。苔须泉落声声雨,株树花开朵朵云。蹑磴不烦愁折屐,摩碑还兴读残文。山中除却看山事,只识山僧不见闻。
山不在高,有佛则名。双峰山,因禅宗四祖,更为形象加分。人文内涵深沉厚重,迸射出掩饰不住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各界朋友纷至沓来,扬中播外,耀古辉今。如唐代诗人赵嘏在《四祖寺》一诗中云:

千株松下双峰寺,一盏灯前万里身。

自为心猿不调伏,祖师元是世间人。


山之灵:一声清磬白云中,刚到空山百虑空。
山之灵,灵在山清水秀,时时处处宜人,让人心旷神怡。双峰山的早春,明澈的空气中略微带着丝丝寒意,沁人心脾。利通先生诗曰:“为爱春林好,春寒不揜扉”。抬头仰望,清幽的山谷中,“绿树啼黄雀,红英点碧苔。榻依文佛下,山爱故人来”。远山空灵,溪水濯濯,烟云轻寒,令人称绝。山中的参天大树直耸云霄,枝叶阑珊。黄利通先生诗兴大发,一气呵成写下《西山杂兴》十二首,颇有几分世外桃源之意境。现摘其六如下:

一、

为爱春林好,春寒不揜扉。

云连竹影动,泉挾雨声飞。

清磬山同寂,蒼苔石借肥。

人生谁绝快,俗客到来稀。

二、

山向云中岀,泉过树沙低。

春深寒未尽,日午鸟初啼。

棋局逢憨叟,茶馆问小奚。

此中无一事,如在五陵溪。

三、

曾对彤廷策,重开白板扉。

闲惟贪午睡,梦不到无绯。

云葢山村寂,苔侵石径徴。

自然人罕到,岂是故相违。

四、

竞天云曼衍,尽日水潺湲。

有骨名难达,无才梦亦闲。

玄亭谁问字,青眼只看山。

颇在寒林雨,春光造物悭。

五、

曾作金台客,难克玉筍班。

难从释褐后, 犹是布衣还。

四壁天排就,一灯佛乞闲。

习书兼习奕,才兴不才间。

六、

倦雨辞新节,春窗改旧颜。

不逢人载酒,独兴屐登田。

风定泉犹急,云流石自闲。

此中无限好,宥闭老僧阉。

双峰山的仲夏,凉爽宜人,自古以来就是避暑的好地方。黄利通先生避暑西山时,看山,“石山飞泉穿古树,花边啼鸟度轻风”。看水,“溪声远岀白云间,一路涛奔万仞山”。晌午时,“瞌睡欲来石可抌,好风刚到夏如秋”。日西斜,“樵叟到来留坐久,夕阳桥下唱歌还”,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境。他写下了《避暑西山》七首纪其所见所闻所思,现摘其六如下:

一、

苔发深蒼涧道幽,潺潺水逐白云流。

闲观棋局留残著,坐偏林阴说旧游。

瞌睡欲来石可抌,好风刚到夏如秋。

谁人不辨看山眼,万事开心老未休。

二、

翠竹千竿随影长,疎窗雨过剩微凉。

横铺蕉叶临池好,新濯溪毛入馔香。

人世几逢开口咲,佛门觅得点心方。

碁兵两路方对战,胜固欣然败无妨。

三、

一声清磬白云中,刚到空山百虑空。

石山飞泉穿古树,花边啼鸟度轻风。

安排午梦常高枕,参赞残棋亦论功。

只惜周妻何氏肉,茫茫今古缚英雄。

四、

溪声远岀白云间,一路涛奔万仞山。

风送微凉安客枕,僧将好景借人闲。

林荫画永层层碧,石发年深点点斑。

樵叟到来留坐久,夕阳桥下唱歌还。

五、

几回长啸法王台,叙旧山僧亦快哉。

檐雀声催朝梦醒,林风吹送午荫来。

花间煮茗和香露,石山吹箫扫碧苔。

试望野田人戴笠,闲僧端的在蓬莱。

六、

满酌清泉胜白醪,竹门不厌客频敲。

千章树影筛残照,一路钟声走碧涛。

漠漠云岚凭泛泛,茫茫天壤太勞勞。

明年我亦红尘客,回望西山霄汉高。


山之魂:山是佛的根,佛是山的魂。
岀家人喜爱自然,钟情山水,佛寺殿宇多建于名山胜水间。在人类遗存的历史文化胜迹中,处处能感受到遗留于名山大川间的仙踪道影。天下名山佛占多,双峰山与四祖寺亦如此。山是佛的根,寺从募化来,一方水士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供养一方神。黄利通先生康熙五十九年岁次庚子撰写的《四祖寺重建天王殿记》记述:旧殿因历年久远,风摧雨噬,殿宇崩折,神像毁伤,生恐惧心,生悲悯心,遂矢弘愿,募化双修。现易旧为新,殿宇辉煌,生欢喜心,庄严法相,生恭敬心,有志事成。先生接着发了一通宏论,他的原话是:“愚叟移山,山神怖畏,岂有他长。故募者不已,施者不倦,法施财施,功德平等,积无量功,修无量德,增无量福,经无量劫,万民所赡,三宝有庆,双峰生色,碧玉流辉,普告大千,同归不二,法界无边,成功不杇”。黄利通先生的话一语中的,虽时移俗易,仍不过时也。
四祖寺大德高僧退菴禅师登大耋(古八十岁曰耋)时,在建寿塔以纪念这位高僧的长寿时,请黄利通先生作《退菴禅师寿塔碑记》。《碑记》曰:“双峰退菴禅师,余三十年方外老友也。尝赠诗云,文字有缘,师颇以为知言巳。而徒益穷崖,不相见者近十年。闻退翁之高风,厥心得无少挫乎。翁弃谢名山,深入无名之境,几如天际真人薄蓬莱山岛。为秽埌至今年登大耋,精神完固,五官不减少年,以较风尘憔悴年未老面就衰,相去何止千万。可知深山深处,即是诸天,即是净土”。由此可见,先生也是一位与佛有缘之人。他写有《西山咏》七律七首,其中一首诗曰:

何处仙家问九还,生来结习水云间。

不嫌煮酒僧同社,岂有浮名俗杀山。

淡荡春风催野绿,翩跹啼鸟唤人间。

绳床尽煖迟迟觉,离立前溪竹一班。

很多人都知道在深山修真养性,岀古洞四海扬名的道理。黄利通先生是一位与佛有缘之人,“何处仙家问九还,生来结习水云间”,其实也是一个修真养性,积累功德的过程。
在阅读先生《怀亭集》时,我还看到一篇他写的《四祖寺募建圆通殿疏》,先生为重辉祖庭鼓与呼的情景,犹如就在眼前。掩卷思之,晃然一梦。遐想从太白湖边的黄桥出发,溯碧玉泉流而上,在双峰山中,四祖天王殿前,千年古柏树下。蓦然与一老叟及一老僧萍水相遇,彼此莞尔一笑,原来竟是利通老先生与退菴禅师。

作者简介

黄仲华,黄梅县大河镇黄桥村人,律师,现客居广东中山市。

【链接】重辉四祖寺常建与西山有缘
我的叔叔
碧玉流不在黄梅,在广西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