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程春华 | 常建与西山有缘
▲李正阳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烟霞重,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罄声。
这首诗,写得真好。可是,由于不同版本上诗句不同,使这首题破额山寺的诗为何处而题也难以定议。在这里以北宋书法家米芾为常熟市西北虞山兴福寺所书写的这首诗为例,其书写的诗文部分内容如下:
常少府题破山寺诗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罄声。
回过头来,我从相关资料上得知,常建(708一一765)是长安(西安)人,现又有一说为邢州人,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为同榜进士及弟,他在盛唐时,与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一样都很有诗名。但是,他的官运却比王昌龄差得多,仕履颇不如意。据《唐才子传》所载,常建只在天宝期间做过盱眙的县尉,大约在安禄山乱后,他就失去了官职,故来往于山水名胜,有段时间过着漫游生活,最后移家隐居于鄂渚西山。我个人认为常建这首诗,是隐居西山时所作。实际上这首诗只是从正面描写了一座寂静的山中古寺,没有寓意,没有比兴。这一派山水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同,只是客观地写景,而不反映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现实。为什么认为是常建在西山所题呢?
其一、诗源于生活,是常建隐居西山有生活体验。在黄梅县城西15公里处的西山,本名破额山,也叫破头山,因为头破了而双峰屹立,故又名双峰山。唐武德七年(624)四祖道信大师即在此处建立道场,传授禅法,而使西山名誉天下,后来各地名僧大德都云集此地学习禅法,因此,西山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座丛林。后期道信的徒子徒孙,先后在黄梅东山(五祖寺)、南山(灵峰寺)、北山(宝相寺)均建有传法道场,一时黄梅被称为“小天竺”,皇帝还御笔题称黄梅为“天下祖庭”“天下禅林”呢。在唐初及以后,这里就是佛教、哲圣之地。这首诗就是黄梅破额山寺的实景拍照。
其二、黄梅北依巍巍大别山,南临滚滚长江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黄梅水陆交通便捷,所以历朝以来,很多官员游历过黄梅。唐以后佛教六大祖师,就有三大祖师在黄梅传法或受其衣钵(六祖慧能),很多文人(绝大多数为朝庭命官)墨客在黄梅朝山也好、礼佛也好,都为哲学思想而来,在此都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历代来黄梅的名人有宋益、鲍照(后在梅居住,死后葬在黄梅,古墓尚存)、苏味道、崔融、宋之问、李白、常建、包佶、裴度、张籍、白居易、柳宗元、贾岛、张祜、赵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等,其中还有多位任过朝庭宰相。其三、常建这首诗是对破额山寺实景的描绘。常建这首五言律诗原句,具有唐朝山水诗一派的风格,只从正面描写一座寂静的山中古寺,没有寓意,没有比兴。该诗只写景,只对山寺景物进行了客观的描写,没有反映与人民密切相关的社会现实,所以这首诗好懂。他笫一联是用流水对,以“初日”应照上句的“清晨”;第二联以早晨的自然景象“烟霞”来应对自然景物“花木”;第三联写清晓的山光使鸟喜悦,澄沏的池塘使人心空虚(无虑),这的“悦”和“空”都应当动词用,“空”作仄声读,更有韵味;第四联结尾,算是点了题,除了写寺里的“寂”外,毫无杂念,禅意十足。
其四、常建这首诗是《黄州府志》里有记载的,府志属于官府历史档案典籍,录时也是有依据的。
当然,天下称为破山的山很多,常建在湖北居住的西山或许说是武昌西山呢。但是既住西山又有破额山寺的山只有一处,那就是黄梅西山了。时间久远,史记又未详述,也就难以考证,这也就不用详论了。但是,不应该把山水诗一派诗人所追求的五言律诗第二、三联对仗工整的这一基本要求丢掉吧,这样,对著名诗人常建是有失公平的。【作者简介】程春华,笔名凤源春,退休干部,文史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黄梅作家协会会员,在六十多种报刊或网络平台上发表诗词、楹联、散文千余首(篇)。【链接】破额山前碧玉流 不在黄梅 在广西这里王唤柳 | 徜徉爱丘山 筑梦新田园弘度 | 悲情流浪汉(一)你的声音鹿野|半生芳华王唤柳|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
弘度|八卦老父
余建新 | 母亲的生日
我的母亲
弘度 | 黄梅匍虎地:张宛争风水
鲁绍友│思念母亲
你要出书啦!快来荐稿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顾问:周慧 刘光天主编:李滨委员(按姓氏笔划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文林、聂铁贞、黄赞煊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联络部(按姓氏笔划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文林、聂铁贞、黄赞煊 (负责人\聂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