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仲华 | 庐山,我们的初恋

本编委 蕲黄文学 2022-12-28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小学学这首诗,老师告诉我们,庐山是天下名山,离我们不远,庐⼭瀑布雄伟壮丽,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抒发了对⼤⾃然的赞美之情。自此,想望庐山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


上初中时,学毛主席的诗《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他为庐山留下了一首豪放之歌,也更激发了我上庐山一睹为快的向往。

在庐山宽广的胸怀里醉一回,是我们多年的梦想, 1967年春节刚过,我们一群初中毕业,但未离校的少男少女,相约一起上庐山。咱们小的已经年满十六,大的已近二十,正是情窦初开的季节,也是豪情万丈的年龄。要讲咱们这一次难忘的庐山游,有一首歌可以表达:去一次就有了牵挂,游一回又多了神话,看一眼不想离开,走一趟就像回到了家,庐山,我的初恋,我的冤家……


携手登山留遐想。


徒步上庐山的古道有四十八条,我们选好汉坡古道上山。正月十二,雪后初晴,我们在九江市内坐公交车到十里大楼,步行至莲花洞开始爬山。开始一段是从零点(地标名)出发到凉亭,这段坡有点陡,很多人在这段就被难住了,所以有人把这段路叫“下马威”,我们年轻气盛,何惧此坡,大家伙一溜烟的就上去了。从凉亭再到滴翠亭(又名竹林窠),路坡度一般,但积雪厚,除了雪就是冰,难度一点没减。我们想像自己是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个个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眼前的难度,反而让我们增加了克服困难的激情。大雪过后的庐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构成了江南的北国风光。如梦如幻的冰雪世界,宛若人间仙境。看着眼前这不同寻常的美景,我们心里是满满的自豪感。

景是极美,路也是极滑,途中不断的有人跌倒,大家互相拉拽,很自然地都变成了手牵着手,携手同行,同窗三年间的男女有别,到这时都置之脑后了。从滴翠亭到好汉亭,又是一段极陡的坡,我们且行且歇。此时旭日朗照,冰峰莹澈四射,漫山遍野的雾凇,冰莹玉洁。好一派“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景象。我们边走边惊叹欢呼。


接下来是从好汉亭到半山亭,这段路就是有1200多个石阶的好汉坡,一直是陡坡。我们议定各讲述一段自已了解的有关庐山好汉坡的掌故,讲不出来的就背一首写庐山的诗词以自娱,且分散爬坡的劳累感。中间歇息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凑成一首我们的登山诗:徒步登庐自北坡,风霜冰雪又如何。热汗未干欢声起,看我黄梅好汉哥。聪明的你,能不能猜岀这诗中哪一句是出自女同胞之口。


下午四时许,我们抵达登山古道的终点站望江亭,该亭处在虎背岭、橄榄山、牯牛岭、日照峰等围抱之中,北面开阔,壑口恰成为遥看长江之佳处,所以得名。顺着马路从望江亭步行到牯领界石处,就是街心公园,街心公园可以视为自然景观与近现代建筑群的分界点。

“云中山城” 牯岭镇


庐山位于长江的南岸,挺立于鄱阳湖之畔,上接冥冥苍茫,下临九派山河,自古便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牯岭镇在庐山山上,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位于庐山风景名胜区中心位置。附近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庐山瀑布等众多自然景点。我们到了牯岭街心公园,就是进入了庐山风景区的核心地区。白天可在这里凭栏远眺浩浩长江、鄱阳湖和九江市区秀色。入夜,可在这里俯瞰九江市区繁华灯火。


我们肩并肩于此远眺,只见峰峦起伏,风格各异的别墅式建筑依山而建,白墙红瓦错落有致。近观园内山泉潺潺,苍松翠柏浓绿可人,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幽静而美好。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世外桃源,那么我觉得庐山山顶的牯岭镇应该算一个吧。


入住庐山大厦,回望历史风云。

天近傍晚,我们从牯岭下来,直奔庐山大厦办理入住手续。庐山大厦,位于庐山牯岭掷笔峰下,四周被苍松翠柏环抱。大厦依山而建,很高,从前门看是四层,实际有六层。建国后,中央多次在庐山召开会议,大多与会代表都下榻于此。这次我们也做一回高干梦,好高兴。一群文弱书生,历经一天的爬山,虽兴奋,但不减疲惫,何况鞋子和裤腿都是湿湿的。吃完晚饭进房后,我们倒头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 


早起,原担心湿鞋湿衣怎么穿,可拿起来一看全干了,还以为是谁学雷锋做好事,帮我们解了难,原来是房间里安装有暖气,睡觉不冷,湿鞋湿衣也全干了,真好。


早餐后,我们开始参观庐山大厦,参观与大厦相邻的庐山会议旧址。会议旧址外表壮观,内饰华丽,四周则松柏茂密,溪水潺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数次影响深远的会议。第一次是1959年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统称为“庐山会议”。会议通过了《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和《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等文件。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在庐山举行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史称“第二次庐山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工业、粮食、财贸、教育问题,重点是讨论工业问题。通过制定了《工业七十条》《高教六十条》《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等重要文件。这次会议是为了纠正我们党在实际工作中“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走出低谷,作的又一次努力。


这一天,我们近距离接触到了一些民国文化。我们入住的庐山大厦,原为国民党中央党校“传习学舍”、军官训练团旧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字迹仍在,1946年改为“庐山大厦”。是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庐山大礼堂,也是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自1926年起,蒋介石有13个年头在庐山常住。他一生18次上庐山,如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和《抗战宣言》在庐山发表,吹响了全民族抗战号角!庐山的这些政治色彩,无疑给风景秀丽的庐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仙人洞纵览云飞。

上庐山的第三天,我们一行游览锦绣谷至仙人洞一线。仙人洞因毛主席的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而闻名于海内外。来实地读诗,才明白毛主席不是在实地赏景,触景生情,而是在看李进同志所拍照片,有感而发。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毛主席将所摄之景物,注入自己的意志,使人领会奇异于平淡之中。


诗中“暮色苍茫”描绘了“劲松”所处的时空环境,用来象征一种混乱不清的局面。“乱云飞渡”是照片的实时景,它象征当时来自国内外反对势力的压力。“仍从容”表示临危不惧、毫不动摇、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气魄。要想看到无限美好的风光,必须登上最险要的高峰。我游仙人洞触景生情,也胡诌四句,以添笑料:纵览云飞觅仙踪,忽闻江上有奇峰。游山朝圣皆随意,淡然得失亦从容。


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洞中一滴泉水,叮咚作响,终年不断。泉边石壁上镌刻着“石洞流甘露,仙崖乐最真”的题诗。以及“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等一类对偶文句。

峡谷口有一棵劲松,是庐山的名片。劲松体态俊美,气质非凡,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许多游客与之合影留念。仙人洞裙带着纵览云飞、竹隐寺、语仙亭等建筑和景点。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仙人洞素有“洞天玉液”之雅号,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走出峡谷,有座御碑亭,这就是《庐山恋》故事的发生地。你可以环伺山下景色,亦可以聆听导游讲解这里曾经发生的动人故事。


我们的旅行仍在继续进行中,新故事不断,惊喜连连!欲知后期精彩,且听下文分解。

作者简介

黄仲华,黄梅县大河镇黄桥村人,律师,现客居广东中山市。

【链接】虎岁初夏访黎岭

粤东才子与黄梅有缘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顾问:周慧  刘光天  田宇祥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