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冈黄梅: 驻村书记石锦平

蕲黄文学 2022-12-28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7月23日一大早,黄梅县黄梅镇石老屋村村民石国柱就不慌不忙拎着潜水泵来到自己稻田里,把潜水泵的出水管敷设好后,插上电源并合上漏电开关,瞬间清澈的水流从沟渠管道涌入稻田。

“眼下正是水稻含苞灌浆期,得亏了咱们的石书记,让用电线路架到地头,灌溉方便多了。”随后石国柱悠哉地来到石老屋村部,盯着手机等待着灌溉。驻村第一书记石锦平帮助村民敷设管道“既不用担心地旱,也不用担心地涝,别提多方便。”石国柱细数变化,言语中有止不住的喜悦,“以前都是几个人扛着柴油机到田间,碰到灌溉高峰还得提前四处租借,更不用没日没夜守着柴油机子。”
该村4个小组836亩耕田,但是几乎每年都有因农排设施较少导致农田缺水农民歉收的情况,农田灌溉一直是老百姓的“心头病”。该村党支部书记石显说,村里搞“一种两收”,高产高效本是好事,但村民总是为农田灌溉提水发愁,严重制约了种田积极性。
石国柱口中的石书记是去年10月派驻石老屋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石锦平。在石书记走村入户熟悉村情的时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黄梅县供电公司党委进行汇报,得到了公司党委的关心关注,及时将此项工作列为党委班子“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我是电力人,这次派我来当驻村第一书记,得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为村里百姓踏踏实实干些实事。”派出单位是驻村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在石锦平积极争取下,今年4月,投资30多万元项目落地,石锦平带着供电公司网改施工人员加工加点,在石老屋村新建农排0.4千伏低压线路1650米,并新立电杆25基、利旧电杆8基,农排用电线路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全村灌溉用水全部实现电气化。
困扰村民多年的灌溉难问题解决了。不仅如此,借助这次修建农排用电线路的机会,石老五村将堤水泵站的两条灌溉水沟进行硬化,昔日“土质”泥水沟,变成了三面硬化的“水泥沟”,源头上彻底解决水系问题。
“不用再望天收,要不然,我哪有勇气改增两季稻的面积。”村民石国柱如今底气十足。把老百姓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的石锦平总是记挂他人也被他人记挂。“石书记这样的好干部,我是打心眼里喜欢。”该村脱贫户石金枝,今年75岁,两年前老伴遭受意外,如今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加之体弱多病,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石锦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帮助其家人争取村里公益性岗位的同时,又时刻关注其家庭生活状况。
适逢腊月,在村里走访,看到她一家人过冬的衣服不是很适合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同家人商量将自家储备的衣物进行清理送上门来。“石书记看到我年幼的孙子孙女穿的都是大几号的冬衣,从家里拿来两大袋冬天的袄子送过来,大的小的都有,甚至有些衣服连包装都没有拆,咱家过年穿的都是石书记给的衣服。”老人石金枝有些过意不去地说道。可就是这样令人敬佩的石书记,面对家人,却是自责愧疚。石锦平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心理压力非常大。老婆程芳今年56岁,患慢性病长年靠吃药维持生活,是个名副其实的“药罐子”,长期在黄梅县人民医院住院。
男儿有苦压在心,投身乡村不言悔。石锦平把这份对家的愧疚迅速调整为干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动力,看到村里晚上黑漆漆,增加了村道路两旁的路灯,村民们不用摸黑出行了;带头整治村庄环境卫生,陈年垃圾堆不见了;开展安全用电宣传活动,辖区内村民安全用电意识增强了。
“乡村振兴真脱贫、底数清晰目标准,走遍全村常住户,齐夸电力驻点人。”该村退休老书记石青松赋诗称赞石锦平道。

作者简介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吴慕枫 程耿)【链接】驿站红尘(四) 黄冈网络大V黄梅行从五祖向冯茂老汉借山说起续修《老祖寺志》通告当年黄广大堤溃口时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顾问:刘光天总编:李滨特邀主编:汤燕春主编:龙静副主编:柳景钢委员:田宇祥  朱文霞  张剑扬👉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