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仲华 | 从五祖向冯茂老汉借山说起

本编委 鄂东文史哲 2022-12-28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黄梅有个“五祖运神通,借一袈裟地”的故事,说的是五祖弘忍向冯茂老汉借山建庙的缘由。五祖所借之山叫冯茂山,又名东山,后称五祖山。《名胜志》载:冯茂山,在(黄梅)

县东北三一里。五祖弘忍禅师住此,故名。有诗赞曰:东山突起正中央,玉带双飘锁凤凰。坐对匡庐真面目,蓬莱夫识尚馨香。在土地私有制的唐朝,五祖是用什么办法取得冯茂山这块风水宝地?故事说:


有一天,五祖弘忍抱着寻找风水好地方建庙目的,来到一座山峰面前,手搭凉篷一看,见到前边有座山峰,状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山腰翠竹婆娑,云雾缭绕,把整座山峰装点得神秘幽深,一派佛光仙气。弘忍不禁

暗自赞叹道:“真乃宝地也!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樵夫,弘忍忙向樵夫打听:“这山叫什么山,是谁家产业?"樵夫答道:“此山名叫凤凰山,乃本地冯茂老人的祖传山地。"弘忍想借此山建庙,他把这个想法对樵夫说了。樵夫说:“建庙乃供佛善举。不过冯茂老人不信佛,你向他借山建庙,十有八九不成。"



弘忍心想,看来要借此山,还得借佛法才成。于是,他挽起袍袖,遮住额头,看看太阳,已近晌午。突然,弘忍心里一动,自言自语地说:“有了,有了,就是这个办法!"说罢,谢过樵夫,立即下山去了。弘忍来到冯茂居住的村子,打听到冯茂的居处,便径直朝他家走去。来到冯家,弘忍开门见山,向冯老汉借山建庙。果然不出樵夫所料,冯茂爱山如金,推说:“这是祖传山地,不愿出借。”弘忍说:“施主差矣!借山修庙,乃光宗耀祖之举,何况我只借一袈裟之地,施主这一点山地,都舍不得吗?"冯茂听弘忍这么一说,心想:“这一定是个疯和尚,只借一袈裟之地就能修庙,这不是一派胡言吗?也罢,我就借他一袈裟之地,看他如何建庙!"想到这里,便答应了弘忍之请。

弘忍怕老汉反悔,便有意再问一遍,笑着说:“施主,你真的愿意借山?”冯茂说:“你这和尚,老夫非三尺孩童,一言九鼎,决不反悔!”一言为定!”弘忍说完,便和冯老汉一起来到凤凰山。他们来到凤凰山顶。此时正是晌午时分,万里无云,烈日当空,暑气蒸人。弘忍站在一块巨石之上,把袈裟一抖,对冯茂说:“我要借山了!"说着,将袈裟猛地向空中一抛,袈裟张开,如同一把撑开的大


伞,在空中旋转着,把日光遮得严严实实,洒下一块巨大阴影,似乎把整个凤凰山都给罩住了。冯老汉只觉得太阳被袈裟一遮,面前一片黑暗,心里一惊,连忙说:“师父法力无边,快请收起袈裟,老汉任凭高僧择地建庙,要多少就供给多少,决不食言!”,“敢问师父大名"?“老衲弘忍是也!"冯茂一听弘忍二字,赶忙下拜:“你就是五祖啊,草民有眼无珠,请师父恕罪!”

五祖弘忍借佛法,不花一分钱,巧得袈裟地,智取冯茂山的方法,黄梅方言叫倚着菩萨讨米,虽然有点蒙人的味,但比劣绅低价强买,比官府豪夺征收,还是要温和些。五祖得山建成寺庙后,广开法门,接引群品,吸收四方学者,遂成祖师从林。自此后,徒子徒孙们得祖师真传,将佛法发挥到极致,使寺庙庄园日渐兴盛,常住门徒多至千余人。


据五祖寺志记载,唐宋年间五祖寺有殿堂楼阁2500余间。还占有大量土地,最多时高达44000亩,分布在黄梅、蕲春、广济和宿松等县。山林面积最多时达到7500亩,包括五祖

寺所在地东山3200亩,加上其他山场。在占有的土地中最多的是田地,唐宋时最多达36500亩。到元代,给众耕种之田,有风源、永福、东积、阮家、铁瓮等庄,共20000余亩。

这些田地少部分由僧人自管自种或雇人耕种,绝大部分包租给庄农看管或耕种。管理方法是寺院与佃农双方立下承课字或承看字,双方按字据执行。庄农承课承看之日须交押金,不住不和不看时,租课交清,庄屋无损,方可退还。佃户若遇天灾,寺院派僧临田踏看,根据灾情确定减免租课数。



五祖寺历来租课也很多,这里所说的租课,不包括上述斋田包租给庄农耕种交纳的租谷,而是纯课田的租课。唐宋最高时,实课高达7万余亩。课谷每担照地方惯例20两秤44斤计算。五祖寺根据山林、田地分布情况,在一天门团山、蔡田、西园坊、白塔畈、小南门、山南镇祝家垅、杨树镇聂闸等处设置有庄屋共六十余间,主要是给种田或看山庄农居住。

到民国时期,庙产仍相当富有。五祖寺周围十来个村庄的农民,包括一天门上下,绝大部分都是五祖寺的佃户。唐宋元明清时期,庄屋佃户更多。唐宋时期比民国时期多三四十倍,元民清时期等于民国时期的二十倍以上。


五祖寺历代主持都十分重视庙产管理,很讲究生财有道,聚财有方,并将管理好庙产作为培养嗣法弟子本领之一。五祖寺的收入除庙产外,擅越功德是一项重要来源,约占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总收入的三至四成。如捐资修庙,历代殿堂修建,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僧人向施主募缘筹集得来。朝山上缘簿,每年从八月初一到第二年元月,朝山香客络绎不绝,他们都上缘簿,付钱作功德。为纪念五祖诞辰,每年农历一月二十三举行万众进香的降重庙会,凡参加庙会的信众、居士不仅本人上册给钱,而且还动员自已周围群众拿钱上册,这一年一度的庙会收入相当可观。五祖寺也和其他庙一样,每年都派沙弥到村庄化缘,但五祖寺只化钱不化米,在本县多找大财主募化。每年派和尚到外县找有钱人化缘,到外地名山游方,如寺里修庙则向有钱的大庙和僧人募化。

我们年轻时代看过的《收租院》里的原型刘文彩,是四川有名的豪绅地主,仅刘氏庄园就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055平方米。有180余间房屋,包括大厅、客厅、账房、收租院、大肆占有土地,通过各种手段巧取豪夺,顶峰时期拥有田亩达一万二千余亩。覆盖华阳、新繁、温江、崇庆、大邑、双流、邛崃等七县。但其所建房屋不到五祖寺殿堂楼阁数十分之一,所占有田地也只有五祖寺三分之一。全国闻名大地主在五祖主持面前,也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小地主而已。直到建国后土地改革时,根据土改政策,将五祖寺大部分山场和田地分给了农民,仅将东山山场和少量田地及所有殿堂划归国有,1957年交国有林场管理。


将五祖寺当年拥有的田地规模,与五祖寺相邻几个乡镇现有耕地总面积数作一比较,得知黄梅县五祖镇有耕地11000亩、苦竹乡有耕地1.1万亩,停前镇有耕地19125亩、柳林乡有耕地7800亩,四个乡镇现有耕地面积合计48925亩。其中,2011年五祖镇人均0.4亩,苦竹乡人均0.7亩。五祖寺在唐宋时代拥有的田地面积,竟比现在四个乡镇耕地面积总和还多。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黄梅历史上还从没有听说出现过家有这么多田地的富豪之家。若按人均0.4亩计算,五祖寺占有了十多万人口的土地。换句话说,有十多万以种田为生人口,因此失去己业田,只得租种五

祖寺的寺田,两者之间形成的是地主刘文彩与佃农租户关系,自然难以融洽与和谐。黄梅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士养一方神;五祖菩萨应远不应近,其中的道理可能就源于这利害之间吧!


作者简介

 黄仲华,黄梅县大河镇黄桥村人,律师,现客居广东中山市。
【链接】悼黄梅县水产局副局长许艳霞:花谢花飞,彩霞散尽何国彩 | 黄冈网络大V荆楚行独思排前几位的恶魔
网络大V黄梅行 本平台应邀参加一定要告诉女儿这些
漫画《前行的日子》张松林 | 禹王城遗址在哭泣为什么鄂东有大量“黄”字开头的地名?
李凤清 | 记老祖村村支书黄建道同志
沉痛哀悼
当年黄广大堤溃口时何国彩 | 古稀学子未了情石成桥 | 弹丸之校,照放光彩驿站红尘太白湖的前世今生本平台的书出版了吗?
感谢丢失的手机老骥伏枥, 不忘本行
这位皇帝曾视察过黄梅古老的罪恶-16

鄂东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顾问:刘光天

总编:李滨特邀主编:汤燕春主编:龙静副主编:柳景钢委员:田宇祥  朱文霞  张剑扬
👇 "阅读原文"留言       👉​本平台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