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王陈玉成在黄梅

本编委 蕲黄文学 2022-12-28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网友群和文学群

英王陈玉成在黄梅--时势造英雄 乱世生悍将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年少成名,战功赫赫,是古今罕见的少年军事天才。
他十四岁作为童子兵参加太平军,充当罗大纲之卫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二克武昌之役中一战成名。其后陈玉成转战湘、鄂、赣、皖、豫、苏、浙各地。
在浦口、三河、丹阳等战役中取得大捷,参与两破江北、江南大营之役,解除天京之围,期间因战功卓著而于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清咸丰九年)受封“英王”,与李秀成同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支柱,与石达开并称为太平天国两大“勇猛王爵”。

1857年1月,湖北巡抚胡林翼指挥湘军主力两万多人向着太平天国占据的江西九江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按照胡林翼的布置,湘军悍将李续宾指挥万余主力部队扑向九江。湘军水师由杨载福指挥控制江面。江北则由江宁将军都兴阿指挥,防止太平军来援。都兴阿手下有数员战将,这其中就有多隆阿与鲍超两人。
面对这一局面,在南京指挥全军的翼王石达开立即命令驻守皖北的陈玉成率军救援九江。本文记叙的就是咸丰七年(1857年)陈玉成驰援九江,转战黄梅的战事。
一、陈玉成向黄梅县城发起进攻。
未满二十岁的陈玉成此时被封为豫天侯,负责皖北战区。他得到翼王的将令后,立即会合捻军,组织人马,于咸丰七年三月中旬,向着九江北岸扑来。陈玉成要想救援九江,那么长江以北,与九江相对的黄梅县是必须攻占的地方, 所以,都兴阿把多隆阿、鲍超、王国才等将领都派到了这里。多隆阿是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16岁就成为了黑龙江马队的一员。
1855年,多隆阿奉命率军支援湖北作战,多隆阿就从八旗编制的黑龙江马队变成了湘军的一员。多隆阿跳槽来到湘军之中,那可真是如鱼得水,如鸟临空,很快就在湘军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将。鲍超则是重庆奉节人,比多隆阿小十多岁,他从一个大头兵开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最后成为了高级将领,这完全都是靠着流血拼命换来的。

1856年,他在湖南招募了三千人,以他的字“春霆”命名为“霆字营”,从此,湘军中赫赫有名、战无不胜的霆军就出现了。4月初,陈玉成的先头部队杀到了黄梅县的独山镇。多隆阿、鲍超等人连续出击,击退了太平军。5月,陈玉成率领主力赶到了前线, 陈玉成手下的兵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大多都是刚刚召集来的饥民,未经训练,战斗力很差, 而江北的湘军虽然不足万人,但是训练有素,十分精锐,整体实力其实在太平军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虚龄二十岁的陈玉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数上的优势,分兵调动敌人。他派兵直扑广济、蕲州、罗田等地,摆出一副要切断清军饷道的架势。在陈玉成的调动下,胡林翼不得不被动地应付,把李孟群等部队都调往蕲水、罗田等地,结果使得防守黄梅的湘军呈现出孤立的态势。
陈玉成抓住战机,亲率三万人马,于5月13日向着黄梅县城发起了进攻。在黄梅防御的多隆阿与王国才两支部队立即出战迎敌。陈玉成首先让先头部队佯败,然后诱敌深入,再突然发起了包抄攻击。结果多隆阿与王国才被打得大败,狼狈不堪地逃回了黄梅县城。这是陈玉成与多隆阿的首次交锋,也是他第一次战胜多隆阿。都兴阿和李续宾得知黄梅首战失利,不禁大为震惊。都兴阿急忙把作为预备队的鲍超霆军派上来,李续宾也从九江那边挤出了几个营的兵力,赶赴黄梅进行支援。5月17日,多隆阿、鲍超指挥湘军向着陈玉成发起反击,攻破了太平军21座营垒。两军之间变成了一种相持的状态。
二、两军在十里铺展开激战。
陈玉成重新调整兵力。他兵分两路,一路进抵黄梅以西的大河铺,并且于6月5日开始,逐步进逼十里铺、双城驿等地。另一路人马则进抵黄梅以北的青石岭、望天畈等地,意图切断黄梅与蕲州、武穴等地的联系。
6月11日,多隆阿和鲍超联手向着大河铺的太平军阵地发起进攻。但是太平军防御坚固,多鲍二人无功而返。同日,望天畈一带的太平军向着蕲水发起进攻,清军副都统巴扬阿率军抵御,打退了太平军的进攻。
6月15日,多隆阿和鲍超率军攻破驻扎在十里铺的太平军阵地。太平军很快就发起了反击,两军在十里铺展开激战。恶战到19日,最终,太平军被迫撤兵。此后,两支军队在黄梅、蕲州一带对峙起来,难分胜负。在陈玉成的军事生涯中,湘军著名的悍将多隆阿与鲍超始终是两个克星的存在。这两个人在湘军中显得比较“异类”,他们两个都不是湖南人。多隆阿是旗人,鲍超是四川人。在知识分子扎堆的湘军将领中,多隆阿与鲍超也是少见的大老粗。他们两个能够在湘军中脱颖而出,成为标志性的名将,与他们个人的努力与能力是分不开的。
三、陈玉成大败湖北巡抚胡林翼。
多隆阿和鲍超在战场上并肩作战,,与太平天国后期头号战将陈玉成的较量中,屡屡展现出了他们非同一般的强悍战斗力。 并且,这两人长期在湖北巡抚胡林翼手下当差, 前线的胶着状态,让坐镇武昌的胡林翼焦躁不安。为了取得突破性进展,胡林翼决定亲临前敌,靠前指挥。
胡林翼,何许人也?晚晴四大名臣,以军功发迹,自署理湖北巡抚以来,与太平天国的斗争从未间断。曾国藩评价:“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自愧不如”。
7月初,胡林翼抵达黄冈。然而,胡林翼其实和曾国藩有着同样的毛病,那就是长于战略谋划,短于战术指挥。在武昌之战时,胡林翼就曾经因为他的笨拙指挥遭到了韦俊的痛击。但是,他不像曾国藩那样有自知之明,始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陷,这一次又亲临前线了。胡林翼一到前线,立即就指挥湘军对望天畈一带的太平军发起进攻。结果,在战场指挥方面极有天赋的陈玉成敏锐地抓住了胡林翼的这个破绽,他再一次祭出拿手的“回马枪”战术,设下埋伏,诱使敌军入彀,结果胡林翼指挥的湘军傻乎乎地闯入了陈玉成在望天畈(望天畈,位于蕲河中游西岸,今蕲春县青石镇政府驻地)设下的伏击圈。
太平军伏兵四出,湘军被杀得大败,一路向着蕲水溃逃,陈玉成乘胜追击,胡林翼立脚不住,被迫放弃蕲水,在水师的营救下逃往黄冈。太平军攻克蕲水,声势大振。
四、垅坪一战,陈玉成击毙湘军总兵王国才。
打败了胡林翼之后,陈玉成转过头来又去收拾黄梅的湘军,太平军突然向着设在龙坪的湘军王国才营地发起了进攻。激战中,湘军的火药库被引燃,发生剧烈爆炸,导致湘军死伤数百人,总兵王国才被击毙。
被击毙的总兵王国才(?—1857)字锦堂,原姓罗氏,云南昆明人。以武举效力督标,洊升守备,赐号胜勇巴图鲁,擢都司。清史载:咸丰七年,贼由太湖来犯,以空城诱贼入,斩获无算。追至九江对岸,连破贼段窑、枫树坳、独山镇。云南回匪炽,调回援,官文、胡林翼疏留不遣。黄梅城僻隘,国才谓不足屏蔽,请守双林驿。都兴阿不许,乃屯城西,分副将石清吉守城,贼屡犯,却之,授贵州安义镇总兵。六月,皖贼陈玉成纠贼数十万上犯才被围,力战,殁於阵。赠提督,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建专祠,谥刚介。7月20日,陈玉成再次寻求歼灭多隆阿所部,他故技重施,在黄腊山设下埋伏,诱使多隆阿来进攻。但是,这一次他的行动被湘军侦悉。当多隆阿指挥马队冲入包围圈,陈玉成领兵出击之时,鲍超却绕到了太平军的背后发起了进攻。陈玉成腹背受敌,被迫撤出战斗,黄腊山48座营垒被湘军攻克。太平军遭到了一次重大的损失。
五、血战意生寺,鲍超一战成名。
1857年,陈玉成率太平军由安徽“反攻湖北”,6月抵达湖北黄梅地区时,当时负责防守的清将都兴阿,手下仅有4千余人,外加初出茅庐的鲍超3000“霆军”,满打满算不足一万。
面对来势汹汹且数倍于己方的人马,外加慑于陈玉成的威名,都兴阿以保护长江水师为名,计划从黄梅撤退。如果向水师靠拢,则相当于让出陆上通道,那么陈玉成经黄梅东进,将直接威胁重镇武昌的安全。只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头青鲍超,坚称黄梅地区事关整个战局,强烈反对撤军,都兴阿被说动,安排鲍超与多隆阿在黄梅意生寺附近阻击太平军。
意生寺位于黄梅化城山之上,周围都是开阔的丘陵,鲍超三千“霆军”就扎营于此。同时,陈玉成的数万大军,在意生寺周围,联营十里,立营垒无数,要以绝对优势兵力,困死“弱小”的对手。面对强大的对手,鲍超早已将生死置于度外,嘱咐同来的多隆阿,以马军压阵——“请公以马队布列阵后,见我霆字营士卒有后退者,即飞骑斩之”。在发起冲锋前,鲍超指着前方最为显眼的五座太平军营垒,让手下先挑攻击对象,而自己则留下居中最大最坚的营垒,亲自带兵冲杀。霆军士兵本是亡命之徒,在鲍超恩威并施之下,各个悍勇争先,但战事进行得并不顺利,反复冲击之下,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太平军反而倚仗营垒的掩护,用火炮、抬伤等造成攻坚部队的大量人员伤亡,连主帅鲍超都身被数创,左手和右臂血流不止。
关键时刻,一个叫余大胜的猛人站了出来,主动请缨要率敢死队攻破正面最大的营垒。客观来说,在当时火器不发达的情况下,小股冲锋确实还有机会起到冲破火力封锁的奇效。猛人余大胜悍不畏死,冒火炮箭矢向目标快速急进,奇迹般的突破到营垒之下,“由贼樯炮穴梯肩而入”,踩着队员的肩膀,翻身从营垒用以射击的缺口进入。
这还没完,又一边在内部与太平军士兵拼杀,还有机会腾出手来放下绳索,让垒外的同伴攀援而上,“敢死队”进入营垒之中,悍勇搏杀之下,太平军守军信心受到极大动摇,恰逢其时,远处的鲍超,指挥大队人马,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临阵对决,气势尤为关键,现在,胜负的天平明显倒向了气势更盛的霆军一边。冲到最大的营垒之下时,鲍超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命令士兵将其独有的“鲍膏旗”围营耸立,夜阑如水,平野星垂,潮湿的微风裹挟着地表尚未褪尽的热气,轻轻拂过弥漫着销烟的战场。
丘陵之上,三千人的军队在黑夜中无声的等待。“再攻”——没有丝毫感情的声音打破了旷野的寂静,急促的战鼓同时响起,潮水一般前冲的士兵从身旁呼啸而过,无数旗帜在队伍前迎风展开,白色旗面上三个黑色的圆形图案,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淡蓝色光泽。——那是湘军最强劲旅,鲍超“霆军”独一无二的标记。战场尽头,太平军五座高大的营垒,如匍匐于旷野的猛兽,在黑夜中渐渐露出端倪。当黑色的圆形图案在战场升起,营垒之中还准备死守的太平军心态彻底失衡,纷纷四散溃逃。局部的失败,触发了连锁反应,一营被破,诸营失守,鲍超兵锋所指,太平军望风而逃,军心已乱,败象难止,当夜,霆军连下太平军48座营垒,陈玉成“只身逃走”。
血战意生寺,三千霆军硬撼陈玉成三万太平军,鲍超一战成名。此时,石达开出走事件已经发生,太平天国的军队失去了统一指挥。陈玉成的部队变成了一支孤军,得不到支援。原本预定要来增援的李秀成部队迟迟不到。
如此一来,陈玉成所面临的形势就变得越来越不乐观了。相反,湘军可以获得足够的支持。退居黄冈的胡林翼得到了李续宾的弟弟李续宜部队的增援,于9月份向着蕲水发起了反扑。9月6日,胡林翼、李续宜率军在蕲水的马家河与陈玉成展开了会战。
经过一场激战,太平军失利,被迫放弃蕲水。胡林翼率军追击,陈玉成被迫步步后退,放弃了对黄梅的进攻,一直撤退到了安徽宿松。陈玉成与“多龙鲍虎”之间的第一次交手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六、湘军攻破天京后,各方如是说。1864年7月,中兴名臣曾国藩麾下湘军攻破天京,灭亡太平天国,为大清续命数十年,堪称再造清朝之功臣。太平天国灭亡后,湘军将领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将赫赫战功记录下来,让后人敬仰。曾国藩、胡林翼等湘军统帅之军事活动大多写在《全集》中,如《曾文正公全集》《胡文忠公全集》等。
在黄梅发生的战争,最具规模亦最精彩,当属意生寺之战。《曾国藩全集》:“往昔鲍春霆带三千四百人,七年打亿生寺,实有十余万悍贼”。《胡文忠公全集》记载:“此次悍贼豫天侯陈玉成,由桐城率三万余众,又裹挟皖省饥民数万,号称十万”。
悍将鲍超则让老乡陈昌撰写回忆录——《霆军纪略》,将“霆军”战绩传播开来。鲍超,绝对悍将一枚,“一生大战500场,受108处伤疤,未曾一败”之评价虽说有点虚夸,但足以表明他很勇猛。爆发于湖北黄梅县意生寺的一场战斗,鲍超战绩被严重“注水”,陈玉成麾下不可能有“十万悍贼”,曾国藩为湘军“贴金”,虚报人数。
要知道,陈玉成巅峰时期,麾下最能打的小右队才4000余人。陈玉成军团构成,饥民为主,10余万“悍贼”,陈玉成肯定是没有,否则早就北上攻入燕京,赶走咸丰皇帝。所谓鲍超的3000兵马击败陈玉成10万大军,根本就不符合实际,曾国藩夸大了事实真相。陈玉成招收一帮饥民,反攻湖北——主攻黄州府,是为确保安徽基地安全。意生寺之战只是陈玉成反攻湖北黄州府的一次战斗,而不是主力对决。此时,陈玉成兵马分散在黄州府各处,重兵则屯驻在童司牌(童司牌是今武穴市花桥镇下辖的行政村),目的是截断黄州清军粮道,寻机围歼都兴阿军团。
陈玉成军团留守意生寺的太平军,基本都是老弱,而不是劲旅,意生寺之战陈玉成军团实力几乎没啥影响。鲍超所部倒是损失惨重,《胡文忠公全集》载:“血战意生寺,六营一统将,仅余一二人尚存,其余非捐躯,即成废。世间忠勇,固当推第一。然待其垒成以图之,实大吃亏之事”。
此次战斗,鲍超勇猛无敌,悍不畏死,的确是事实,但真正与“悍贼”交手的则是都兴阿,鲍超此战则打“老弱”。胡林翼言:“若意生寺之役,则马队并未在场,事固难一概而论也。”意生寺陷落后,陈玉成并未撤退,而是继续攻打清军。
如此,湖北巡抚胡林翼只好将围攻九江的李续宾军团抽调过来,参加黄州之战,各路清军协同作战,连破48座营垒,太平军只好撤出黄州,回到安徽驻防。陈玉成临死之前,还藐视清军各路将领,认为清军中只有三人能算是对手,“官军名将堪为敌者,一鲍二李而已。”“二李”,指的是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湘军水师大将李孟群。“一鲍”指的是湘军猛将鲍超,此人号称大战500余场,身受108处伤,未尝一败。
陈玉成佩服的三位湘军悍将,李续宾、李孟群,都被他杀死,鲍超则没有搞定。为何陈玉成就搞不定鲍超呢?因为陈玉成、鲍超,在各自阵营中所处地位不一样,压根没可比性。
鲍超与陈玉成过招时,湘军最高指挥官是胡林翼,且有众多队友配合,鲍超只管自己分内之事。湘军最引以为豪的“意生寺之战”“小池驿之战”,实际指挥官是胡林翼,鲍超也就守住阵地,不让太平军突破,配合其他将领行动。
“二李一鲍”,李续宾、李孟群被打死,鲍超则是例外,并不是说陈玉成打不赢鲍超,而是没有打赢胡林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