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原这座城11:火烧晋阳与圣母之谜

2015-06-09 张珉 太原道

欢迎赐稿,来稿请寄3786689@qq.com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追循刘大鹏《晋祠志》中的评价,似乎可以再补充一句:晋祠之胜,又以圣母殿为最。那么圣母又是谁呢?对于“圣母原来是邑姜”这个一度占据上风的论断长期以来争议不断,诸多观点层出不穷,杜太后?刘太后?女娲?扑朔迷离,莫衷一是。要真正解开圣母身份之谜,必须从北宋初年火烧晋阳说起。



█ 晋祠主祭神圣母,她的真实身份究竟是谁?邑姜?杜太后?刘太后?女娲?




█ 晋祠明代状元罗洪先悬笔碑,:“悬瓮山中一派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飘火劫山移步,五十年来帝母临。”隐讳的诗句为圣母的身份之谜增添了更多的疑团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解读




█ 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凤冠蟒袍,神态端庄,淡然面对人世间对于她身份的各种猜测与解读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赵宋大军第三次兵临晋阳城下。从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天朝的分裂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为了重新统一华夏,赵宋王朝整整努力了19年,南唐、后蜀、吴越、南汉等国先后被灭,唯有占据晋阳的北汉政权依旧桀骜,倔强的以一座孤城抗拒百万之师,晋阳之战成为北宋统一战争中最为艰苦卓绝的战役。



█ 北宋灭北汉之战示意图




█ 晋阳古城示意图,千古重镇,不破之城




█ 晋阳之战示意图,孤城晋阳在数十万宋军的围攻下苦战


数十万宋军修筑好围城工事,完成四面合围之后,抛石机日夜轰击晋阳城垣,以至于城墙伤痕累累,城头几乎没有完整的堞口。数万弓弩手列阵城下,几乎昼夜不息的箭雨飞向晋阳,一次拔付的几百万支弓箭往往片刻之间就射尽,城头飞集的箭羽如同猬毛一般,密集的流箭飞越城头射入城内,仅以十钱一支向市民回收的就多达一百余万支。

冷兵器时代的撕杀是极为惨烈的,王廷义、崔瀚、荆嗣、辅超、李汉琼……这些追随赵匡胤南征北伐殊荣累累的宋军名将,或阵亡城下,或喋血疆场,太原籍猛将呼延赞,更是先后四次从攻城的云梯上摔落下来血染征衣。

持续一个多月之后,宋军近乎于疯狂的攻势已是强弩之末,赵光义下令暂停进攻,再次向北汉皇帝刘继元送去了劝降书。而此时此刻,北汉军民同仇敌忾的顽强抵抗也已发挥到了极限,劝降书中保全富贵的言辞打动了刘继元,他的抵抗意志最终溃决,历经四代二十九年的北汉政权灭亡。



█ 宋太宗赵光义,与兄长赵匡胤三下河东历时十九年终于平灭北汉




█ 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为保荣华富贵而献城投降




█ 北汉参战将领杨业,北汉皇帝投降后依然抵抗,直到接到北汉皇帝命令才解除铠甲




█ 北宋参战将领潘美,战后率军重建太原城



█ 北宋参战将领呼延赞,身为太原人,三次从攻城云梯上摔落


赵光义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晋阳,他也开始认真审视这座龙腾虎跃的千古重镇。

“表里山河”的地理优势和过去以北方为重心的政治结构决定了山西在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地位,而太原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往往显示于分裂割据时期。春秋晚期、十六国北朝时期和唐末五代三个混乱的分裂时代,军事重镇太原,对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乃至于全国的政治、军事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原历史推动作用尤其显示于五代时期,一些学者认为,一部纷争五代史,实际可以当作建都于开封或洛阳的中央政权同以太原为根据地的割据势力激烈斗争的历史来看,这种一次又一次的激烈斗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以太原割据势力的胜利而告终的。

当全国统一的趋势和与统一趋势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已经形成的时候,屡屡抗拒中央政权、成为封建军阀割据中心、“盛则后服,衰则先叛”的太原,越来越不容于统一的新王朝。

更令宋太宗不能容忍的是,太原这片凝聚着王者之气的风水宝地已经成为一个成就霸业造就帝王的龙兴之地。汉文帝龙潜太原入主汉宫,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定都长安,高欢父子盘踞晋阳开创北齐,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即位前都曾被任命为以晋阳为封地的晋王,崛起于太原的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和他们创立的后唐、后晋、后汉三王朝以及后来的刘崇和北汉政权更是为太原赢得了“龙城”的美誉。

今天的太原人依然满怀深情地这将片热土称为龙城,但这一称谓却会给晋阳带来灭顶之灾,要知道,谋反与叛逆自古以来就是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京城里自视为龙的真龙天子们最忌讳的就是别的地方出现他们的同类,因为他们的愚昧与偏执,历史一遍遍地重演着血腥的屠杀和丧心病狂的暴行,龙城太原,在劫难逃。



█ 晋祠公园龙兴晋阳雕塑


赵光义既害怕军阀再凭借城坚池深的晋阳城叛乱割据,更害怕凝聚着王者之气的太原出现与他争夺帝位的真龙天子,他下令火烧晋阳。新城、仓城、大明城,西城、东城、连城,里三城外三城的四十里繁华都市燃起了熊熊烈火,火烧之后,宋军又引晋水和汾水冲灌晋阳,最终使这座历经1500年烽烟的千古重镇在太原百姓的血泪与后人无奈的感慨之中化为了一片废墟。豪华壮丽的大明宫与晋阳宫,铭刻着唐王功业的起义堂和受瑞坛,还有那血肉铸就的澄空大佛,那么多辉煌的建筑和灿烂的文化,如此轻易地化为灰烬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只剩下一千年后一腔无人共鸣的悲愤。

赵宋统治者为了消除有可能危及自己统治的任何后患可谓是不遗余力,对太原的报复并没有随着晋阳的毁灭而结束:拔龙角,钉龙脉,以破坏太原风水、移除太原王气;撤消太原府治,降格为“紧州军事”,以降低和削弱太原的政治地位与政治影响;限制太原科举取士的名额,以堵塞士绅阶层的上升通道进而衰落太原文化……



█ 俯瞰残存的晋阳古城西城墙




█ 残存的晋阳古城西城墙




█ 晋阳古城遗址考古现场




晋阳古城遗址考古现场公众开放日



最后,赵宋统治者的目光移向了晋祠。晋祠又名唐叔虞祠,祭祀的是西周唐国开国君主叔虞,他也因此成为护佑太原这方热土的神灵。关于唐国故地的确切位置,此前存在着“太原说”和“翼城说”,“太原说”一直居于正统地位。晋阳毁灭之后,“翼城说”得到了宋廷的肯定,先后在翼城县故城村和剪桐坊修建了唐叔虞祠,而太原,由此失去了祭祀唐叔虞的理论依据和存在必要,晋祠的主祭神,也在官家的刻意引导与干预之下,变成了没有身份背景和政治隐寓的圣母。所谓圣母,是一位用来祈求降雨生子的地域性民间俗神。圣母殿在山西其它地方也有所见,例如原平五峰山寿宁寺圣母殿,此圣母传说是由民间的线姑娘坐化,主管风调雨顺,殿中同时供奉着龙王像,原平每遇大旱,乡民多来此祈雨。



█ 偏居晋祠主轴线北侧的唐叔虞祠



█ 唐叔虞塑像,晋祠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但宋代以后他却失去了晋祠主祭神的地位




█ 晋祠主殿圣母殿,修建于宋代,从此圣母成为晋祠的主祭神





█ 《圣母殿》匾额,长2.3米,宽1.3米




█ 圣母殿《显灵昭济圣母》匾额,长4.2米,宽3米,《宋会要》载:“熙宁十年(1077)封‘昭济圣母’,政和元年(1111)加封‘显灵昭济圣母。’”立匾加饰白云朵式花边,显系北宋流行纹饰。





█ 圣母殿蟠龙木雕





█ 原平五峰山寿宁寺圣母殿,此圣母为民间俗神,由当地线姑娘坐化




█ 汾阳峪口圣母庙圣母殿,此圣母主要以送子闻名


对民间祭祀宗教的禁绝和引导,始终是历代专制政权维护安定的重要问题,赵宋王朝的用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或模糊晋祠山水人格化的表征——唐叔虞神灵,改变和铲除晋祠祭祀的主题思想,从而消除太原危及其统治“盛则后服,乱则先叛”的心理基础,你能想像当年李渊跪倒在一个民间女神的脚下去祈祷兴国安邦、平定天下吗?

相对于阎若璩考证、郭沫若肯定的“邑姜”说,以及其它杜太后、刘太后、女娲等说法,圣母实为草根俗神的事实真相无疑让许多人因为落差巨大而难以接受,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究竟是清本正源的真相还是攀附名人的虚荣呢?一千多年来,晋祠圣母祈雨屡验、庇护一方的灵性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尊崇并为之正名吗?(完)

太原道微信平台原创作品《太原这座城》系列

回复“01”,阅读:太原这座城——是否也是你眼底心底的母亲城

回复“02”,阅读之二——晋祠流水忆先贤

回复“03”,阅读之三——穿越城市的河流

回复“04”,阅读之四——晋阳始肇与绝代奢华

回复“05”,阅读之五——水灌晋阳与豫让桥

回复“06”,阅读之六——龙潜太原与龙天庙会

回复“07”,阅读之七——异域孤军与店头古堡

回复“08”,阅读之八——霸府风云与古墓俪影

回复“09”,阅读之九——大唐北都与晋阳遗址

回复“10”,阅读之十——大唐名相与狄梁公街



█ 圣母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是晋祠文物中极为珍贵的佳作,这些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个个眉目传神,形态潇洒,栩栩如生。


█ 晋祠圣母殿宋塑侍女像




█ 雪后圣母殿




█ 圣母殿夜景




█ 晋祠水镜台,圣母的专属舞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