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见的山西长城

2015-09-21 张珉 太原道

太原道微信用户群开通之后迅速爆满,现在已经不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而是需要手工拉入微信群,有意入群的朋友可以先扫描下图二维码或手工添加太原道工作微信号wwwtydao,并注明“入群”(注:根据腾讯公司规定,微信群满100人后,只有已经绑定银行卡的用户方可入群)。

太原道微信用户群的建立,是为了方便太原道微信平台的读者们互动,对太原道微信平台发布的作品以及山西地域文化的相关话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欢迎大家入群!


有意入群的朋友,请长按或扫描,添加太原道微信工作号!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见的山西长城


本文图文选自因故未能付印的《大地的伤口——山西长城台历》,文字由戾太子撰写,图片主要由戾太子、老鄯、一凡、鱼啊鱼、老江、高原、洛阳小胖、心随我动、天道酬勤、山光水影、北流往事、姜恒、月亮之上、阿昕等人提供,一并致谢!



一、话说山西长城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边是故乡……”,这是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长城,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荣辱,它既是卓越的军事防御工程,又是华夏传统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并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山西地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前沿,晋北大地,几番征战,几番厮杀,几度桑田,几度牧场。捍卫山西,屏藩京师,成为每一个中原王朝的不懈努力,从战国到明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历代王朝在山西共修筑了七千多里的长城,目前尚有遗迹可辨的仍有两千里左右,使得山西成为长城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 暮色边关——竹帛口长城



█ 苍凉半边楼——柏杨岭长城



█ 双龙会——猴儿岭长城



█ 强渡饮马河——宏赐堡长城



二、山西历代长城


山西长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跨越历史朝代之多位居全国前列。因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军事防御的实际需求,战国、汉、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明、清……大多数修建过长城的王朝都在山西留下了永恒的印迹,几乎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

在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风雨之后,山西还保存着三段北齐长城,最主要的一段西起岢岚,经五寨、宁武、代县、应县、浑源,止于广灵,至今风骨犹存。

很多人认为清代没有修建过长城,但在吉县壶口一带,保存着同治年间为了防止西捻军东渡黄河而修筑的清长城,全长一百余里,它也是中国最后的长城。


█ 朔州紫金山早期长城



█ 朔州紫金山早期长城



█ 宁武东魏长城



█ 岢岚王家岔北宋长城



三、极边紫塞——山西外长城


山西现存长城遗迹主要以明长城为主。历时20个月、跨越29县区的山西明长城资源调查显示,山西明长城全长896公里

明长城分为外长城和内长城,外长城又称大边或极边,它曾经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如今又成为山西与内蒙的省界。

山西外长城,分布于偏关、平鲁、右玉、左云、新荣、阳高、天镇7县区,西起偏关老牛湾,由西向东先后穿越滑石堡、水泉营、柏杨岭、大河堡、云石堡、黄花山、桦林山、杀虎口、破虎堡、摩天岭、威鲁堡、助马口、拒墙堡、得胜堡、方山、镇川口、长城乡、守口堡、李二口、新平堡,最后在天镇平远头进入河北。


█ 杀虎口长城



█ 春到桦林山



█ 三十二长城



█ 守口堡长城



四、绿野蟠龙——山西内长城


山西、河北做为京畿屏藩,直接关系着国都的安危,为了加强两地的防御能力,大明王朝在山西、河北外长城的内侧又修建了第二道长城,史称内长城或内边。

长城沿线在明代设置有九边重镇,山西即有两镇,大同镇驻大同,主要负责山西外长城的防御,山西镇驻宁武关,主要负责山西内长城的防御。

山西内长城,分布于偏关、神池、朔城、宁武、原平、代县、山阴、应县、浑源、繁峙、灵丘11县区,西起偏关柏杨岭内外长城交汇处,经老营堡、利民堡、阳方口、盘道梁、白草口、猴儿岭、新广武、凌云口、平型关、牛帮口、狼牙口,最后终止于灵丘荞麦茬。


█ 猴儿岭长城



█ 猴儿岭长城



█ 地椒峁长城



█ 野猪口长城



五、大河气象——山西黄河边


外长城与内长城会师柏杨岭之后继续西行,在偏关老牛湾与黄河相遇。大明王朝为了防止蒙古骑兵从对岸突破黄河天险进入山西,又沿黄河构筑了一道河防,这段边墙与黄河并肩同行了百余公里,因此又被形象的称为黄河边。

黄河边分布于偏关、河曲、保德三县,北起老牛湾,由北向南经万家寨、关河口、寺沟、桦林堡、护宁寺、罗圈堡、河曲营、五花城、夏营、巡镇、石梯隘口,终结于保德。

与外长城不同,黄河边的墙体并不连续,而是以黄河大峡谷的自然天险和人工墙体交替结合的一条防线。一些资料也将黄河边和下文介绍的太行山长城划入内长城的范畴。


█ 寺沟长城



█ 老牛湾堡



█ 老牛湾镇河楼



█ 河曲长城



六、飞磴磐云——太行山长城


有明一代,蒙古铁骑屡次突破晋北长城,深入山西,一旦他们从山西东下太行,将使北京腹背受敌,为了防患于未然,大明王朝沿太行山整合早期长城和旧有关隘又构筑了一条防线。

太行山长城分布于五台、盂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黎城等县,沿太行山自北向南经长城岭、娘子关、固关、将军峪、鹤度岭关、马岭关、黄榆关、支锅岭口、峻极关、黄泽关,止于黎城东阳关。

巍巍太行,横亘千里,自古仅能通过“太行八陉”等少数孔道沟通往来,因此,太行山长城的一大特点就是以自然山险为主,人工墙体通常只出现在关城、敌楼两侧或是险要不足之处。


█ 牛帮口长城



█ 太行山长城



█ 狼牙口长城



█ 将军峪长城



七、金汤永固——山西长城古堡

长城,并非只是单纯由一条边墙构成的防线,而是一个有着防御纵深,由遍布边墙内外的关、城、堡、墩、燧共同构成的多层次综合防御体系。

山西长城沿线的城堡,依据明代军制,分为路城、卫城、堡城等不同的等级和规模,它们星罗棋布于长城的外侧和内侧,共同承担着安宁边塞的重任。

保存至今的城堡,有的一度曾为县治,比如右卫城、凤凰城;有的依旧繁华,比如老营堡、新平堡、威鲁堡;有的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而被废弃于荒野,比如桦门堡、柏杨岭堡、旧云石堡;更多的,则演变为晋北大地上平凡而普通的村落,比如得胜堡、利民堡、守口堡等等。


█ 云石堡



█ 老营堡



█ 滑石涧堡



█ 柏杨岭堡



八、绝岭雄关——山西长城关隘


在长城防御体系中,扼守交通要冲的关隘历来是关注和防御的重点,很多关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和秦汉,在明代它们的规模和作用被再次放大。

山西因为地形和战略的原因遍布雄关,著名的外三关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均在山西,娘子关则号称天下第九关。长城上的进出通道多以口命名,口上建有关城,著名的有杀虎口、得胜口、威鲁口、阳方口等等。

大队人马若想迅速通过,除了各个关口别无它途,一场场恶战便不可避免的爆发,杀虎口、宁武关、阳方口屡屡成为杀戮战场,直到抗战时期,内长城上的平型关、茹越口、团城口依然是阻击日寇的前线。


█ 雁门关



█ 娘子关



█ 平型关



█ 鹤度岭关



九、老兵不死——长城墩台烽燧


墩台林立,烽燧相望,这是山西长城的标志性景观,一座座墩台烽燧,就象永远都不会死去的老兵,虽然慢慢凋零日渐羸弱,但却依旧挺立,护卫着身后的大好河山。

墩台和烽燧都是长城防御工程的组成部分,墩台主要通过提升制高点和实现火力交叉来加强长城防御,烽燧主要用来预警和传递信息,两者之间没有严格区分。墩台和烽燧不仅修建在长城墙体上,而且在长城外侧和内侧的许多制高点和战术要点上都有分布。

在镇川口经长城乡至镇宏堡一线,长城穿行于平原无险可守,于是在长城两侧密集的修建高大的墩台,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策应的防御系统。


█ 黄花山长城墩台



█ 镇川口长城墩台



█ 偏关长城火路墩



█ 宏赐堡长城墩台



十、边宁永镇——山西长城敌楼


长城敌楼,主要指空心砖楼,其形制由名将戚继光创建推广。敌楼一层为台基,二层为砖劵空间,开有箭窗和拱门,可以驻兵和存放物资,三层通常建有楼橹,也称哨房、望楼,供士兵了望值守。与夯土墩台相比,敌楼不仅防御能力增强,而且便于长期驻守。

山西的长城敌楼大多损毁,目前仅有五十余座幸存。分布较为集中的有三处,其中猴儿岭及其两侧残存敌楼13座;竹帛口残存敌楼6座;灵丘茨字号、插字号敌楼残存17座。知名度较高的有左云镇宁楼、老牛湾望河楼、偏关平胡墩、柏杨岭九窑十八洞、河曲护城楼、平鲁箭牌楼和徐氏楼、猴儿岭敌楼等等。


█ 左云镇宁楼



█ 箭牌楼与徐氏楼



█ 竹帛口砖楼



█ 荞麦茬砖楼



十一、山西长城保护


山西长城的保护工作长期处于无序和放任状态,破坏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风雨侵蚀自然损毁;二是生产生活破坏,沿边村民耕地建房直接从长城扒砖取土;三是交通建设破坏,低等级道路截断墙体或以墙体为路基;四是旅游开发和破坏性修复,杀虎口、雁门关、娘子关、固关、凤凰城、得胜堡、右卫城的原始风貌均遭破坏;五是私挖滥采,宁武薛家洼、繁峙西河口、右玉桦林山以及阳高、天镇、浑源等地的矿山、采石场对长城和当地生态都造成了毁灭性破坏。

值得肯定的是,大运、得大、孙右等高速公路在穿越长城时均以下穿式隧道通过,有效保护了长城。


█ 潘铺砖楼



█ 柏杨岭半边楼



█ 竹帛口长城



█ 猴儿岭锯齿长城



十二:壮士行——徒步山西长城


山西做为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不仅吸引着研究者目光,也召唤着徒步者的脚步,越来越多的驴友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行走在边墙两侧。

以“壮士行”命名的山西长城徒步穿越活动,已经多次徒步踏察全长850公里的明代外长城、内长城以及部分太行山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宋长城。骄阳之下翻山越岭的徒步穿越,晋北大地毫无遮蔽的艰苦行进,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自虐之旅;一道道残破的边墙,就象一条条大地的伤口,一座座依旧挺立的墩台,犹如一位位坚守职责的将士,苍凉、壮观、恢宏,这是同时也是一条摄影之旅;追寻长城内外几度牧场几度良田的历史变迁,回忆塞北风沙中的金戈铁马,感受历史进程的点点滴滴,这又是一条人文之旅。

徒步山西长城,它的积极意义不仅仅在于自身的感受与碰触,更在于他们对于保护长城的宣传与践行。


█ 壮士行活动分段徒步山西长城路线图



█ 壮士行活动系列海报



█ 壮士行活动系列海报之二



█ 壮士行活动系列海报之三



█ 壮士行——徒步山西长城


█ 壮士行活动系列海报之四



回复“滑石堡”,阅读繁华落尽滑石堡:一个明代城堡的现实生存

回复“偏关长城”,阅读如殇——唱给偏关长城的离歌

回复“碗子城”,阅读雄踞太行第二陉:太行关碗子城

回复“宁武关”,阅读名震天下宁武关

回复“古堡寻根”,阅读解读沁河古堡古村落群之一:古堡寻根

回复“郭壁”,阅读解读沁河古堡古村落群之二:金郭壁,银窦庄

回复“湘峪”,阅读解读沁河古堡古村落群之三:湘峪古城

回复“郭峪”,阅读解读沁河古堡古村落群之四:郭峪与皇城

回复“砥洎城”,阅读解读沁河古堡古村落群之五:砥洎城

回复“才子之乡”,阅读解读沁河古堡古村落群之六:解读沁河才子之乡

回复“沁河古堡”,阅读走进沁河才子之乡,解读三百年科举传奇——沁河古堡群考察攻略

回复“秘密寺”,阅读刘勇游山西之一:五台山踏雪寻访秘密寺

回复“放河灯”,阅读刘勇游山西之二:河曲西口古渡,七月十五放河灯

回复“龙子祠”,阅读刘勇游山西之三:潜龙碧血化清流,临汾龙子祠怀古

回复“师家沟”,阅读刘勇游山西之四:师家沟,山地民居迷宫

回复“狼虎寺”,西山狼虎寺——鲜为人知的晋阳文化遗珍

回复“青龙古镇”,阅读:青龙古镇——晋商古道上的商旅重镇

回复“七苦山”,阅读圣母的祝福——太原天主教圣地七苦山

回复“山西名胜”,阅读山西十大经典人文名胜地标

回复“太行八陉”,阅读太行八陉:俯仰沧桑已陈迹

回复“太行”,阅读巍巍太行走八陉,纵览天下之脊的壮美与峻伟

回复“大朝台”,阅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五台山徒步大朝台攻略

回复“马圪当”,阅读从太行八陉横穿天下之脊——马圪当红豆杉大峡谷攻略

回复“抱犊沟”,阅读寻觅太行深处的世外桃源——抱犊沟徒步旅游攻略

回复“历山”,阅读寻找华北最后的“辛纳”——历山舜王坪、东峡徒步旅游攻略

回复“花坡”,阅读从花坡到二郎神沟——太岳山徒步穿越全攻略






太原道微信用户群开通之后迅速爆满,现在已经不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而是需要手工拉入微信群,有意入群的朋友可以先扫描下图二维码或手工添加太原道工作微信号wwwtydao,并注明“入群”(注:根据腾讯公司规定,微信群满100人后,只有已经绑定银行卡的用户方可入群)。

太原道微信用户群的建立,是为了方便太原道微信平台的读者们互动,对太原道微信平台发布的作品以及山西地域文化的相关话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欢迎大家入群!


有意入群的朋友,请长按或扫描,添加太原道微信工作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