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原老城的前身:唐河东军城•宋并州城•明清太原府城

2015-10-11 马晓东 太原道

更正启事:本站10月9日发布的《品读“小太谷”上安古村》一文,摄影者应为老游,因本站疏忽而导致了不应有的错误,特此更正并向老游先生致歉。




太原老城的前身:唐河东军城·宋并州城·明清太原府城


本文作者: 马晓东


979年,宋太宗诏毁晋阳城,降太原府为并州,移并州治于榆次,同时,大批晋阳移民迁居阳曲县的唐明镇(亦称唐明村)。唐明镇本是初唐河东军城的所在地,处河东南北交通的中枢,冶炼业极发达,宋初特在此置唐明监。唐明监城市的兴起引起了时任北都招讨判太原行府事的潘美的瞩目,他认识到唐明监在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奏请将并州治所迁往唐明监,并于982年在唐明监基础上重建了并州城,这就是今天太原老城的前身。


太原城址演变图,转自老童著《龙城记》



宋代太原城与明太原府城位置关系,转自老童著《龙城记》



唐代河东军城


宋代并州城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初唐时期的河东军城。据《新唐书·张嘉贞传》记载,开元五年(717年),突厥九姓内附唐王朝,聚居于太原以北地区。为了保障晋阳古城的安全,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张嘉贞建议在晋阳城北部地区“置军以镇之”。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于“开元八年置天兵军”,“十八年改天兵军为河东军”。

唐代河东军驻地在何处?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从方志和历史笔记中可以得到旁证,唐代河东军城就是后来的唐明镇,亦即今太原老城。

《永乐大典》中所辑明代洪武《太原志·城池》载:“今府城,宋太平兴国七年,以所徙榆次地非要会,复徙阳曲县之唐明村,今府治是也。”“今府城”即指今太原老城。随后文中记载了府城中子城的概况和历史:“子城,周五里一百五十七步。宋太平兴国七年筑,四门。南门有‘河东军’额,因唐旧也。”明确指出,太原府城中的子城南门上留有“河东军”门额,乃因其沿袭了唐代河东军的故地。

这一说法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中也得到了证实。书中卷八“太原”条下:“(太原)城在旧城东北三十里,亦形胜之地,本名故军,又尝为唐明镇。有晋文公庙,甚盛。平太原后三年,帅潘美奏乞以为并州,从之。于是徙晋文庙,以庙之故址为州治。”

文中最有价值的是,顾炎武为我们记录下了宋代并州城创建前的两个历史曾用名:一个是唐明镇,一个是故军。唐明镇已为世人熟知,它是宋初并州创建前的旧地名。而“故军”则鲜为人知,它是唐明镇之前、约中唐以后至五代时期产生的地名,含义当为“河东军故城”。

河东军城的具体位置在今太原市区的府西街与水西门街之间,东达解放路,西至新建路,以西羊市街为中心。城周围约3公里,平面呈方形。当时的河东军城西濒汾河,东临东山余脉(唐代的太原东山余脉延伸至今钟楼街,上世纪80年代还残留唐代土崖),军城如一丸泥横亘于山河间的冲途之中。这里距晋阳城15公里,堪称北都晋阳的桥头堡和军事屏障。唐代河东军城选址于此是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不过,当时也只是把这里作为晋阳的前哨壁垒。不会想到两百年后会在这里改建并州城,彻底取代了千年繁华的古都晋阳。


宋代并州城建设


新建的并州城位于今太原老城的西南部,由罗城(也称州城)和子城两部分组成。

罗城罗城平面呈正方形,西至今新建路,东至文瀛湖东岸,南至大铁匠巷,北至后小河,“周10公里270步”(《永乐大典·太原志》),约相当于现在的6公里。罗城四面开四门,东为朝曦门;西为金肃门;南为开远门;北为怀德门。四门不相直,四条主干大街,即东门正街、西门正街、南门正街和北门正街均为丁字交接,把城区分为四大区片,即西南隅、东南隅、西北隅、东北隅。4大片区又划分为25个小区片,即25坊,略似今天的社区。罗城内是城市商贸、寺庙、居民分布的区域。

东南隅:东起海子边,西至解放路,南起大铁匠巷,北至钟楼街。这块地方分为朝真坊、广化坊、葆真坊、袭庆坊、观德坊、懋迁坊、乐民坊、安业坊等9坊。

西南隅:东起解放路,西至新建路,南起旧城街,北至水西门街。这一带分为法相坊、立信坊、阜通坊、用礼坊、惠远坊等5坊。

东北隅:东起小濮府,西至解放路,南起钟楼街,北至后小河。这一带分为将相坊、宰相坊,寿宁府、聚贷坊、迎福坊、澄清坊、云屯坊,皇华坊等9坊。

西北隅:东起解放路,西至新建路,南起府西街,北至西后小河。这一带分为慈云坊和三星坊。

子城子城位处罗城内的西部,是并州城的核心区。并州衙署及各机关的公务活动都在子城内,与罗城形成“内衙外市”的分区特点。

子城中共有五条主街,以今西羊市街为东西向主轴干道,即当时的子城东门街和子城西门街。今半坡东街时称子城北门街,与之形成丁字相交。今西海街即当时的府衙正门前街,由南隅子城西门街丁字相交。今都司街即当时的子城南门街,与之同样呈丁字相交。整个子城的主街道构成三个南北向的丁字街,略似“六”形。

据《永乐大典·太原志》记载,子城内的衙署、机关作如下分别:

1)府衙正门前街:“街东作院,宋旧作院。次南绫锦院西门,宋物料库。次南军器库使厅,宋旧作院。次南府司狱厅,宋刑曹厅。次南府知法厅,宋刑掾厅。次南转东都军司,宋右狱及仪掾厅。又东判官厅,宋户曹厅。街西西作院,宋旧作院。次南同知府尹衙、宋通判北厅。次南少尹衙,宋通判南厅。次南总管判官厅,宋管勾机宜文字厅。”

2)子城东门街:“街北毬场路,其内毬场厅,次西府狱,宋旧狱,金因之。西直宣诏厅。”

3)子城西门街:“门外即罗城,城上缥缈亭,与门相直,下瞰柳溪莲塘。街北军器库门,过道其内军器库,宋旧库,金因之。次东太原府衙正门,次东丰赡库门,过道其内丰赡库,宋军资库,金朝改名。东直宣诏厅。”

4)子城南门街:“街东大备仓,宋旧仓也,金朝改名。街西府推官厅。次北知事厅,宋士曹厅及粮料院。次北録事司,宋仪曹厅。次北绫锦院,宋士曹厅之半。”


█ 宋代太原城金肃门残留的夯土城墙,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拓宽水西门街时拆除



明代太原府城扩建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为了适应当时政治形势需要,于13757月,由永平侯谢成督工对太原旧城实施大规模扩建改造。

新建的太原城也进行了一番移山填河的改造,首先推平了城东门外的金鸡岭、松花坡、桂子山、东岗等,把东城墙向东移至今建设北路。又填平了流经今坝陵桥、城坊街的北沙河,将北城墙北移至今北大街一侧。同时南城墙也向南移近百余米。这样新扩建的太原城周回可达12公里,位列全国大城市之一。这是唐代河东军城后的第二次扩建,形成了明代太原府城。


█ 明建太原城



█ 民国时期航拍的明清太原府城,dingdangmaook标注



明代太原城面积比宋代并州城扩大了3倍,原“内衙外市”的格局全部改变,封闭型的坊里布局改造为开放型的街巷,旧的坊名被新的街巷名所取代。

从城市功能分区看,城东北、北部为晋王府和各位亲王府邸;西北部为衙署、坛庙聚集区;原宋城位置仍然是集市、手工作坊和居民区。

随着明王朝致力发展社会生产的政策实施,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工商业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城市经济体系形成。反映在街巷上就是以一批工商业为特色的街巷涌现出来,过去的朝真坊、广化坊、葆真坊、富民坊、安业坊等旧街坊名,改变为羊市街、布市街、铁匠巷、锣锅巷、帽儿巷等。从城市行业特色的街巷名称,可以看出明代太原商业经济专业化及其布局状况。

城市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建设兴起,众多的寺观、庙宇、园林、官员私第遍布南城。


█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迎泽门

回复“沙畹”,阅读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镜头下的山西




█ 民国时期的明太原府城鼓楼




█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摄的太原鼓楼远眺

回复“张伯林”,阅读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 1949年4月24日,太原鼓楼被炮火重创,不久被拆除




█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摄的旱西门



█ 明建太原府城西北角楼



明中叶后,随着工商业繁荣,居民、商户又开始在荒废已久的南关城旧址中寻求空间,一时“圜阓殷阜,人文蔚起,大坊绰楔,充斥街衢”。景泰初,巡抚朱鉴重建南关城,城周五里,开五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巡抚万恭又筑连城,将南关城与太原府城连为一体。

明末,李自成农民军进攻太原,明军“焚南关城以守”。城陷后,农民军将领陈永福将连城拆毁,南关城遭到极大破坏。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太原,城东南部城楼、城墙遭到破坏,各衙署、王府被劫一空。同年九月,清军再次攻陷太原城,城西北部被炮火摧毁。两年后的1646年农历四月十二日,一场大火把晋王府城烧为灰烬。经过这两场战争和一场火灾的浩劫,太原城北部和东部化为一片焦土。尽管清军入城后为恢复战后经济,倾尽全力修缮城垣,建设街衢,但城市规模始终未能恢复明代的繁荣。主要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仍聚集在城南地区和南关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汾河洪水决堤冲入太原城中,城西地区地形低洼尽成泽国。被冲毁的除大量民居、街道外,还毁掉了南关城、满洲城、文庙等重要建筑。到清末,城西一带已废为菜地、荒野,成为难民、流浪者、江湖艺人们聚居的区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来,古城太原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太原城市建设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并向着一流省会城市的建设目标迈进。



回复“01”,阅读:太原这座城——是否也是你眼底心底的母亲城

回复“02”,阅读之二——晋祠流水忆先贤

回复“03”,阅读之三——穿越城市的河流

回复“04”,阅读之四——晋阳始肇与绝代奢华

回复“05”,阅读之五——水灌晋阳与豫让桥

回复“06”,阅读之六——龙潜太原与龙天庙会

回复“07”,阅读之七——异域孤军与店头古堡

回复“08”,阅读之八——霸府风云与古墓俪影

回复“09”,阅读之九——大唐北都与晋阳遗址

回复“10”,阅读之十——大唐名相与狄梁公街

回复“11”,阅读之11——火烧晋阳与圣母之谜

回复“12”,阅读之12——胡尘泪与双塔寺

回复“13”,阅读之13——明清重镇与太原府城

回复“14”,阅读之14——名士傅山与尘表孤踪

回复“15”,阅读之15——张之洞治晋与梅山钟楼



█ 明清太原府城格局与街巷


█ 1937年抗战时期的明清太原府城小北门、迎泽门、东城墙及东北角楼



█ 1948年太原被围困时期航拍太原及太原城垣



█ 1949年4月24日,太原战役中的太原城墙



█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太原西城墙



█ 上世纪六十年代,太原城墙陆续被拆除,西北城角与小北门成为幸存的两段



█ 2003年复建的拱极门城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