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西山有九峪,风峪传奇故事多
太原西山有九峪,风峪传奇故事多
本文作者:马剑东
古代太原被称作“四塞之地”,意思是四面阻塞哪里也不通。西晋的卢谌在《理刘司空表》中称:“咸以为并州之地四塞为固,东阻井陉,西限蓝谷,前有太行之岭,后有勾注之关,且可闭关守险,蓄资养徒。”这使四塞之地反倒成了优势。李白在太原南栅写的《赴上都序》中称太原为“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是褒扬的话。然固国不以山谿之险,郡国山川之利病此时彼时而已。
一、风峪之名
晋阳城在四塞之中,西北有群山,东南有汾河,要想走出去,只有向西的一条河谷,就是风峪。志乘中但书风峪西通交城、娄烦,岂不知这是晋阳通往陕甘的一条大道,是古代丝绸之路太原节点的重要通道。
风峪之名最早见于《晋书•刘聪载纪》:“曜入晋阳,夜与刘粲等掠百姓,逾蒙山还归。猗卢率骑追之,战于蓝谷。”这是西晋永嘉六年(312)的史事,胡三省在《通鉴》中注曰:“蓝谷,在蒙山西十里。”按此蓝谷古籍作“岚谷”,“山”字偏旁为趋同累增,实即风谷。谷即古“峪”字,音义全通,如井峪,旧作井谷。又可知上文卢谌所言“西限蓝谷”,指的就是晋阳古城西出的大道——风峪。
我国重要的语源工具书《辞源》分别收入了“风谷”和“风峪”两个词,并分别以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这在全国无数的小河谷名称中是绝无仅有的,说明风峪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同小可。
风峪沟是一条文化沟、文物沟,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情事。下面择二三史事述其奇古。
█ 风峪秋色,摄影:梅林香雪
二、杨忠碑与西山石篆
在风峪的蒙山砦顶,曾有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的纪功碑。据唐《元和郡县志》卷十三记载蒙山,“今山上有杨忠碑,忠为周将,讨齐战胜,隋文帝开皇二年追纪其功,始建此碑。忠即文帝之考,谥曰武元皇帝”。杨家与太原渊源很深,杨忠的祖父杨烈曾任太原郡守,杨忠于北周保定四年(564)正月,在晋阳作战,以七百步卒抵御突厥十万骑兵和北齐精锐,当时“大雪数旬,风寒惨烈”,杨忠军死伤十之四五,班师时敌军不敢追逼,此事语在《周书》本传。惜蒙顶之杨忠碑今已不存。
“西山石篆”是古代风峪中的一处摩崖石刻,最早见于《魏土地记》的记载。《永乐大典》卷五二零二:“魏《土地记》云:太原郡山有石室,方丈四尺,四旁有古字,人莫之识。”对于这些人不能识的古字,到了清代有了释文,道光《太原县志•古迹》:“西山石篆,风谷山岩石上字云:‘立一箭,卧一箭,金锅耳子露一半。沟之南,道之北,一辆金车露枝辐’。不知所谓。年久漫漶,字不可辨。”这些古文字从“人莫之识”到“字不可辨”和“不知所谓”,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 风峪沟后唐李存孝将军之墓
三、《风峪华严石经》
在风峪中,有许多古代的祠庙寺观。其中石经藏院便是一座重要的禅院。《永乐大典》五二零三卷引《元一统志》:“石经藏院在县西二十五里,故城之西三里。有唐人所书《华严石经》数十碑,作石藏以置之。风谷每有暴风,因以石藏镇之。”作为风峪山的镇风宝物,《华严石经》的刻制始于唐武则天时代。石经卷首即称“大周新译《华严经》第一卷至上,两条成卷”。从石经中所见的武周新字也可判定其刻经的年代。系唐译八十卷《华严经》祖本,其文化价值堪与早其50余年的《晋祠铭》媲美。唐武周《八十华严》是八十卷,按石经所言“两条成卷”即两条石幢为一卷,则风峪石经刻完当有160石。但在1995年风洞遗址所出后唐长兴元年(930)的经幢上所书“造《华严经》一部八十卷,经荒沙汰,毁损伤残”云云。可知在五代时已有损毁,至清康熙五年(1666),学者朱彝尊来风峪考察,写下《风峪石刻佛经记》,朱氏“率上人燎薪以入,环列所刻佛经,凡石柱一百二十六”。至民国徐永昌所著《山西省各县名胜古迹古物调查表》统计,此石经有123通。1963年文物保养所的统计为114通,文革后至1981年迁石经于奉圣寺时存64通。现经遗址出土、民间收集共存130通(包括残石)。《风峪华严石经》的数量、版本来源、译修高僧、武周新字、唐人楷法等等,均成为风峪历史文化的待解之谜。
█ 龙泉寺华严经幢
█ 晋祠藏华严石经选
四、风峪中的风流皇后
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有一位刘皇后,生于魏州成安(今河北邯郸),她在风峪沟落难,与皇叔李存渥发生和保持不正当关系,正史均有记载。
刘氏本出身寒门,入宫后学习才艺,成为皇后。她的父亲来看她,竟被刘氏称为诈伪之人,派人打出宫去,刘皇后品德恶劣可见一斑(事见《新五代史•皇后刘氏传》)。及石敬瑭兵变,庄宗中流矢,崩。刘皇后便与小叔子李存渥私奔了。《资治通鉴•后唐纪》明宗天成元年(926),“刘皇后与申王存渥奔晋阳,在道与存渥私通。存渥至晋阳,李彦超不纳,走至风谷,为其下所杀”。
刘皇后削发为尼。当时还有皇弟李存霸等入晋阳为山僧。时风峪中寺院林立,山僧逾千人。按《通鉴》的记载:“刘皇后为尼于晋阳,监国(李嗣源)使人就杀之。”按《新五代史•皇后刘氏》:“欲于太原造寺为尼,在道与存渥奸。及至太原,乃削发为尼。明宗入立,遣人赐后死。”这个秽乱后宫的皇后香销玉殒于风峪沟。
█ 风峪沟程家峪古村
五、风峪沙堰与黄县令庙
风峪河又叫沙河,每逢夏日山洪直接威胁晋阳城。历代对治理此患都有不同方法。在西晋时,守并州的刘琨就修筑罗城(永乐《太原志•古迹》引《方志图》),万历《太原府志•古迹》解释为“罗城,以御西山之水,俗呼为长龙城”。明代太原县西当风峪,“或值夏溢,潦水会出谷口,汹涌如雷。射城实门而入,荡坏室庐民居”(《重修风谷石堰记》明嘉靖七年太原知府黄卿)。早在明正德初年,邑人尚书王琼已率众重修成化间颓坏的沙堰,“然堰创立,工用草简,数年颓圯”(同上),算个古代的豆腐渣工程。
风峪沙堰历代多次修葺,据史料记载,由于沙堰逼水改道,引起南北村民争执,官司打到乾隆皇帝。后皇帝派员勘察,同意了知县黄捷山的主张,以政府行为重修沙堰。县南村民为庆祝不遭水患,在风峪口巨石上镌刻“磐石”二字,在峪口南坡建知县黄捷山祠庙,纪念他为防洪作出的决断,但这座庙也受到县北人的唾骂。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中,风峪沟堤堰(邑乘称沙堰)为太原市唯一入选的“堤坝渠堰类”文物。
█ 风峪沟龙泉寺,摄影:茶回味
█ 太山龙泉寺唐碑
█ 龙泉寺地宫,2008年5月8日,龙泉寺发现唐代佛塔地宫,发掘出土了层层嵌套的石椁、木椁、鎏金铜棺、银棺、金棺五重棺椁,金棺中据信供奉着佛祖舍利
六、风峪风韵
风峪沟全长18公里,其间的人文景观瑰丽多彩,数不胜数。
“晋地佛踪”的太山,不仅有龙泉、唐碑、悬塑,近年出土的地宫金棺更为这座唐初的古刹平添迷人色彩。
“并州之主”婴山,又称庙前山、妙尖山,海拔1866米,在风峪西口,为太原屋脊。《隋图经》称之为“并州之主”。山前有小大王庙,“所祀即程婴之子,屠岸贾所杀之伪孤也”(道光《太原县志•祀典》),山西民间有祀大王(赵氏孤儿赵武)之俗。此地古称五龙缠,即太原八景之“五峰聚秀”。庙前山驿道现存1500米,崖问有宋代政和年摩崖石刻,“三普”古道文物。
店头古村落是风峪八村之头,山寺紫竹林构建奇巧,石窑民居多有暗道、天窗,防御功能突出,亦是“三普”古村落文物。村背蒙山砦旧有五代刘继元避暑宫等,即八景之“蒙山晓月”。
风峪中文化遗存甚多,黄冶龙王庙、程家峪佛回寺、店头明代工部尚书王永寿墓及坟上祠堂、太山后唐大将军李存孝墓以及峪内的玉皇阁、真武庙、文昌宫……
风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无穷魅力在太原的浓缩。
█ 风峪沟店头古村全貌
█ 店头古村的典型建筑:层叠式石碹窑洞
█ 清理之后的断壁残垣
█ 荒废的古村与电影布景契合得天衣无缝
█ 古街巷与尽头的紫竹林寺
█ 这样的构造绝非民用或商用
█ 极具军事特征的内部结构
回复“山西楹联”,阅读楹联伴君访山西
回复“宋金词里”,阅读宋金词里看山西
回复“山西名胜”,阅读山西十大经典人文名胜地标
回复“山西民歌”,阅读绚丽多彩的山西民歌
回复“厚重”,阅读本站首个破10万阅读量的厚重的山西
回复“丰饶”,阅读山西,贫瘠缔造丰饶
回复“梁思成”,阅读梁思成为什么对悬空寺不感兴趣?
回复“应县木塔”,阅读拆开应县木塔给你看,令人震憾的匠心营造
回复“云冈30”,阅读中国雕塑的长城——1930年代的云冈石窟
回复“云冈再发现”,云冈再发现——开启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回复“重返北朝”,阅读重返北朝——麋沸时代的艺术巅峰
回复“北朝壁画”,阅读晋阳地下壮观——北朝晚期壁画艺术巡礼
回复“唐代斗拱”,阅读如翚斯飞——山西唐代建筑上的斗拱
回复“古中国”,阅读去运城感知“古中国”的十个文化符号
回复“灵岩寺”,阅读林徽因与汾阳灵岩寺那尊撼世奇绝的大佛
回复“汾阳篇”,阅读追寻梁思成、林徽因足迹之汾阳篇
回复“太行八陉”,阅读太行八陉:俯仰沧桑已陈迹
回复“太行”,阅读巍巍太行走八陉,纵览天下之脊的壮美与峻伟
欢迎爱好三晋文化的朋友加入太原道三晋文化微信群,入群请先添加太原道微信工作号wwwtydao